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创业故事及他人生中的摆渡人-少年时期(一)

1964年,无锡县评弹团来了一位漂亮的新演员,名叫崔文彩。

崔文彩原是杭州一家工厂的工人,因为热爱评弹,所以放弃了工人职业,离乡背井来到无锡追求梦想。

来的时候,她已经怀有身孕,几个月之后,她就又回杭州生小孩去了。

崔文彩的丈夫名叫马来法,当时是杭州摄影图片社的摄影师,马来法仪表堂堂,和当时电影里的英雄一样英俊,也很喜欢曲艺,后来他也转行进入了曲艺行业,一直从事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项目的保护工作,还曾经担任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

1964年9月10日,25岁的马来法和20岁的崔文彩,生下了他们的孩子,因为在秋天出生,爷爷给小家伙起了名字,叫马云。

马云父母

马云兄妹3人,哥哥马鹰,如今从事文化传媒,主要做战略投资人。

马云的妹妹叫马雪,曾经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如今回国做慈善公益。

马来法作为文艺爱好者,原本也想培养一下马云的艺术细胞,经常带他去看戏。

由于爷爷解放前是国民党的保长,在文革期间长大的马云,没少为这个吃苦。

但尽管身材瘦小,马云却从来都不甘心被欺负,他会捏紧拳头来保护自己,成了学校的“打架大王”,曾经因为打破头被缝了13针。

根据《马云传》记载,马云小时候因为经常和同学打架,为此警察经常上门经常管教,马云的爷爷在抗战的时候曾经担任保长,作为有头有脸的人,面对街坊邻居对马云的闲言碎语,对此相当气愤。

马云对此说他比较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想着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最喜欢的是金庸小说里面的石破天和风清扬。

马来法常常为马云打架而犯愁,他效仿孟母,给马云转了三次学。

1976年,马云读到了6年级,班上来了一位漂亮的地理老师,她的一举一动都让马云着迷。

有一次,这位老师讲述了自己在西湖边遇到一群外国人,用英语和他们对话的故事。马云听了后,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天,他就开始自学英语。

爸爸马来法就送给他一个能听到BBC广播的收音机,这下子给马云打开了英语世界的大门。

虽然那时他听不懂收音机里叽哩哇啦在讲什么,但马云却对这项陌生的语言产生了兴趣。之后,他便时常跑去西湖边去找老外搭讪。

玩世不恭的马云,自然少不了父母的责骂,马云学以致用,常常用英语回怒父亲。

马云说:“爸爸骂我,我就用英语还口,他听不懂,挺过瘾,就学上了,越学越带劲。”父亲马来法则说:“你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会痛快!”

1979年,15岁的马云专门找老外练习口语,为此专门到杭州西湖唯一对外国人开放的酒店,给老外免费导游,讲述杭州的人文景象,历史传奇。

1980年的一个夏夜,马云在孤山公园遇到一位名叫戴维·莫利的澳大利亚小孩,开启一段日后被广为传颂的异国奇缘。这个Ken Morley是何人呢?肯·莫利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电气工程师,十分喜欢中国文化,他那时刚刚退休,于是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来杭州旅游。

经过几次接触,马云和莫利一家都成了好朋友,他们长期通信。马云称戴维的爸爸肯·莫利为“父亲”(father),肯每两年来中国一次见马云。

在马云读大学时,莫利一家每周帮马云存5-10澳元,半年给马云寄一次支票,以负担马云的大学生活费。总共资助了大约200澳元。这笔钱在当时不是小数目,给了马云很大帮助。

1985年,莫利一家邀请马云去澳大利亚游玩。那时,中国人个人因私出国旅游还极其罕见,马云历尽艰辛,被拒签了7次,后来签证官被他和莫利家族的友情所感动,才最终给马云盖了章。

马云在澳大利亚小城纽卡斯尔待了29天,这次澳大利亚之旅,让马云收获颇丰。在那里,他第一次去了纽卡斯尔大学、悉尼歌剧院、塔龙加动物园、……回来之后的他,像变了一个人。事后,马云一直说,Ken Morley给他打开了一扇世界大门。

1988年,刚刚毕业后的马云打算和师妹步入结婚殿堂,但新婚的房子让他犯了愁。也许Ken Morley早就看出马云天赋异禀,异于常人,关键时刻慷慨地拿出2.2万澳元,成功帮助他在杭州买下一套房子。不得不说,Ken Morley的确是马云人生路上第一位贵人。

后来马云有钱以后,给莫利一家捎去了很多钱和礼物,并在肯去世以后,在肯家乡的纽卡斯尔大学以他俩共同的名义捐款2000万美元,设立了“马-莫利基金会”,这是该校历史上收到过的最大一笔捐款。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ovedingd/article/details/13037046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