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Deep learning offers insights into human diseas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分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火。但是相比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模型对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人类生活经验、数据的质量要求都更高。然而,很多情况下深度学习模型并不能完全匹配临床实践中的诊断标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更可靠的结果,需要结合相关专业知识、经验和偏见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同时,由于数据量、采集方式等方面的限制,获取到的数据往往存在噪声、不准确和缺乏完整性。因此,如何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分析领域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2.相关工作

在对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调研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研究领域。以下面三个研究方向为例:

① 预测器设计:深度学习方法已经广泛用于预测器设计领域,如肿瘤诊断、细胞标记、肝功治疗等。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预测功能,缩短从医院到患者的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② 大规模数据集构建:目前,关于大规模数据集构建的方法主要有3种:1)基于人工标注;2)基于计算机自动标注;3)通过连接多个不同领域的数据源构建。其中基于人工标注的方法受限于标注成本和效率的问题;基于计算机自动标注的方法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计算资源;通过连接不同领域的数据源的方法,需要考虑不同领域之间的数据差异性、数据的质量和样本分布之间的关系。

③ 数据增强技术:对于训练集来说,尚无足够的有效样本数量。所以,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如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旋转、亮度变化、对比度变化、饱和度变化、色调变化等)得到新的数据点,称为数据增强技术。其目的是让网络能够从更多的样本中学习到有效特征,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3.问题定义

随着近几年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中的信息获取越来越便捷、快速。这些数据已成为医学图像分析领域研究的基础。然而,受制于医学影像中无边界的复杂性及其高维、多模态特性,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或深度学习算法往往难以直接处理这些信息。

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医学图像分析?也就是说,如何将深度学习方法引入医学影像分析领域,并提升其预测效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医学影像分析、可解释性、自监督学习

2.关键术语

1.生物学图像:用于医学分析的影像包括X射线显微镜检查(CT)图像、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超声心动图(PET)图像、核磁共振(NM)图像、计算机辅助荧光标记(CAT)图像等。

2.生物学特征:生物学图像是由生物学特征驱动的。生物学特征包括直径、形状、形态、组织结构、染色体结构、分子排列、蛋白质含量等。一般情况下,生物学特征会影响生物学过程的产生、扩散、运输、交换和解读等过程。

3.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它可以通过多层的神经网络来学习特征表示,并利用这些表示来对输入进行预测。深度学习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输入层接受图像作为输入,隐藏层是中间层,用于学习输入图像的特征表示;输出层则是最后的分类层。

4.自监督学习:自监督学习指的是没有标签的数据集上的学习问题。由于目标函数中未包含标签变量,所以不需要知道正确的输出值,只需根据输入值预测输出值即可。它可以帮助解决复杂的学习任务,特别是在没有可用标签的情况下,或者在目标函数未提供目标值的情况下。

5.分层抽象:分层抽象是指对复杂系统的抽象,将系统划分成多个层次。每一层次仅关注上一层次的输出,下一层次不了解上一层次的内部工作机制。

6.分割网络:分割网络是用来对图像进行分割的神经网络。它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将输入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与其他类型的图像识别任务不同的是,分割网络必须把每个像素都分配给唯一的类别,且最终的输出是一个二值化的图像,其像素值只有0或1。

7.反向传播:反向传播是一种计算神经网络参数更新的方式。它依据误差信号来调整权重参数,使得网络能够更好地拟合训练数据。

8.滑窗卷积:滑窗卷积是一种通过滑动窗口对图像区域进行操作的卷积。它可以有效减少卷积操作的计算量,从而提高效率。

3.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

1.预处理: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环节,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数据集归一化、缺失值补全、异常值过滤、数据增强等操作。

2.特征提取:特征工程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所用到的深度学习模型都是基于特征的,所以首先要从生物学特征出发来构造输入特征。

3.模型搭建:本文使用了两类网络结构:分割网络和自编码网络。前者用于分割图像,后者用于学习生物学特征的先验分布。

4.网络训练:训练时,首先需要对网络的参数进行初始化;然后随机梯度下降算法通过反向传播求导,迭代优化网络参数,直至收敛。

5.网络测试:测试时,通过计算整体评价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如精确率、召回率、F1-score等。如果模型效果欠佳,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4.代码实例与解释说明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 初始化权重参数
W = tf.Variable(tf.zeros([input_size, output_size]))
b = tf.Variable(tf.zeros([output_size]))

def model(x):
    # 感知机模型
    return tf.nn.softmax(tf.matmul(x, W) + b)

# 获取训练数据
train_data, train_labels = load_train_data()

# 设置优化器
optimizer = tf.train.GradientDescentOptimizer(learning_rate).minimize(cost)

init =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with tf.Session() as sess:

    sess.run(init)

    for epoch in range(num_epochs):

        avg_cost = 0

        total_batch = int(len(train_data)/batch_size)

        for i in range(total_batch):

            batch_xs, batch_ys = next_batch(i, batch_size)

            _, c = sess.run([optimizer, cost], feed_dict={inputs_: batch_xs, labels_: batch_ys})

            avg_cost += c / total_batch

        print('Epoch:', (epoch+1), 'cost =', '{:.3f}'.format(avg_cost))


    print("Training complete!")


    test_data = load_test_data()

    predictions = sess.run(model(test_data))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356559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