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故里》阅读笔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22年6月23号读完,放在枕头边两个月,终于在还书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粗略的读完了。这本书是法国学者迪埃·埃里蓬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对自己的过往经历以及家庭进行社会性的思考与反省的过程,是他在久别原生家庭之后的一种和解态度。

这本书提醒读者,对理论要保有警惕。后记的结尾,他跟母亲说自己是社会学教授,母亲问“是研究社会的吗?”理论固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但理论脱离了现实,社会学脱离了社会,就会变得空洞,甚至虚伪。

他在贫穷的家庭长大,作者觉得一直在一个糟糕的家庭环境中,他当初渴望摆脱这样的环境,日后成为了知识分子后,终于“逃离”了家庭。甚至在外人和家人看来是不孝的行为。比如他赚到钱的第一时间,是租房出去住了,他父母不能理解,为什么赚了钱不是上交钱给他父母继续和他父母居住,帮助他父母摆脱困境。当时他的思想是渴望独立的,内心充满幻想的,对知识分子的圈子及其着迷。但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重新回归到他出生的那个地方兰斯,重新了解他最初诞生的地方,重新了解他曾经抛弃了30多年、曾经为止耻辱的社会阶层和那里的人们。他尝试重新理解他的父亲母亲,从他们的社会阶层出发,说出了他们被注定了的命运。

对于进入“知识分子”阶层的渴望以及自己同性恋者的身份,是作者离开原生家庭的两个主要原因。作者在书中大部分篇幅以相当客观并且严肃的角度,围绕社会阶层、学校教育以及身份建立等主题审视了自己的过往,并以一个学者的专业性和逻辑性加以分析了“内在精神世界与社会之间的碰撞”。

我自己似乎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过去至今,我一直渴望自己能够向上的流动,渴望走入知识分子的圈子,也抱有和迪埃·埃里蓬一样的心态。对于父母和故里,我也有着同样的疏离感和不愿回归的心情。我不愿回到发展缓慢的贵州,不愿就此贫穷拮据的过完一生。但《回归故里》这本书,似乎给我了一点思考,开始反思并寻求回归。我也想去尝试去和自己的过去,自己的故里,自己的父母亲人和解,尝试去理解他们,了解他们是怎么样想的,他们是如何看待他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的。这其实是一个回归自我,与过去的自己,那个隐藏起来的自我,那个不愿提及的自我,甚至是那个自己曾经觉得为之耻辱的过去和解的一个过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935696/article/details/12542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