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笔记4 -- 基金

版权声明: https://blog.csdn.net/Wang_Jiankun/article/details/86543391

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笔记 – 基金


一、 基金是资管时代的新王者

1、为什么这么说?

基金是咱们中国老百姓比较熟悉的一个词语,你平时总是听到被动、主动型基金,私募、公募基金等待。在我们现代社会里,基金的范围和影响远远超过你的想象:你吃的麦当劳、穿的百丽鞋、住的希尔顿酒店,背后的支持都是私募股权基金;1992年,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这背后也都有对冲基金的身影;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美元,新加坡的经济奇迹,它们的背后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更不要说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滴滴、美团、今日头条,它们的背后站着的都是创投和风投基金;所以,在我们身处的这个“资产管理大时代”里,基金才是真正的王者。2016年年底的时候,全球各种基金管理的资产大概在50万亿美金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3倍,中国GDP的4倍。

2、基金的本质:集聚资金,专业理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基金的本质。用最通俗的话说,基金就是把大家的钱集合在一起,交给专业人士去打理,然后进行多样化投资的一种资产管理方式。
现代投资基金的起源,大家一般认为是19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有很多的海外殖民地,所以很多英国人就开始把自己的私人财产投资在海外市场。但是,中小投资者普遍对海外的投资环境缺乏了解,资金量也小,没办法分散投资,所以很容易就血本无归了。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英国就成立了一个基金,叫做“海外与殖民地政府信托基金”,向大众公开募集资金,交给专业人员去打理,专门替大家投资英国殖民地的公司债。它的口号是“要让小投资者可以和大资本家一样地进行投资”。这个金融产品,运行得特别成功,在推出后的24年内取得了7%以上的年化回报率,是当时英国政府债券利率的2倍多。所以,很快这个模式就得到了老百姓的青睐,然后在英国就开始大规模地推广。
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个模式在美国也开始活跃了起来。但是,直到20世纪的中期,整个世界都比较穷,一般的家庭闲钱不是很多,所以替人理财的基金,在金融市场上并不是显得特别地“主流”。这个局面到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后就被打破了。
我们都知道,战后的经济繁荣带来了全球社会财富的急速累积,所以替人理财的业务就开始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比如说1960年到1990年这30年间,美国的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增长了多少倍呢?60多倍。随着社会上需要理财的钱越来越多,基金的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这种普通的投资基金以外,比如说更加注重绝对收益的对冲基金,帮助购买企业的并购基金,专注于企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都开始出现在市场上,而且越来越成为金融市场的主流。
换句话说,集聚资金、专业理财的基金已经成为现在这个金融世界的王者,而它正是全球中产阶级崛起,资金充沛这么一个大背景下自然演化的产物。

3、基金的优势:分散化和专业化

广义上的基金,它其实就是一个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模式。相比个人投资,基金具有分散化和专业化两大优势。

分散化(diversification):

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金融投资的一个基本原则。个人的资金有限,你很难有效地进行分散投资,而基金的规模大,可以覆盖更多的投资标的,把风险分散。我们平时很熟悉的股票型基金,通常它会购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股票,涉及多个行业。你看,这就是普通人很难自己做到的。而你购买基金,就相当于用很少的资金量实现了分散化投资。

专业化:

中国古话说,术业有专攻,和普通人相比,基金在投资范围,还有投资技巧上都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基金可以做一些个人投资者没法做的事情,比如说国内居民投资美股非常麻烦,你需要在美股的代理商开户,还要跨境地汇款,购汇。而QDII基金,它就可以直接投资境外的资产,你可以直接地用人民币购买这个基金,然后,你就可以投资境外的资产了。还有,咱们个人没有办法进入利率较高的银行间市场,我们在第四周的时候说过,你通过购买货币基金,就可以享受到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再比如说,有同学当时看好吉利汽车,但是他没有开通港股,然后他就买了一些重仓吉利的基金,等于间接地持有了吉利这个股票。
另外,专业化的操作,也使得基金能够更快地对市场作出反应。比如说大盘突然下挫,导致所有的股票下跌。但是,你忙着上班,无暇分析,所以经常会在错误的时间作出错误的决策。而专业的基金经理可以根据最新的信息,迅速地作出更好的判断。比如说2015年A股的股灾中,大约有50%以上的散户亏损,但是只有20%的公募基金亏损,还有25%的散户亏损幅度超过了20%,而达到20%亏损的基金只有3%左右。这些数据都告诉你,“术业有专攻”不是空话。

3、基金真的帮投资者赚钱了吗?

过去的20年,也就是1997年到2016年,中国股票型的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6.18%,比同期上证综指的收益率高了整整一倍,而债券型的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是7.64%,是同期银行长期存款利率的3倍左右。从美国数据看,不管是过去15年,还是过去的30年,美国的基金大概和市场跑了一个持平。
尽管咱们中国基金业的表现很不错,可是我们中国老百姓,还是不愿意假手于人。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的公募基金仅仅管理了4%左右的家庭金融资产,而同期美国的公募基金管理了22%的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一半左右的美国家庭都在这些基金上有投资。


二、 怎么选择基金?

投资二维坐标系,就是针对证券投资基金而言的。这个二维坐标包括两个维度,第一个叫投资标的,第二个叫投资风格。

1、投资标的

投资标的是指基金投资在什么类型的金融产品上,顾名思义,股票型(偏股型)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而货基肯定就是投资在货币市场,混合型基金可以灵活地投资在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的工具上面。
投资标的决定了基金的基本属性,以及它的收益率、风险和流动性:股票型(偏股型)基金追求的是高收益,债券型基金追求的是安全性,而货币型基金追求的则是流动性。每个人都会希望找到那些高收益、低风险和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但是基本的金融逻辑告诉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你需要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在不同的基金作出选择和配置。
那么怎么选择和配置呢?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以配置不同属性的金融产品。收入稳定、风险承受能力高的时候,比如中年的时候,多配置股票型基金。年纪大了,或者是没有固定收入的时候,就应该增大债券型基金的配置。而如果面临出国、结婚、买房等流动性需求的时候,你就应该多配置货币基金。各个类型基金配置的比例应该根据你对收益、安全、流动性的要求的变化来做调整。
除了上面几种主要的基金以外,还有一些特殊标的的基金产品,像期货基金,就适合那些想投资期货,但是资金量又不够,或者是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还有投资境外资产的QDII基金就适合那些想尝试海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

2、投资风格

所谓投资风格就是指基金是“主动投资型”还是“被动投资型”。被动型的基金就叫“指数基金”,它一般就是选取一个特定的指数成分股作为投资的对象。比如说工银瑞信的“工银沪深300”的基金,它就是选取沪深300指数作为投资对象,完全复制这个指数。所以基金的收益率就会和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完全一致。而主动型的基金就是要战胜大盘,基金经理们通过挑选股票(选股),选择买卖时机(择时)等方法,希望获得比大盘指数高的回报率。
换一句话说,被动型基金,它投资的是“长期趋势”,而主动型基金投资的是“短期波动”。而这两种策略,也正好对应着投资者的两种偏好。在金融产品的投资上,普通人大概有两种倾向。一类人,特别善于接受新的观点,适应变化。所以他们也不相信,一个规律能够左右世界,他们总是在努力地寻找新的规律。这样的投资者,我们把他们称为“狐狸型”的投资者,他们精力旺盛,愿意承担风险,善于总结经验。所以很明显,他们适合在短期波动中寻找超额收益的主动型基金。
与之相反,另外一类人特别地严谨、认真,所以对稳定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总是希望找到一种长期稳定的规律,对于那些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这样的投资者我们可以将他们归类为“树獭型”的投资者,他们追求安全、稳定,以静制动。这种投资者就更适合从长期趋势中获得收益。
所以,基金的风格应该和你的个人偏好相适应。
当然了,我们都知道,个人的偏好会随着自己的年龄、收入、家庭、婚姻的状况发生变化。你也可以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动态地调整基金投资的配置。

3、基金选择小贴士

看宏观大环境

作为普通人,在牛市里,你不妨多配置被动型的指数基金,稳妥地搭上好光景的快车。而在熊市的时候,可以稍微多配置一点债券型基金,获得一个较为稳妥和安全的收益。
看行业。如果你自己在某个行业里面,或者对某个行业特别地有信心,但是你又没有时间或者能力对个股做研究,那你就不妨选择行业或者板块的指数基金,分享这个行业的红利。

看时机
如果央行有降息降准的动作的时候,债券的价格会上升,债券基金的收益会上升,这个时候你应该果断地加大债基的配置。反之,央行加息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时候,可以下调债基的配置。

看品牌

在挑选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时候,你不妨遵循“王中王”的原则,也就是挑那些王牌基金公司的王牌基金。具体而言,就是选择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旗下最有口碑的基金。而在挑选债基的时候,我建议你可以挑选银行系的债券基金,因为大部分债券都是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通过银行系的基金公司,可以拿到成本更低的债券。


三、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

1、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差别

私募和公募是金融市场上最常见的两个词语,其实它就是指资金的来源,公募就是指包括你我他在内的社会大众,公开募集资金的方法;而私募就是指针对少数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高净值人群来募集资金。
然后,根据募集来的资金要去投资什么,我们还可以把私募基金分成两类:一类是投资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另外一种就是投资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我们国家,就叫“阳光私募”,也就是你平时听到的私募基金。在美国,它就叫做“对冲基金”。
私募和公募一样,其实都是投资于股票、债券这些金融产品。但是,和公募相比,私募有两大特征。一个叫“少监管”,另一个叫“高激励”。

少监管:

公募基金面对的是所有的社会大众,管理着千万普通老百姓的钱,所以它一定要严监管,要鼓励透明化,追求安全性。你想,万一这些基金经理不作为,或者是乱作为,导致老百姓的钱血本无归,可能社会就会不稳定了。
私募行业不一样,私募行业面对的是少部分高净值人群,一般来说,私募的门槛在100万,甚至更高。这些人一般地被认为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他们即使亏损也不会造成社会动荡。而监管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对于私募基金,监管要比公募松得多,少了很多的限制条款。

高激励:

通常情况下,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固定的管理费,一般是基金规模的2%;而私募基金经理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业绩提成,通常是基金超额回报的20%。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来自于基金规模,和业绩的关系不是特别地大。所以,公募基金经理普遍有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只要比别的公募做得好,排名在前头,然后把公募基金规模做大就可以了。相比之下,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就真的是考验个人能力,如果客户不赚钱的话,基金公司是没有收入的,那基金经理的收入自然也就会变得很低。

2、投资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更赚钱?

不一定

私募基金又是少监管,又是高激励,所以可以吸引到更加优秀的金融人才。看上去私募应该比公募基金更赚钱才对。答案是未见得。从2009年到2017年这9年间,中国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的业绩比较。私募的平均收益率是14.8%,公募是13.2%。这个数据看上去好像是,私募比公募赚钱一点。但是,这里我要给你敲黑板了,有一个问题你需要特别地注意。私募基金的业绩平均比公募好,但是私募良莠不齐的现象更加严重,你如果买了私募产品,很有可能不小心就被平均了。比如说2017年,整个市场私募基金的收益率是8.8%,跑赢了同期公募基金平均6.7%的涨幅。但是,你没有看到的是,整个私募行业内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很多大型私募基金的业绩很亮眼,但是差不多有30%以上的私募,收益是负的,你要不小心选择了这30%,你就亏钱了。更有300家私募基金被基金业协会列入了失联名单,也就是经理人都跑路了,你的钱基本上就血本无归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一个良莠不齐的现象呢?

其实也跟我们前面所说的少监管+高激励的模式有关。首先,你看私募的监管少了,难免就会鱼龙混杂,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明星经理,都具有很好的业务能力,但是因为监管少,就很容易混到行业里面来,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而且,高达20%的分成比例,肯定是能够产生更好的激励作用,但是也会产生很多问题。对于私募的基金经理人来讲,等于是拿着别人的钱去做高风险投资,输了算别人的,赢了就能获得20%的收益提成。这是很有诱惑力的,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一波动的时候,你很少看到公募会清盘,但是有大量的私募会被清盘,就是这个道理。

3.如何选择私募基金

第一,如果基金经理大量地持有自己的基金,这就意味着他对自己的基金更加有信心,这种基金是可以选择的。
第二,你可以到网上再多方地查一下,一个基金经理如果在业界的口碑比较好,相对来讲也是会比较安全的。


四、投资基金的坑

中国基金业中不规范的行为归纳成三类:基金之间哄抬股价的“抬轿子”;基金经理损公肥私,牟取暴利的“老鼠仓”;基金经理和上市公司之间勾结的利益输送。识破这些坑的三条原则,分别是:“查底牌”、“识前科”和“破迷信”。

1、抬轿子——基金之间的利益输送

抬轿子:

抬轿子是基金之间粉饰业绩的惯用手段。比如说,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有好几支基金,一个基金先买入某个股票,然后其他基金再持续地买入这支股票,推高股价。那么先买入这支股票的基金业绩自然就上去了,净值也自然就提高了,这就相当于“坐轿子”,而后面接盘的基金就相当于“抬轿子”。基金公司牺牲个别基金的利益,去造就一个明星基金,从而带动整个基金公司的收入。
怎么样避免被这种“抬轿子”抬出来的假业绩迷惑?

识别原则:查底牌

第一,你要关注一下这个基金公司旗下其他基金的情况,如果几个基金持仓的股票类似,业绩却差很远,就要谨慎。
第二,如果这几支基金共同持仓的还是小盘股,那么“抬轿子”的嫌疑就更大了,因为小盘股的流通筹码少,容易控盘,一拉即涨停,方便其他的基金接力“抬轿子”,然后去吸引投资者买入,而大盘股的流通筹码大,就不太容易操纵股票。

2、老鼠仓——基金经理对亲朋好友的利益输送

老鼠仓:

基金经理人先用私人,或者亲戚朋友的账户去买入股票,然后再用我们投资者的钱大量地买入该股票,等股票涨到很高的时候,就卖出自己账户上的股票,而投资者的资金却被套牢了。这就像老鼠把粮食偷到自己窝里,所以这种行为就叫“老鼠仓”。

识别原则:识前科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开那些多次曝出“老鼠仓”的基金公司。如果是一次的话,你可以认定是基金经理的个人行为,如果是好几次的话,这就表明基金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上存在着缺陷。此外,假设你买入的基金被曝出了“老鼠仓”的传闻,要果断地止损,千万不要犹豫。

3、上市公司与基金之间的利益输送

与上市公司勾结:

有一些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合谋去哄抬股价,制造这种业绩的虚假繁荣。
第一步,先约定由上市公司择机发布“高送转”、“业绩预增”等利好消息,或者是引入那些什么“在线教育”、“机器人”等等热点题材。
第二步,在信息公布之前,徐翔就开始大量地买入这个股票,拼命地拉升股价。
第三步,就是等徐翔建好仓以后,上市公司发布信息,徐翔再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接盘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股票,随后自己在二级市场全部抛售掉。
三步之后,上市公司的股东就实现了在高位减持股票,而这些股票盈利的部分,上市公司和基金经理就按照五五,或者四六进行分成,。

识别原则:破迷信

也就是说,不要过度迷信明星基金经理,尤其是那些被神化的基金经理人。对于一支基金,你一定要仔细地去看基金的持仓情况,如果你发现那些基金特别喜欢持有话题多、交易活跃,但是实际业绩又并不尽如人意的股票,这个时候你就要提醒自己,注意风险了。


五、央行降息降准,为什么会导致债券价格上涨?

降息降准:
就是传说中的“印票子”,也就是央行增加货币供应的主要手段。

降准降息背后的政策操作:
我们先来看降息。降息就是指中央银行降低银行间市场的目标利率。就是央行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去购买债券,抬高债券价格,债券价格上升了,那么债券的利率自然就下降了,央行就达到了降息的目的。央行持续地进行这样的操作,一直到债券利率达到央行设定的水平。债券的价格是上涨的,持有的债券的收益率自然就是上升的。所以,如果你事先多配置债基的话,自然就会获得收益。
为什么债券的价格上涨了,债券的利率是下降的呢?这是因为,债券是固定收益证券,还本付息都是固定的,债券的价格上升,也就意味着购买债券的成本上升。成本上升,收益固定,利率自然就是下降的。
央行的回购、逆回购,就是买卖证券的行为,也就是向市场回收或者注入资金。

降准说的是,中央银行作为监管者,降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商业银行必须存放在央行的资金会减少。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可以用来发放贷款的资金就增加了,贷款又会变成存款,存款又可以用来放贷。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然后就产生了更多的货币。而这些货币的一部分,就会被用来购买债券,债券的价格就会上升。那么,和上面降准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那些事先持有债基的人,就会获得收益。


GOOD LUCK!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ang_Jiankun/article/details/8654339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