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的道与术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关注公众号 技术汇(jishuhui_2015) 可以联系到作者。 https://blog.csdn.net/egworkspace/article/details/90782260

本文是对《知行:技术人的管理之路》的提炼总结,没有深刻隽永的升华,只是一些由此收获的关于技术管理的若干知识,权当是自己学习后的产出物吧!

一、缘起

将这本书推送到我眼前的一款专注于IT技术类的知识付费产品——极客时间。或许是由于先前订阅的《技术领导力300讲》所给的技术管理知识太过杂碎,无法看清技术管理的整体架构,当我读完《知行:技术人的管理之路》这本书的简介后的1分钟内,我下单付款了。以至于后来等了若干天,都没有收到货,后来定睛一看,是预售书籍,5月7日发货。
缘分呐!

原来,技术管理还有框架可言,就好比找到了一个无比好用的开源项目,兴奋不已。

二、读三遍

我的阅读速度还是有待提高,花了半个月时间才读完第一遍。留下来了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象:果然是技术出身的经理人,写书跟写代码似的,有条有理,有理有据。整本书的逻辑虽然紧凑,但是似乎避不开“罗列知识点”的嫌疑,因为太干了,多数地方是点到即止,没有汤汤水水的滋润,实在是难以下咽,目测是因为实战案例过少。不过,作者的中心思想一直都没有跑偏,始终是在强调“管理三明治”的理念,看完之后能很轻松的拼凑出整本书的骨架。

管理三明治
在经理人眼里,都是一些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当然,如果缺乏对自己的有效认知,也很难绘制出一副自己的能力雷达图,更别说能总结出一张“技术管理全景图”。

总之,作者的洞见不见得深刻,但是能总结提炼技术管理之道,确实难能可贵。

读第二遍的时候,我重点挑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精读了一番,代入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确实深有体会,感同身受。比如,首当其冲的是角色认知,无论是被逼上技术管理之路的“好汉”,还是自发走上管理的不归路,都必须经过角色认知的阶段,而最能体现认知结果的就是有了风险意识,成本意识,深度思考“Why”和“What”。

如果是征战多年的互联网老兵,这本书可能不太理想,甚至有些啰嗦,对于挣扎在开发与管理的十字路口的同仁朋友来说,是一次不错的答疑解惑,但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里。

读第三遍,纯粹是为了写这篇文章,稍加回顾了一番,于是,有了以下的内容。

第一章、管理路口的彷徨
在第一章,作者就亮出了“老知道人”这张牌,就是“百度知道”早期团队的成员。真正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在一个为数不多的样本群里,做了一次跨越10多年的调研和累积,并总结归纳了这批人的发展方向,总共四大类,八个方向。
技术人发展方向

你看,这又是一看便知,自己又总结不出来的知识点,在此不展开来讲了。
此外,作者还着重讲了技术人的7种心态:迷茫,困惑,懵懂,纠结,忧虑,怀疑,心虚。请自行对号入座,不再仔细分析了。
总之,端正对管理的态度:管理并不意味着更高的权利,主要看对组织的贡献。清楚管理的目的,选择合适的管理手段,建立管理自信。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框架
这一章其实很重要,看完后基本就知道这本书要讲什么了,“管理三明治”也是在这章首次出现。在引出“管理三明治”之前,作者提出了“马车模型”,并在书中其他地方也反复用此比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位马夫自然是我们眼中的管理者,承载马夫的车是整个公司,拉动车的马是团队,当然,还有脚下的条条道路,以及“诗和远方”。

浅显易懂?还是有很多细节可以被拆解。作者借此模型引出“管理三明治”的理念。

跳上马车,成为一位马夫,这是所谓的“角色认知”;

出发前,选择要走的路,要达到的目的地,可以类比为“管理规划”;

在行进的过程中,挥舞马鞭,驱使马匹向同一个方向行进,这是“团队建设”的工作;

指挥马队达到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完成一段又一段旅程,我们称之为“任务管理”;

在驾马过程中,车夫不断吆喝,喊话,这其实是“管理沟通”。

看到这里,你可以出去尽情的吹牛逼了,当然,别说是我教的就行。

整本书的遵从了一种典型的“总-分-总”的行文结构,从第三章开始,就分别对“管理三明治”中的五大要素进行阐述,都是一些一看就懂的知识点,没有很高深的心法。我也不再继续展开讲了,感兴趣的读者自行购买品鉴。

三、总结

可能是作者从技术人转变成了管理顾问的缘故,整本书的知识点像搭积木一样,作者将职业经理人所要具备通用“软技能”巧妙的组合在了一起,是一种自我梳理,读者可以自行参照对齐,哪里短板补哪里。

当然,除了这些“软技能”,身为技术管理者,还是要“硬气”。

所以,看完整本书的我,又开始默默地写代码去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原创干货,搞“技”圣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egworkspace/article/details/9078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