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希尔伯特-黄变换(特征提取)

人物简介

希尔伯特:公认的数学界“无冕之王”,1943年去世于瑞士苏黎世。除此之外,自不必过多介绍。
黄锷:1937年出生于湖北省;1975年进入NASA(美国国家宇航局);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Hilbert-Huang的应用领域

医学领域:探测心率不齐、登革热的扩散、血压的变化
交通领域:探测公路桥梁安全
安全领域:辨识发言者的身份
地理领域:地震工程
航天领域:卫星资料分析
在了解了这一伟大发明的背景后,下面我们要正式的开始入手希尔伯特-黄变换了,我将尝试以尽可能简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这一发明,并尽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数学推导。

Hilbert-Huang的算法详细介绍

如下图所示,在希尔伯特-黄的运算步骤中,原始脑电信号/其他时序信号被作为Huang的算法的输入,在经过huang的算法处理过后被当做Hilbert的输入进行处理。这便是Hilbert-Huang最简单明了的运算步骤。在这里为了继续往下的讲解更加方便,我们先来介绍两个概念。上文中,我们提到了“huang的算法”,在正式的书面语言中,我们并不这么称呼它,而是将“huang的算法”称为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经验模式分解)。而另外一个概念IMF在这里直接讲解或许会使大家晕头转向(或许有人注意到图中的IMF后面有一个‘s’,而这里却没有加‘s’,对英语只有基础了解的人也应猜到IMF不止一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将到这里的时候,大部分人或许会萌生出一个念头——“难道Huang仅仅是对Hilbert的锦上添花吗”。好吧,至少本人当初就是这样想的,毕竟Hilbert比huang更早出名,而且Hilbert是数学史上公认的“大牛”,哦,不对,是“大王”。用当前时兴的话来说就是“huang有可能抱了Hilbert的大腿”。但当我真正了解了这一伟大的发明之后,我才彻彻底底打消了这个十分愚蠢的念头。
我个人并不喜欢吊人胃口,这里把结论说在前面“Huang的算法几乎是Hilbert使用的前提条件,Hilbert Transform则是Hilbert-Huang算法的精要所在”(注意句中出现了“几乎”一词)。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这句话的由来。比如我们造了一款叫做“榔头”的手机,“榔头”手机对用户的使用提出了下列要求:1.晚上不能使用。2.下雨天不能打。3.室内不能打。4.室外的偏远郊区也不能打。实际上,Hilbert正是这样一款“榔头”手机,它对用户的使用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Hilbert变换算法要求输入信号只能是线性稳态的。请注意这里是两个词“线性”“稳态”。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绝大部分的信号要么是“线性非稳态”,要么是“非线性稳态”,要么干脆是“非线性非稳态”。我们关心的重点——EEG信号正是这样一类“非线性非稳态”的信号。这也就导致了绝大部分信号不能够愉快的进入Hilbert的“碗里”来。此时,Huang的EMD算法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能够将所有的时域信号转化为“线性稳态”,解了Hilbert算法的软肋。
首先,我们先说一说Huang的EMD算法。为了讲解清晰起见,我将对照下图予以讲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共有4*2个图,位于(1,1)这个位置的是脑电的原始信号。之后从(1,2)->(4,2)均为IMF。其中,除了(1,1)自身,每一副图都是(1,1)的一个IMF(现在知道什么是IMF了吧)。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一个典型的IMF分量的上下包络线肯定是对称的。最后一个IMF(4,2)被称为余项用r表示。观察即可知该IMF分量没有极小值点(端点除外),所以程序才会结束。通常来讲,别的书上会这样用数学公式告诉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ξ(t)就是原始信号,IMFi就是K个固有模态函数。rK就是原始信号减完IMF后剩下的余项。

高斯白噪声

所谓高斯白噪声(White Gaussian Noise)中的高斯是指概率分布是正态函数,而白噪声是指它的二阶矩不相关,一阶矩为常数,是指先后信号在时间上的相关性。高斯白噪声是分析信道加性噪声的理想模型,通信中的主要噪声源——热噪声就属于这类噪声

采用高斯噪音,是为了更好地模拟未知的真实噪音:在真实环境中,噪音往往不是由单一源头造成的,而是很多不同来源的噪音复合体。假设,我们把真实噪音看成非常多不同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加合,并且每一个随机变量都是独立的,那么根据Central Limit Theorem,他们的normalized sum就随着噪音源数量的上升,趋近于一个高斯分布。基于这种假设来看,采用合成的高斯噪音,是在处理这种复杂,且不知道噪音分布为何的情况下,一个既简单又不差的近似仿真

时频谱

时域(时间域-time domain)
——自变量是时间,即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信号的变化(振幅)。其动态信号x(t)是描述信号在不同时刻取值的函数。

频域(频率域- frequency domain)
——自变量是频率,即横轴是频率,纵轴是该频率信号的幅度(振幅),就是指的信号电压大小,也就是通常说的频谱图。

分析
时域分析函数的参数是时间t,也就是y=f(t),
频域分析时,参数是w,也就是y=F(w)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时域函数通过傅立叶或者拉普拉斯变换就变成了频域函数。

边际谱

傅里叶谱(即频谱)表示:某一点频率上的幅值表示在整个信号里和在整个时间范围内,有一个含有此频率的三角函数组分。(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幅值)
**边际谱作用不同:边际谱可以处理非平稳信号,如果信号中存在某一频率的能量出现,就表示一定有该频率的振动波出现,也就是说,边际谱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信号的实际频率成分。**而傅里叶变换只能处理平稳信号(作用类似于时频谱,表示在某个频率点是否有幅值的频率。)(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幅值)边际谱的精度比频谱高,表达的功能差不多

发布了10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 · 访问量 1479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4813352/article/details/10448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