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

绪论

 管理经济学研究对象。  
     现实的企业。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企业目标假设不同、企业环境假设不同。 
 
 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建立经济模型、边际分析法、需求弹性理论、关于市场机制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原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机会成本原理、货币时间价值。 
 
 企业目标。  
     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认为企业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企业的长期目标是实现企业长期利润的最大化,或可表述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 
 
 经济利润及其意义。  
     经济利润指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其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示器,它指引人们把资源用于最有价值的地方。经济利润是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如果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相应的决策也就是正确的;如果经济利润小于零,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相应的决策也就不合理。 
 
 外显成本。  
     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户上表现出来。 
 
内含成本。  
     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一------------------------------------
需求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1)产品的价格。这是影响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一般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化而作相反方向的变化。 
    (2)消费者的收入。一般地,需求量和消费者收入成相同方向变化。 
    (3)相关产品的价格。一般来讲,商品替代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同方向变动,而互补品价格变动则引起商品需求量反方向变动。 
    (4)消费者的爱好。消费者对某商品的爱好与商品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化。 
    (5)广告费用。一般来说,广告费支出与需求量成同方向变化。 
    (6)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化的预期。一般来说,如果价格看涨,需求量就会增加;如果价格看跌,需求量就会减少。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的区别。  
     (1)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起因不同。引起需求量变动的因素是:其他因素,如收入、相关品价格、预期等不变,而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则是: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2)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在图形表现上不同。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上下移动,而需求的变动体现为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 
 
 供给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1)产品的价格。一般情况下,与产品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化;
    (2)产品的成本。一般情况下,与产品供给量成反方向变化;
    (3)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产品未来的价格看涨,他就会多生产;反之,则会少生产。 
 
 供给函数。  
     是供给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表示式。 
 
 供求法则基本理论。  
     供求法则主要内容是反映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理论。根据供求法则,商品的交易价格与交易量由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需求和供给的变动,会带来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的变动,最终形成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供求变动影响均衡价格的具体情况分三种:
    (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的情况。如果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和交易量就都会提高;反之,如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和交易量就都会下降。 
    (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的情况。如果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交易量则会增加;反之,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就会上涨,交易量则会减少。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情况。如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则均衡价格下降;如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则均衡价格上涨;如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或减少,则均衡价格的变动要视供求增减程度的大小而定。 
 
 市场机制的不足。  
     市场机制的不足就是通常所讲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垄断因素的存在。垄断存在会影响价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市场自身是无法克服垄断的消极影响的。
    (2)外溢效应的存在。当当事人的生产行为对其他人的福利产生影响时,就产生外溢效应。外溢效应包括外溢效益和外溢成本两种,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3)公共物品的存在。公共物品是指满足公共需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商品。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导致市场无法供给,或供给效率太低。
    (4)信息的不完全性。市场能够高效配置资源是以完全信息作为假设条件的,但在现实条件下,经济主体不可能完全占有与其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这样必然存在因信息不完全性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典型例子: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另外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经济稳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1)要有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2)要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
    (3)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政府进行必要干预。 
-----------------------------------二---------------------------------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定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变动百分之几。 
 
需求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它衡量在需求曲线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无穷小的变动率对于价格的无穷小的变动率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的定义。  
   用来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的几何特征。  
   线性需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点弹性可以通过由该点分别向价格轴和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而且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的位置越高,其点弹性系数值越大;相反,位置越低,其点弹性系数值越小。
  非线性需求曲线的推导。可以先过该点作需求曲线的切线,然后用与求线性需求曲线相类似的方法来求得。在非线性需求曲线中,直角双曲线的点弹性是很有特点的,那就是曲线上每点的弹性值都是1。  
 
 需求弧弹性的定义。  
   用来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需求曲线价格弹性的类型。  
   (1)完全非弹性。需求曲线是一垂直线,表明在需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弹性均为零。也就是说,不管价格多高,需求量总是保持不变。
  (2)完全弹性。需求曲线是一平行于?轴的水平线,表明需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价格弹性为无穷大,就是说,价格只要有稍微上升,需求量就会立刻降为零。
  (3)单元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方程为P×Q=K的双曲线,见教材第33页图2-5。在这种需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价格均为1,就是说价格变动一定百分率,会导致需求量变动同样的百分率。
  (4)倾斜的线性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 
  在这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变化的。其特点是越向上弹性越大,A 点的弹性为无穷大;越靠近?轴弹性越小,B点的弹性为零;在线段AB的中间点处,弹性值为1;中间点以上部分各点的弹性系数都大于1,称作需求富有弹性,而其以下各点的弹性系数都小于1,称作需求缺乏弹性。  
 
 商品的需求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需求富有弹性,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第二种情况: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增加厂商的收入,即商品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方向的变动。第三种情况:需求弹性为1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影响价格弹性的因素  
   决定商品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小,奢侈品价格弹性大;
  第二,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质越接近,弹性就越大;
  第三,购买商品的支出在人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大的商品,其价格弹性就大,比重小的弹性就小;
  第四,时间因素也影响弹性的大小。同样的商品,从长期看,其弹性就大;如果只看短期,其弹性就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如果时间长,消费者就有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他们的爱好、习惯和技术条件去使用替代品,因而,其价格弹性就大。否则,其弹性就小。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需求收入弹性的意义。  
   收入弹性一般为正值。这是因为需求量Q和消费者收入I一般按相同方向运动,即当居民收入增加时,需求量也增加;收入减少时,需求量也减少。
  有少数商品其收入弹性为负值,即随着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在经济学中,将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称低档货,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称作正常货,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品称高档货。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弹性较小;工艺美术品、各种高级消费品、旅游业以及其他奢侈品的收入弹性较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交叉弹性说明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也就是说,如果另一种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 
 
--------------------------------------三------------------------------------
 生产函数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长期生产函数  
     是指生产函数中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短期生产函数  
     是指生产函数中只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但有的是固定的。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问题  
     假定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可变的,研究这种投入要素的最优使用量(即这种使用量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就属于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在短期决策中经常遇到。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1)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在各点切线的低斜率。这实际反映了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与总产量之间的这个关系告诉我们:当边际产量为正值时,总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斜率为正值),此时增加可变要素投入可以增加产量;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曲线呈下降趋势(斜率为负值),此增加不变要素工人反使产量减少;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为最大(斜率为零)。
    (2)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某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从几何推导中可以得出,当原点与总产量曲线上某一点国家统一恰好是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时,斜率达到最大,从而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高值。
    (3)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当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平均产量为最大。当这两条曲线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如果技术不变,生产中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某一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点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生产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阶段。此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即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之上,此时总产量是增加的。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等于、小于平均产量,但大于零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但仍为正值,不过要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递减趋势,总产量仍呈上升趋势。在这一阶段的起点处,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终点处,边际产量曲线与水平轴相交,即边际产量等于零。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小零阶段。这一阶段生产函数的特征是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均呈递减趋势。 
 
 可变投入最优投入量确定的原理  
     使企业的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具体说就是使最后一单位可变要素的价格与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收入相等。 
 
 等产量曲线  
     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第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等成本线  
     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方式的变化,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 
 
 规模收益问题  
     研究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当企业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有什么影响。 
-------------------------------------四---------------------------------
产品转换曲线  
     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线上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等收入曲线  
     是一条曲线,在这条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不同的产品产量组合都得到相同的销售收入。 
 
 产品转换曲线的作用  
     它可以告诉我们,如果企业的资源给定,在一种产品每个产量水平上,另一种产品最大可能的产量是多少。如果技术不变,产品转换曲线的位置,就取决于企业资源的多少,如果资源增加,曲线就会向外移动,如果产品产量组合在产品转换曲线内,说明此时企业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企业只有按产品转换曲线边界上的产品产量组合进行生产,才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产品的边际转换率总是小于零,导致产品转换曲线形状总是从原点向外凸的原因  
     重要原因在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 
 
 使用线性规划法所需的假设条件  
   (1)每种产品的单位产量利润是已知的常数;
  (2)每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方法为已知,而且它们的规模收益不变,即如果投入要素增加1倍,产量也增加1倍;
  (3)企业能够得到的投入要素的数量有限,而且已知;
  (4)企业的目标是谋求利润最大。 
 
 
 影子价格  
     一种资源或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表明如果企业增加或减少该资源或投入要素1个单位,会对企业的总利润带来多大的影响。投入要素的影子价格实质就是该要素的机会成本。 
 
 
 影子价格的作用。  
   影子价格对企业决策是有重要意义的。具体为:
  第一,它能告诉我们,哪些投入要素正约束着企业的生产量,是企业生产的“瓶颈”;哪些投入要素则利用不足,有富余。一般讲,如果要素的影子价格为非零,则它约束企业产量的提升,而如果某要素的影子价格为零,则表明它有富余;
  第二,它可以告诉我们,为了扩大生产,管理当局用多高的价格去添购某种投入要素才是划得来的。具体方法是:如果要素的购买价格大于其影子价格,则依靠它来扩大生产不划算,如果要素的购买价格小于其影子价格,则购买这种要素以扩大生产是划算的。 
-------------------------------------五---------------------------------
相关成本  
     是指适宜于做决策用的成本。 
 
 非相关成本  
     是指不适宜用于决策的成本。 
 
 机会成本  
     是企业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 
 
会计成本  
     是指会计账上记录下来的成本,只反映使用企业资源的实际货币支出。 
 
 增量成本  
   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 
 
 沉没成本  
     指不因决策而变化的成本,就是说,决策改变不影响这一成本支出。 
 
 边际成本  
   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多大的变化。用MC表示边际成本,则边际成本公式为:MC=△TC/△Q 
 
 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是反映产品的成本C与产量Q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C=f (Q)。 
 
短期成本函数  
   这里的短期是指这个期间很短,以致在诸种投入要素中至少有一种或若干种投入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这样形成的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就是短期成本函数。 
 
 长期成本函数  
   是指从长期来看,企业有可能调整它的各种资产,寻求最优要素组合条件下的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一般用于长期规划。 
 
--------------------------------------六--------------------------------------
 
 经济学划分不同市场类型的具体依据  
第一,企业控制价格的能力大小。完全竞争市场,企业无力控制价格,只能做价格的接受者,而垄断企业则对价格有很大的控制力。垄断性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介于这两者之间。
第二,卖者数目多少。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市场中较多,具体某一个企业只是生产全行业产量的很小部分。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中,整个行业只有一个卖者。
第三,产品差异程度大小。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产品没有差异,即是同质的。在垄断竞争性市场中,产品多少有些差异,寡头垄断市场中,有的有差异,有的同质。而完全垄断市场因为只有一个企业,因而谈不上产品差异。
第四,进入出市场的难易程度高低。完全竞争市场进出市场没有障碍,垄断竞争市场里,进出也是很容易的,寡头垄断市场里,进出障碍就会很大,完全垄断市场障碍最大。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最基本的特征  
     在这个市场里,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对定价无能为力。 
 
 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  
     买者和卖者很多、产品是同质的、生产者出入这个行业是自由的、企业和顾客对于市场的信息是很灵通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是市场决定的,那么企业的产量是否越大越好?  
     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如果企业的产量过大,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引起生产成本迅速提高,以致总利润反而减少,甚至亏本。 
 
 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处于长期均衡时,其产量水平必定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价格等于长期和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即P=AC的最低点,此时经济利润为零;第二,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MC,此时企业的总利润为最优。总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存在:P=AC=MC=MR=AR 
 
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如果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它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新企业的进入又有很大障碍,就会产生完全垄断。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它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像完全竞争一样,完全垄断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完全垄断市场里,存在的进入障碍  
   主要有以下四种:企业控制了产品的基本原料的来源、企业拥有专利权、现有企业规模经济性显著,规模较大、政府特许。 
 
垄断企业的弊端  
   一、高价格。在垄断企业里,为了获取垄断利润,价格总是高于平均成本,这就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二、产量不足。在垄断企业里,由于需求曲线是倾斜的,因此P>MC,意味着用较少的追加资源可以生产出较高价值的产品来,这说明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看,企业的产量未达到最优,即产量不足,如果再能增加产量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福利。三、生产效率低。在垄断企业里,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并不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说明企业未能选用最优规模,规模经济性未被充分利用。另外,垄断企业由于没有竞争对手,也缺乏推进技术创新和强化管理的积极性。 
 
垄断性竞争的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有三个:(1)在行业中企业数量很多;(2)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的;(3)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在这三个特征中,第一、第二个特征是属于竞争性的,第三个特征则是属于垄断性的,垄断性竞争就是这两种特征的结合。 
 
 寡头垄断  
   是指几家大企业生产和销售了整个行业的极大部分产品,因此,在这种市场里,竞争只是在几家大企业之间展开。 
 
寡头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特点  
   如果这家企业打算降价以扩大销路,则其他企业也要跟着降价。结果,这家企业销售量的增加比预期的要少得多。所以,降价后的需求曲线将是一条弹性较小的需求曲线。又如这家企业打算提高价格,但其他企业并不跟着提价。结果,这家企业稍一提价,就会失掉大量顾客。所以,提价后的需求曲线将是一条弹性较大的曲线。这样一来,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曲线由两部分组成,向上的一部分平坦,而向下的一部分较陡峭,它们共同构成一条曲折的需求曲线。另外,在这两部分之间是一条中断的折线,它表明如果边际成本曲线MC在缺口之间摆动时,企业的最优价格和最优产量决策下变,只有当技术有很大突破,企业的成本变化很大,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超出中断折线部分时,才需要对价格重新作出调整。 
 
价格领导模式  
   在寡头垄断条件下,为避免价格竞争,在寡头垄断企业之间有时候有一种暗中的默契.即价格领导,即行业中的一家企业决定产品价格,其他企业则相应跟着定价或变价,确定价格的企业叫领袖企业,它是自然产生的。 
 
卡特尔模式  
   如果几家寡头垄断企业联合起来,共同规定一个价格,它们就有可能像垄断企业一样定高价,使整个行业的总利润最大。这种联合有公开和暗中之分、签订公开的正式协议的叫卡特尔,达成非正式的秘密协议的,叫串通。 
 
非价格竞争  
   在寡头垄断市场下,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不轻易的变动价格,相互之间竞争主要是通过非价格因素进行,这就称为非价格竞争。 
 
---------------------------------------七------------------------------------
 
 企业定价目标  
     企业定价目标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有以下四种:一是以盈利作为定价目标。以盈利作为定价目标具体包括:(1)以获得一定数量的利润作为定价目标,(2)以获得“满意”的利润为目标。(3)以谋求最大的利润为目标,即企业的利润越多越好;二是以扩大销售作为定价的目标;三是以稳定价格作为定价目标。采取这种定价目标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特别是价格领导企业一般把稳定价格作为自己的定价政策;一种是企业在产品销路不好时定的价,后来销路好了,仍维持原价,以维护企业的商誉;四是以应付竞争作为定价目标。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价格跟随者的企业,由于没有实力与大企业竞争,一般不考虑自己的成本大小,采取大企业定什么价,自己定什么价;一是为了阻止别的企业竞争,把某些产品的价格定得很低,使别的企业的同种产品难以进入这个市场进行竞争。 
 
 企业定价时要考虑的因素  
     主要包括:一是产品的成本。在一般情况下,成本是产品定价的下限。二是产品的需求。产品需求对定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产品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如果产品的价格弹性小,那么涨价能增加销售收入;如果产品的价格弹性大,那么降价能增加销售收入;三是竞争对手的情况;四是政府关于企业定价的政策与法令。 
 
 企业定价的一般方法  
     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成本为基础定价;二是以需求为基础定价;三是以竞争为基础定价。 
 
人们为什么要以成本为基础来定价?  
     这是因为:第一,成本数据比较容易获得,它的大小比较确定,以它为基础定价,方便可行;第二,以成本为基础定价,一般就是在成本基础上加上利润等于价格,如此定价,企业对于能有多少利润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安全感;第三,企业如要生存和发展,前提是收入必须大于成本。 
 
 以成本为基础定价又可分为四种方法  
   (1)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定价方法。它是以全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的,所以也称全部成本定价法。按照这种定价法。产品价格分三步确定。第一步:估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第二步:估计固定费用,然后按照预期产量把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产品上去,加上单位变动成本,求出全部成本;第三步:在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率,即得出价格。(2)目标投资回报率定价法。指在全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按目标投资回报率计算的利润。(3) 最大利润定价法。这种定价法是根据不同价格水平上的中成本和销售量,算出不同价格水平上的总利润,总利润最大的那个价格水平就是我们要决定的价格。(4) 增量分析定价法。增量分析定价法主要是分析且接受新任务后有没有增量利润(贡献),如果增量利润为正值,说明新任务的价格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为负值这新任务的价格不能接受。 
 
投标时最优报价的确定  
   (1)从原理上讲,确定最优报价的就是找出能提供最大贡献期望值的报价方案。之所以选择最大贡献期望值,是因为中标后最终的利润增量既与报价有关,也与中标概率就关,而这就与期望值相关。这一方法在实践中并不常用,经常使用的是成本加成法。
  (2)成本加成法是先确定成本基数,在这基数上进行加成(适当加上一笔利润),就得出报价数字。判断用成本加成法确定的报价是高还是低于按最大贡献期望值确定的价格,方法是看自己的任务饱满不饱满,如果不饱满,表明报价过高;如果企业承接的合同任务太多,生产能力利用过度,就应该提价,来提高企业贡献收入的期望值。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1)系列产品定价策略。这种定价策略主要回答在企业生产系列产品时,如何定价。最优的定价方法应当根据系列中各种产品的价格弹性来定。弹性大的产品,利润率应当低一点;弹性小的产品,利润率高一点;(2)互补产品定价策略。互补产品是指必须配套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的产品。互补产品往往可以分为基本产品和配套产品两种,通常是对基本产品定低价,对配套产品定高价;(3)成套产品定价策略。即对互相关联、互相配套的产品,按套出售。配套出售的商品价格应该定得比单个出售低,这样可以吸引顾客成套购买,从而可以扩大销售量,节约销售费用,增加企业的利润。 
 
 差别定价策略。  
   (1)差别定价就是同一种产品,对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2)差别定价的种类有:第一,以顾客为基础;第二,以产品为基础。即对不同型号的产品定不同的价,这里既要看到不同产品的成本的不同,也要看到其价格弹性的不同;第三,以空间为基础,即同一种产品因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而定不同的价格;第四,以时间为基础。即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价格。 
 
 撇油定价策略  
   它是指把价格定得很高,目的是想在短期内把本钱赚回来。使用这种方法的产品一般都是一次购买后可用好多年和不常购买的产品。撇油定价策略实质上是差别定价策略的一种。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定出不同的价格。 
 
 渗透定价策略  
   它是把价格定得很低,目的是为了打入市场。渗透策略由于价格定得低,竞争者进来无油水,能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如果企业出了一种新产品,目标是先占领市场,或者是把本企业的产品挤进现有市场中去,就可采用渗透定价策略。 
 
 折扣定价策略  
   (1)功能折扣。这种策略一般是产品的制造商在把产品卖给销售渠道商时所采用的一种低于零售价格销售的方法;(2)付现折扣。它是企业根据买主付现款的快慢,决定在价格上打折扣,以鼓励买主迅速付款的一种定价策略;(3)数量折扣。即根据买主购买的不同数量给予不同的价格折扣。购买数量越大,折扣越大。具体分为累计数量折扣和非累计数量折扣两种;(4)季节折扣。就是对各种季节性的产品,在销售淡季对买主实行折扣优惠,目的是鼓励买主在淡季购买产品,以减少卖主的库存和资金占用。 
 
 心理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就是根据消费者的心理进行定价的策略。根据消费者心理定价的具体策略包括两个:一是声望定价;一是尾数定价。 
 
 促销定价策略  
   是指为了达到促销目的,对产品暂时定低价,或暂时以不同的方式向顾客让利。其具体形式一种是招徕定价法;另一种形式是在一定期间,按一定折扣减价出售某些产品,或向购买者赠送礼品,或采取有奖销售的形式。此外,如提供免费维修服务,或提供较长的“三包”时间,或免费送货上门等等,也都是促销的方式。 
 
 中间产品价格概念。  
   中间产品转移价格是指在现代化的大公司下面许多分公司之间进行中间产品的转让时,该中间产品的价格。 
 
 有外部市场条件下转移价格的确定。  
   在中间产品有外部市场的条件下,它的转移价格将就由市场价格来确定。 
 
 无外部市场条件下转移价格的确定。  
   不可能按照市场价格定价,而应该实行双重定价的方法,即除了用变动成本定价外,还要在各分公司之间合理分配利润的基础上定价。 
 
------------------------------------八-------------------------------------------
 
 企业的投资  
     是指当前的一种支出,这种支出能够在以后较长的时间内(通常指一年以上)给投资者带来效益。 
 
投资与经营费用不同  
     虽然两者都是支出,但经营费用的支出,只能在短期内取得盈利,而且是一次性的,投资带来的效益往往可以延续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 
 
 投资决策有两个重要特点  
     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风险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最优投资水平确定原则  
     投资的边际回报率和投资的边际资金成本相等时,企业的投资量水平都是最优的。这时的边际回报率是可接受方案的最低回报率。 
 
 净现金投资量  
   是指因决策引起的投资的增加量。 
 
 计算净现金投资量的方法  
     (1)明白净现金投资量的范围;(2)在上述成本的基础上做某些调整,即加上或减去以下数字;(3)计算净现金流量,要在增量分析原理的基础上进行。 
 
净现金效益量  
   是指企业在经营中因决策引起的现金效益的增加量。它等于因决策引起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减去因决策引起的经营费用(不包括折旧)的增加量。 
 
净现金效益量的计算  
   公式一:净现金效益量=利润的增加量+折旧的增加量
  公式二:如果企业还要向政府缴纳所得税,那么税后净现金效益量等于税后利润的增加量加上折旧的增加量,等于销售收入增加量-经营费用的增加量-折旧的增加量三者之差乘以1减去税率之差再加上折旧的增加量(NCB=ΔP(1-t)+ΔD=(ΔS-ΔC-ΔD)(1-t)+ ΔD)  
 
 货币的时间价值在决策中的应用  
   投资决策分析中,通常是计算出历年净现金效益的总现值,然后与净现金投资量相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表明可以投资,否则不用投资。 
 
资金成本  
   是指为了获得资金而付出的一定代价,或投出资金的必要收益率。资金成本一般每年按一定的百分率来表示。 
 
 
 
 返本期法  
   主要是计算投资所需的返本期的长短,通过返本期的长短来评价投资方案的优劣。 
 
净现值的计算公式  
   净现值=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净现金投资量。根据净现值的大小评价方案的方法是比较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和净现金投资量的大小,两者的差额表明方案给企业增加多少价值。所以,如果净现值为正值,则方案可以接受;如果净现值为负值,则不接受。净现值越大越好。 
 
内部回报率  
   指的是使投资方案的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相等的贴现率。如果内部回报率大于金融市场上预期的资金成本,则投资方案是可取的,否则,就是不可取的。 
 
 从微观角度讲,兼并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主要有以下几点:(1)用兼并的方法扩大生产规模,比用扩建的方法有更多的优点。具体表现为:速度快、风险小、筹集资金方便。(2)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减少风险。兼并能增加企业的产品种类实行多样化经营,从而有可能减少企业的风险。(4)改变企业管理的落后状况。(5)兼并可以使企业之间的生产要素得到互补。 
 
 如何确定收购企业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  
   首先是估计收购企业因收购了被收购企业后而引起的税后现金流量的增加量;然后用现金流量贴现方法,算出其总现值,这个总现值就是收购企业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 
 
 如何确定被收购企业可以接受的最低价格。  
   实际上就是确定被收购企业现在的价值。其估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假定被收购企业不被收购,继续经营下去,据预期每年的现金效益量算出它的总现值,就是被收购企业的价值。二是假定被收购企业进行清算,变卖所有的资产可能得到的收入。 
 
 股票收购  
   关键是确定合适的新股票发行量,即确定收购的可以接受的合适的交换比率。 
 
----------------------------------------九------------------------------------
 
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如果管理者有足够的信息,就能够准确地预测将来的结果。也就是说,决策的结果只有一个,这类决策就属于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  
     如果管理者能够预测出执行决策将来可能会得出几种结果和每种结果的概率是多少,在这种条件下做决策就叫做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如果决策会有多个结果,但这些结果的概率都无法知道,这种情况下的决策就属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风险  
     是指一特定策略所带来的结果的变动性的大小。如果一个决策只有一个可能的结果,就说它没有风险;如果有许多可能的结果,且这些结果回报的金额差别很大,就说它风险较大。 
 
 对风险的三种态度。  
   从理论上讲,不同的人对风险有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人喜欢风险,是风险寻求者;第二种人厌恶风险,是风险厌恶者;第三人对风险无所谓,是风险中立者。风险寻求者需要风险,如果有两个期望回报完全相同的投资方案,但一个方案风险大,另一个方案风险小,他就会选择风险较大的方案。风险厌恶者则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风险中立者则在决策时不考虑风险,只考虑期望回报的大小。 
 
 影响人们愿意冒风险的程度的因素  
     影响人们愿意冒风险的程度的因素很多,但一般来说,人们对风险的态度都会受下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回报的大小。方案的风险越大,人们希望得到回报就越多,反过来,回报越多,人们愿意承担的风险就越大;二是投资规模的大小。一般来说,方案中投资的钱越多,人们愿意冒的风险越小。 
 
 降低风险的途径。  
   一是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指远离风险因素,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回避风险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替代,另一种是取消;二是减少风险。在企业和投资项目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考虑尽量减少风险;三是承担风险。承担风险是指企业可以用自我保险的方法把风险接受下来;四是分散风险。即投资者通过多种投资方式和多种经营方式使用资金以降低自己的风险;五是转移风险。有时候处理风险的最好方法是把风险转移给别人。转移风险的方法主要有套头交易、分包和购买保险等。 
 
敏感性分析  
   在投资决策中需要考虑的数据很多,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动对投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称之为敏感性分析。 
 
信息的价值  
   是指根据决策者已经掌握的信息来做决策可能得到的收益与如果决策者经过进一步搜集信息能确定地了解决策的结果之后来做决策而得到的收益之间的差额。 

 

猜你喜欢

转载自format-me.iteye.com/blog/232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