非暴力沟通(2)---四要素

<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评论,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一个差劲的前锋”。

<体会和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 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 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那样单调”。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很好”或“很坏”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例如,我们说“我感觉良好”,“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功能具体的语言。

  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话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

<感受的根源>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比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时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请求帮助>

  上面我们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三个要素:观察、感受和需要。下面我们将讨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

  (1)提出具体的请求: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此外,使用抽象对的语言还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请求他人采取具体的行动将揭示我们的动机。

  (2)请求反馈: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候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在表达完我们的请求之后,补一句,"我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如果对方的反馈和你的预期的需求不一致,可以说一句“可能我说的不够清楚。。。”或“可能我刚才说的不够清楚。。。”。

  (3)了解他人的反应:在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我们常常急于了解对方的反应。一般来说,我们关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a)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我们也许会问:“听到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为什么呢?”

    (b)对方正在想什么: “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呢,如果不太可行,那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如果我们只是问“对这个建议你有什么看法”,那么对方谈的内容也许并不是我们关心的。

    (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在另一些时候,我们可能想知道,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请求。这时,我们也许会问:“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将会议时间推迟一周呢?”

  (4)区别请求与命令: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有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如果我们愿意体会是什么使他人无法说“是”,那么,根据我的定义,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到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不”,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sharingLinda/p/969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