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经济学》四、国际贸易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关于国际贸易的问题。
贸易壁垒
    我们就从一个故事开始说起吧,话说,美国的一家羊毛制造商所销售的羊毛衫售价为30美元。同样质量的英国羊毛衫进口到美国价格为25美元。但是他需要缴纳5美元的关税。所以英国羊毛衫的在美国市场的售价也是30美元。那么这两种羊毛衫就同时在美国进行销售。
后来政府准备撤销关税,这家美国羊毛衫的制造商就不干了,他就跑到政府向有关部门慷慨陈词,据理力争。要求坚决不能撤销英国羊毛衫的5美元关税,否则他便无法与其竞争,难以继续维持经营。
    他所陈述的内容都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要保护国内民族产业啊之类的。并且他还替他那1000名员工着想着,还替服务于这些员工的更多的人着想。他说,如果没有这5美元的关税他将倒闭出局,那他的所有员工也将丢掉饭碗,失业率就会上升,社会整体的购买力就下降,直接就使处在他的员工消费下游的饭馆、服装店蒙受损失。负面影响会像涟漪一样一层一层的向外扩散。
    当他言之凿凿的这些道理,政府对于他的反对意见也是无可辩驳。因此贸易壁垒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下去。
    收取关税保护本土企业的贸易保护政策应该是很多同学都认同的,但是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真相又如何呢?
    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十八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在任何国家,人民大众的利益必然在于,向售价最便宜的人购买他们所需的各种物品。这个命题不证自明,费心去证明他,反倒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黑兹利特认为如今的关税和贸易政策比起17、18世纪亚当斯密时代的政策还要的糟糕。直到两个世纪之后的现在依然会有这么多的人在主张着“贸易保护”政策。
    我们先动用自己的常识想一想, 每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如果买一件东西比自己亲手制作它还要便宜的时候,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买啊! 裁缝不会自己做鞋,鞋匠也不会自己缝衣服,这是最起码的智慧。可是为什么每个家庭都会采取的精明举措,放到了国家层面却被认为是错的呢?
    我们刚才说的羊毛衫5元钱关税的例子。如果不征收5美元的关税,那么故事中的美国羊毛衫厂商就倒闭,一千名员工下岗。但是消费者们只需要花25美元就可以买到同样的英国羊毛衫了啊,于是节省下来的5美元就可以用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同样是在别的产业带来了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就算花25美元买了英国进口的羊毛衫, 美元到了英国人的口袋,可是英国人还是只能拿这些美元来购买美国的产品。这就意味着英国人卖到美国的羊毛衫越多,他们要买的美国产品也就越多。
    所以美国羊毛衫业可能受到冲击,纷纷倒闭,但是这样一来羊毛衫业释放出来了大量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金、土地等等。这些生产要素就汇集到美国效率更高的产业中去。最后的结果是,美国和英国都同时受益了。
    那么如果美国收了5美元的关税,美国是可以保护自己的羊毛衫产业。但是对于美国的消费者来说,都在被迫的补贴这个产业,每买一件美国产羊毛衫就补贴了5美元。那么这本来应该支持到别的产业的5美元没有办法流入到其他产业。看看这是不是又回到了破窗谬论的那一扇被打碎的破窗呢?
    那么同样的道理, 政府能看到的是国产羊毛衫工厂里每天上下班的工人,看不到的是因此所带来其他种种效率更高的行业的损失。看不到的是为了让羊毛衫厂1000个工人有工作干,而其他产业所丧失的更多的工作机会。
    并且贸易壁垒是无法提高美国人的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更没有增加就业机会和总体需求。相反劳动生产效率还会下降,整个国家都将承担净损失。因为美国羊毛衫业只能生产30元的羊毛衫,说明这个行业的生产效率要低于英国同行业。保护他的结果就是这个效率底下的产业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资金,而这些本可以流向劳动生产效率更高的行业。
    贸易保护主义者很喜欢用醒目的军事词汇,像是说击退舶来品的入侵,这完全是对商业的误解,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贸易壁垒也就是关税,其实只对特殊的利益集团有好处。比方说,征收汽车关税,就保护了国内汽车制造业的利益。征收手表关税,就只保护了国内手表制造业的利益。看得到的关税保护的行业越多,那么看不到的受害者就越多!所以关税常被看做是牺牲消费者来造福生产者的一种手段。
    所谓的关税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可以“提高工资”可以“保护国内人的生活水准”。但是我们分析完了之后,发现这些它一样都做不到,而且还适得其反。
    我们这里用于分析的道理,拿来驳斥另一个谬论也是一样的。
保护夕阳产业
    我们经常听到说身边有这样的声音救救某产业,比如说民族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等等。要求救他们的原因也是和刚才说的羊毛衫商人的理由一样。如果政府不出手帮助就会有大量的人员下岗然后又波及到这些人员消费的下游行业。一层一层蔓延之后就会爆发经济危机等等。
    所以啊,就是要求政府挺身而出,提高关税,提高价格,给与补贴。其实对于这样的要求,就是要全国纳税人为这些行业的低下生产效率而买单。
    我们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就应该放手让这些旧产业萎缩或者消亡,其实是为了让新产业能够快速的成长。只有这样,必要的生产资料才能从就旧产业中释放出来,供新产业使用。
    打个比方说,如果我们要保护马车业的继续存在,我们就只会减缓汽车业的成长步伐,减低我们的财富创造,阻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所以放手让夕阳产业消失,允许朝阳产业成长,这是保证一个有活力的经济能够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尽管有的人无法理解,无法接受这一点。
积极出口
    除了贸易保护主义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对出口,都怀有一种病态的渴求,而对于进口又怀着病态的恐惧。
    就像我们自己觉得把茶叶、瓷器以及等等的中国制造的东西出口出去是大好事啊,赚了外国人多少多少钱。而对于进口了别人汽车、电器等等的东西又唉声叹气,感觉被别人赚了多少多少钱。
    其实这从逻辑上来说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从长期而言,进口与出口必然是相等的,当你决定增加出口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将增加进口,反之也亦然。
    比如你把商品卖给了美国的进口商,换回来的是美元。但是你是没有办法用美金来支付你的员工工资吧?你给女朋友买衣服、带老婆出去吃饭没有办法给美金吧?这个美金你只能去购买美国的产品,或者把它交给进口商让他们去买美国的东西。但是不管你是以哪一种方法,最终,我们的出口所得都将用来支付等量的进口。
    别看那些关于外汇的教科书内容有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里面的内容也并不是高大上或者神秘难懂。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每个人都必须卖东西给别人,才能获得购买力,才有钱去买别人的东西,只不过大多数同学是像我这样的打工仔,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出售自身劳务而不是出售商品而已。
    很多人在谈论国内贸易时,很清醒很理智,但是一谈到国际贸易,马上就变得很愚蠢。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有人认为政府应该大量贷款给外国人,让外国人有钱买我们国内的商品,进而拉动出口。美国多年来一直都在实施“对外经济援助”计划,为了“拉动出口”,不惜给别国提供动辄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并宣称即使贷款中的一半变成呆账,得不到偿还,我们依然会因此而受益,因为这样做可以强劲的拉动美国的出口。
    真是不知道这个帐他们怎么算的,如果你是卖汽车的,你给客户提供了5000美金的贷款,让他购买同等价值的汽车。结果人家只还了一半的钱,车辆成本4000,减去只还了2500。那么你将净亏损1500美金,就是这么简单。这就等于拿东西去白送,一个国家不可能靠无偿的商品输出变得富有。但是为什么这套理论还会大行其道,而且很多老百姓觉得政府很聪明呢?
    原因是要认清这种交易,需要我们心理层面的进行几个阶段的推演。就像破窗谬误的玻璃业一样。我们从事出口的各个行业确实可以从中受益,但是其他纳税人所受到的损失是看不见和感受不到的。
    我们也先不用嘲笑别人的愚蠢,当我们自己面临这些国际贸易问题的时候,难道就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念头吗?
    最后稍微总结一下,作者认为,对外贸易对任何国家能有利,最终并不在于其出口,而是在于其进口。是进口,让国内的消费者能用比国内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国外的商品;是进口让他们买到国内制造商不生产的商品。总的来说,一个国家需要出口的真正理由是赚钱来支付进口。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hangwoo/p/981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