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经济学》二、政府的投资、税收与信贷

    今天的话题,我们在上期认清了破窗谬论的基础上,来聊一聊政府的投资、税收与信贷。
    当今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信任能比人们对政府投资抱有信任更持久,更具影响力的了。各国人民都在仰仗政府开出这个药方,坚信它可以包治所有经济弊病。哪个地方经济不景气?政府投资拉动产业经济啊!哪个地方出现失业问题?政府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啊!总之政府投资一出手就一定可以摆平一切经济问题。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政府投资新建大桥
    首先我们要说, 一定数量的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那肯定是必要的,比如道路、桥梁、隧道、警察局和消防队等等的。因为社会对于这些公共建设本身是有巨大需求的。需求就是其存在的理由。 但是呢,如果把政府投资公共建设工程当作是一把手术刀,用以“提供就业”或者“创造出民间无法创造的新财富”这可以做的到吗?
    我们举个例子来思考一下,现在政府投资要花5000万修一座大桥,在建桥过程中需要雇佣1000名工人来参与修桥。一年之后,桥修好并且通车了,还需要一些工人对大桥进行养护,并且大桥两边开了很多的商店,有餐馆、小卖部还有修车行。一片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你看看政府投资干的漂亮吧,修桥和桥的养护工作提供了多少的就业机会啊?并且桥修好了之后所带动的餐饮业、购物业、汽车修理业、服务业的发展,最后这座大桥修的这么的漂亮还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呢!你说好不好呢?
    但是,除了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之外,我们也不能忘记了那些看不到的东西。 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桥是凭空出现的吗?首先修桥的5000万哪里来的?政府税收啊!政府税收哪里来?你和我每个人的口袋嘛。
    为什么政府投资公共工程要和政府税收放在一起说,因为 政府是没有盈利能力的,政府的所有投资支出都来自于我们每个纳税人的口袋。 如果这些钱还在我们口袋里我们会怎么样?就和我们之前分析的一样,买吃的、买喝的、买衣服啊!说到这里就不难发现。这座桥所创造的的就业机会就是那些看不见的其他地方失去的就业机会,造桥工人每增加一个,汽车制造工人、洗衣机制造工人、服装制造工人就少一个。
    我们看到的是多了这座桥,而看不到的是那些没有制造出来的汽车、洗衣机和服装。所以新建大桥的大桥后面其实就是被打碎的那一道破窗。他没有创造所谓的财富,而只是对财富的转移。是通过牺牲其他的财富而把特定的财富集中表现出来了而已。
政府投资新建廉租房
    那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政府投资新建廉租房。这个东西和修大桥不一样了吧,这可是民生工程,光荣正确伟大吧?那我们就来看看哈。兴建廉租房确实能带来不少心理上的益处,建设时繁忙的工地,完工后崭新的建筑、入住时乔迁者脸上洋溢的笑容。
    但是呢, 其实廉租房是政府投资行为下的经济畸形儿,正是因为廉租所以他的建设以及养护成本是不可能靠后期收取廉价的租金所回收。而这部分缺口就是来自于税收。所以看不见的是因这部分税收使其他行业造成的损失,这样其他行业的工作岗位就会减少,因此而失业的人反过来只有去申请廉租房。所以在兴建廉租房的同时,政府却在迫使更多的人只能申请廉租房解决住房问题。
    那么我们来总结下: 政府投资建设公共工程,其一“创造就业机会”、其二它所能创造的财富是民间所不能产生的。这两个论点站不住脚了。修大桥一类的政府投资还只是是财富的转移。而修廉租房却成了整个社会经济财富的损失。
    并且我还要再补充说明一下,如果政府推行这类计划的主要目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话,以至于呢这项计划本身的经济效用如何,却反而可笑的成了次要问题。那么工程越是铺张浪费、耗用的人力成本越高,就越能达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用于支付公共建设工程的税收就远不如纳税人自己在市场中花掉这笔钱来得值当。
政府税收
    那我们在继续说说政府税收,关于税收一直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就应该多收富人的税,把从富人那里收到的税再补贴给穷人。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吧?缩小贫富差距,使得社会变得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我们就先站在富人投资的立场上看看,富人的企业在市场中打拼,如果亏了1块钱那就是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去了一块钱,当他赚了一块钱却要把这笔钱的一部分比如说两毛用来纳税,他就只能赚到了8毛钱。
    如果对富人的税收再提高呢?我冒着损失一块钱的风险只能赚5毛?3毛?甚至只能赚1毛钱的时候,如果你是富人还会想尽办法投资吗?如果你是富人辛辛苦苦干一年在保证赚钱的情况下还要负担重税,要白干3个月、5个月甚至白干半年。
    那么如果是我的话,我宁愿拿我现有的钱去吃喝享受,把他给消费掉。那结果就是富人不愿意投资赚钱,各种各样的中小企业相继倒闭,大量人员失去工作。那个时候倒是真的贫富差距缩小了,因为大家都成穷人了。
    当然了,为了执行基本的政府职能,一定数量的税收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围绕这个目的的合理税收对于生产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作为回报,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能保护生产,同时能为生产者提供更多的回馈。但是,税负占国民所得的比率越高,民间生产和就业受到的抑制就越大。等到总税负大到超过能够忍受的极限时,才回过头考虑重新设计税制,损失程度恐怕已经非常惨重了。
政府提供信贷
    最后再说一个关于政府提供信用贷款的话题,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政府给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低利息,甚至是免息的贷款,这非常的常见吧?
    特别是对于农民,有人就说农民的生活艰苦,没有土地、没有生产资料,所以只能等着吃国家的救济,但是如果给他们提供一点贷款,让他去买一台拖拉机,再租一块地,那么他就能够创造财富,不仅贷款可以偿还,而且还可以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从一个吃国家救济的人,变成为一个纳税者。这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的完美?
    但其实在作者黑兹利特看来,这也是一个谬误。我们想,为什么需要政府提供低利息贷款帮助这些人呢?因为他们不愿在民间贷款,或者说根本就贷不到这笔钱。为什么会贷不到呢?私营的信贷机构每天都在寻找这些,得到贷款之后能够创造更多财富的人,在农村有大把这样的机会为什么他们还要视而不见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私营机构是用自己的钱在放贷,他们是要对自己的贷款收益负责的。他们在放贷之前必然要仔细的考察,看看这个农民是不是一个讲信用的人,是不是有偿还贷款的能力。如果把钱拿给不靠谱的人,那么结果肯定就是财富的损失。
    现在政府要涉及贷款业务,政府官员怎么可能像在市场中长期搏杀的私营机构一样,去审查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信用程度如何呢?而且政府要帮助的就是这部分拿不到民间贷款的人。 换句话说,私营放贷者不愿意拿自己的钱去冒这个巨大的风险,而政府则愿意用纳税 人的钱去冒这个险。
    再有,我们想想政府放贷出去的这些资金,我们看着这些钱仔细的想想。回忆下我们刚才所说的,有没有发现,在这些钱的背后,又是那一扇被打破的橱窗。政府把目光全都聚焦在贷款资金帮助到的那些人头上,而忽略了因为政府的贷款计划,被剥夺掉在市场上获得这笔钱的机会的那些人。
    政府每把多一分的钱借给那些信用不好,偿还能力不强的人的时候,那些信用良好,具备偿还能力的人,在市场上就将少拿到一分钱。政府借出去的是钱,但钱只是交易的媒介而已,最后体现出来就是土地、是农场、是拖拉机。这些资源终归是有限的。政府把农场给了甲,就没有办法再拿给乙。那真正的问题就变成了到底是政府怀抱中的甲更应该得到农场呢?还是在市场中的乙更应该呢?
    这样一来政府信贷,所造成的最终效果是减少而不是增加了当地所能创造的财富,因为可用的土地和拖拉机没有交给效率更高、更值得信赖的人手里,而是落到了低效率的贷款人手中。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hangwoo/p/9815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