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微积分 Part 10 无穷级数(一) 数项级数

无穷级数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

估算圆周率 π \pi 之类的无理数,核心的方法都和这句话有某种相通之处。思想在于大量的模拟。无穷级数的想法大都是类似这样的大量模拟。

Taylor公式已经具有估算能力了?为什么还需要利用级数来估计呢?
Taylor公式是一个具有一定误差的计算结果,但引入级数,我们的想法就是将这个余项完全消除。

数项级数

准备:柯西收敛原理(略

数项级数

级数

在对背景问题的分析中,从直观上定义级数是一个序列的依次的无限项和。
但这个无限项的和,首先并不是真正的和,因为无限个数相加,结果时常并不是一个数。所以我们利用连加符号,将

形如
a 1 + a 2 + + a k + = k = 1 a k a_1+a_2+\cdots+a_k+\cdots=\sum\limits_{k=1}^{\infty}a_k
的式子称为(无穷)级数,其中 a k a_k 称为其通项。

注:

  1. 粗略地讲,(无穷)级数正是无穷个数的和式,
  2. 由于无穷项并不能完全写出,所以右式是一个形式和。
  3. 正因为这个形式性,我们不能直接对级数(作为和式的)最直观性质即进行讨论。

数项级数举例

  • 几何级数:
    1 + q 2 + + q k + 1+q^2+\cdots+q^k+\cdots
  • 无限小数
    0. a 1 a 2 a k = a 1 10 + a 2 1 0 2 + + a k 1 0 k + 0.a_1a_2\cdots a_k=\frac{a_1}{10}+\frac{a_2}{10^2}+\cdots+\frac{a_k}{10^k}+\cdots

前面已经说到,为了利用先前已有的对和式的研究,继续讨论级数,
首先要对这个形式和进行适当的量化,所以我们引入:

数项级数的基本问题——收敛性

微积分的重要思想就是利用有限极限来认识无限 ——武忠祥

这句话告诉我们,级数的也有类似极限的两大主要问题:

  1. 敛散性判别(极限问题)
  2. 求极限  (有限问题)

其中判断敛散性的问题是主要的:

  1. 数项级数发散时,题目2无意义;
  2. 对一般的数项级数,没有很好的求和方法(这在性质上区别于幂级数和傅里叶级数)

所以,接下来,我们主要从敛散性的角度,借用数项级数来基本熟悉级数的基本理论。

首先引入一个概念,这是我们讨论收敛的基础。

部分和

k = 1 a k \sum\limits_{k=1}^\infty a_k 是一个级数,那么我们称
S n = k = 1 n a k S_n = \sum\limits_{k=1}^n a_k
是原级数的部分和。

用极限的语言说,级数对应着数列极限,而这个数列就是部分和,

收敛的定义——证明题的依据

lim n S n = S R \lim\limits_{n\to\infty}S_n=S\in\R ,则我们称原级数收敛,称为该级数的和。
若部分和序列无极限,则称原级数发散。

收敛举例

等比级数( \ast

  1. q = 1 q=1
    S n = n a S_n=na\to\infty
    不收敛

  2. q = 1 q=-1
    S n = a a + a a + + ( 1 ) n 1 a S_n=a-a+a-a+\cdots+(-1)^{n-1}a
    = { 0 , n = 2 k a , n = 2 k = 1 =\begin{cases} 0, n=2k\\ a,n=2k=1\\ \end{cases}
    不收敛

  3. 等比求和:
    S n = a ( 1 + q + + q n 1 ) = a ( 1 + q + + q n 1 ) ( 1 q ) 1 q = a ( 1 q n ) ( 1 q ) = { a 1 q , q < 1 , q > 1 \begin{aligned} S_n&=a(1+q+\cdots+q^{n-1})\\ &=\frac{a(1+q+\cdots+q^{n-1})(1-q)}{1-q}\\ &=\frac{a(1-q^n)}{(1-q)}\\ &=\begin{cases} \frac{a}{1-q},|q|<1\\ \infty,|q|>1 \end{cases} \end{aligned}

无限小数

0. a a a a a = k = 1 a 1 0 k = 1 10 k = 1 ( 1 10 ) n 1 = 1 10 a 1 1 10 = a 9 0.aaaaa\cdots=\sum\limits_{k=1}^\infty\frac{a}{10^k}=\frac{1}{10}\sum_{k=1}^\infty(\frac{1}{10})^{n-1}=\frac{1}{10}\frac{a}{1-\frac{1}{10}}=\frac{a}{9}
从而我们可以证明 0. 3 ˙ = 1 3 , 0. 9 ˙ = 1 0.\dot{3}=\frac{1}{3},0.\dot{9}=1

数项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lim k a k = 0 \lim\limits_{k\to\infty}a_k=0
证明:级数的部分和确定了通项
a n = k = 1 n a k k = 1 n 1 a k = S n S n 1 a_n=\sum\limits_{k=1}^na_k-\sum\limits_{k=1}^{n-1}a_k=S_n-S_{n-1}
所以收敛意味着 lim n = S R \lim\limits_{n\to\infty}=S\in\R
lim n a k = S S = 0 \lim\limits_{n\to\infty}a_k=S-S=0

但不是充分条件,如调和级数。

数项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

其正确性和Cauchy收敛原理是紧密关联的。
ε > 0 , N ,   s . t . \forall\varepsilon>0,\exists N,\ s.t. n N , p 1 n\geq N,\forall p\geq 1 时有
k = n + 1 n + p 0 < ε \Bigg|\sum_{k=n+1}^{n+p}-0\Big|<\varepsilon

  • (调和级数) k = 1 1 k \sum\limits_{k=1}^\infty\frac{1}{k} , N , n = p = N \forall N,\exists n=p=N ( k = n + 1 n + p 1 k ) 1 2 \left(\sum\limits_{k=n+1}^{n+p}\frac{1}{k}\right)\geq \frac{1}{2}
    发散

调和级数也可以使用积分放缩来求解:
1 n + 1 = n n + 1 1 n + 1 d x < n n + 1 1 x d x < n n + 1 1 n d x = 1 n \frac{1}{n+1}=\int_{n}^{n+1}\frac{1}{n+1}\,\mathrm dx<\int_{n}^{n+1}\frac{1}{x}\,\mathrm dx<\int_{n}^{n+1}\frac{1}{n}\,\mathrm dx=\frac{1}{n}

  • (二级数) k = n + 1 n + p 1 k 2 \sum\limits_{k=n+1}^{n+p}\frac{1}{k^2} 利用裂项放缩,原级数 < 1 n 1 n + p <\frac{1}{n}-\frac{1}{n+p}

注:p( p 2 p\geq 2 )级数都收敛,它们的性质都优于调和级数

收敛级数的性质

我们更多地发现,部分和不一定可以简单地写成显式的,初等的表达式,部分和之差也不一定可以很容易放缩成可以利用Cauchy收敛原理求证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讨论级数的性质。

线性性质

两条:收敛级数的数乘;收敛级数的加和

性质二的补充:

  1. 收敛 ± \pm 发散必然发散
  2. 发散 ± \pm 发散敛散性不定

对有限项的敛散保持性

利用Cauchy收敛原理,对两个级数 k = 1 a k \sum\limits_{k=1}^\infty a_k k = 1 b k \sum\limits_{k=1}^\infty b_k ,若 N   s . t . k N , a k = b k \exists N\ s.t.\,k\geq N,a_k=b_k ,那么它们的柯西条件真值相同。
从而,在级数前添加有限项或者删除有限项,所成的新级数与原级数敛散性不变。

级数的结合律(重要)

收敛级数任意加括号,级数仍然收敛。

k = 1 a n \sum\limits_{k=1}^\infty a_n 收敛,那么其对应的加括号后中的各个部分 b n b_n 序列都是原级数的部分和序列的子序列。从而当原级数收敛于S时, S n S S_n\to S

注:

  1. 反过来不正确,这是子序列收敛不能反推原列收敛的结果。
  2. 加括号后数列发散,则原列发散。这本来是利用子序列判别不收敛的方法。
  3. 结合更有利于级数收敛。

正项级数的审敛法

不同的数项具有不同的审敛方法,所以我们将数项级数分成同号级数和交错级数两种。
其中前一种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正项级数,方法也相对多样,我们在这里专门讨论。

比较审敛法

定理1:部分和序列有上界(单调有界定理)

S n = k = 1 u k S_n=\sum\limits_{k=1}^\infty u_k T n = k = 1 T_n=\sum\limits_{k=1}^\infty 满足 u n c v n , n N u_n\leq cv_n,n\in\N*
则:

  1. S n S_n 收敛,则 T n T_n 也收敛
  2. T n T_n 发散,则 S n S_n 也发散

简证:

  1. T n T_n 有上界那么 S n S_n 也有上界。
  2. 反证,如果 T n T_n 收敛,那么由1,则 S N S_N 收敛,矛盾。

比较审敛法给了我们一种讨论 p p 级数的方法。

再论 p p 级数

  1. p 1 p\leq 1 ,利用调和级数发散,可以得到发散
  2. p > 1 p>1 ,利用结合律,第 k k 个括号,括住 2 k 2^k 项。第 k k 个括号中 v n 2 n 2 n p = 1 2 n ( p 1 ) v_n\leq\frac{2^n}{2^{np}}=\frac{1}{2^{n(p-1)}}
    注意到: n = 0 ω n = n = 1 ( 1 2 p 1 ) n 1 \sum\limits_{n=0}^\infty\omega_n=\sum\limits_{n=1}^\infty\left(\frac{1}{2^{p-1}}\right)^{n-1} 是公比为 1 2 p 1 \frac{1}{2^{p-1}} 的等比级数,由等比级数收敛性知这个级数收敛。从而 v n v_n 的级数也收敛。
    再利用结合律知 k   s . t . k 2 n + 1 1 k\ s.t.k\leq 2^{n+1}-1 { S k } \{S_k\} 有上界,从而知原级数收敛

p p 级数与广义积分有紧密的联系。 p > 1 p>1 时,
S n = 1 1 p + 1 2 p + + 1 n p 1 + 1 2 1 x p d x + + n 1 n 1 x p d x = 1 + 1 n 1 x p d x < 1 + 1 n + n + = 1 + 1 + 1 x p d x = 1 + A = M \begin{aligned} S_n&=\frac{1}{1^p}+\frac{1}{2^p}+\cdots+\frac{1}{n^p}\\ &\leq 1+\int_{1}^2\frac{1}{x^p}\,\mathrm dx+\cdots+\int_{n-1}^n\frac{1}{x^p}\,\mathrm dx\\ &=1+\int_1^n\frac{1}{x^p}\,\mathrm dx <1+\int_1^n+\int_n^{+\infty}\\ &=1+\int_1^{+\infty}\frac{1}{x^p}\,\mathrm dx=1+A\xlongequal{\triangle}M \end{aligned}
从而知 { S n } \{S_n\} 收敛

关于无穷级数和广义积分的关系,我们后面还要专门讨论

比较审敛法的渐进分析形式( \ast

同阶级数同敛散.

证明可以双向构造比较审敛的不等式:
即利用
lim n u n v n = l ( 0 < l < + ) \lim\limits_{n\to\infty}\frac{u_n}{v_n}=l(0<l<+\infty)
构造 u n < ( l + 1 ) v n , v n < ( 1 l + 1 ) u n u_n<(l+1)v_n, v_n<(\frac{1}{l}+1)u_n

这个证明方法是重要的,它架设了极限和级数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用有限解决无限的思想。在后面证明达朗贝尔审敛和柯西审敛的过程当中,都很有益。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使用等价代换。这将极大增加我们判别的效率,正如极限计算中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

高阶级数更趋向于发散。

它启发了达朗贝尔

比较审敛法的求解思路

放缩为我们熟悉的 p p 级数(其中调和级数常用)和等比级数。

比较审敛的问题

我们必须使用放缩法,把原级数转化为另一个级数的敛散性判别问题。

于是思考,能否有一种方法,可以只利用待判别的级数本身便给出结果?

比值审敛法

这个方法也叫达朗贝尔审敛法。

从等比级数的思想入手,如果前后项的比有某种关系,我们或许可以对这个比的序列进行敛散性分析,导出原级数的敛散性。纵然有另外的数列,但把求解过程完全限制在同一个数列当中了。这个观点很高。

定理叙述

若正项级数 n = 1 u n ( n > 0 ) \sum\limits_{n=1}^\infty u_n(n>0) 满足
lim n u n + 1 u n = l \lim\limits_{n\to\infty}\frac{u_{n+1}}{u_n}=l
则:

  1. l < 1 l<1 时级数收敛;
  2. l > 1 l>1 时级数发散;
  3. l = 1 l=1 时不定。

简证:

  1. 由极限保序性,取公比 q > l q>l ,可以利用原数列构造一个参考的等比数列 u n + k < u n q k u_{n+k}<u_n\cdot q^k ,不等号右侧收敛。故由比较法得证。
  2. 数列单调上升且速度越来越稳定。
  3. 我们可以举例说明这个不定性:任意 p p 级数都满足,但事实也很明确。

根值审敛法

这个方法也叫柯西审敛法。

定理叙述

若正项级数 n = 1 u n ( n > 0 ) \sum\limits_{n=1}^\infty u_n(n>0) 满足
lim n u n n = l . \lim\limits_{n\to\infty}\sqrt[n]{u_n}=l.
则:

  1. l < 1 l<1 时级数收敛;
  2. l > 1 l>1 时级数发散;
  3. l = 1 l=1 时不定。

简证:

  1. 利用 q n q^n 的等比级数性质
  2. 结合数项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u n u_n 并不趋向于0
  3. 仍然是任意 p p 级数都满足这个条件。

正项级数的审敛法对比

比值法和根值法(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延伸类方法)的可解情形利用了比较审敛法,而其还存在不可解情形,所以比较法的可解问题的集合更广。

一般的选取原则:

  1. 若级数中出现 a n , n ! , n n a^n, n!, n^n ,考虑使用延伸类方法。最优先使用柯西法,含有 n ! n! 才用达朗贝尔法。
  2. 若没有这三者,使用比较法。

无穷级数和无穷积分的关联

n = 1 u n \sum\limits_{n=1}^\infty u_n 为正项级数,若存在一个单调下降的非负函数( x 1 x\geq 1 )使得
u n = f ( n ) , n N u_n=f(n), n\in \mathbb{N}
则级数 n = 1 u n \sum\limits_{n=1}^\infty u_n 和无穷积分同敛散。

简证: σ n = 1 n f ( x ) d x \sigma_n = \int_1^n f(x)\,\mathrm dx ,由几何关系
S n u 1 σ n S n u n S_n-u_1\leq \sigma_n\leq S_n-u_n
利用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构造出双向的比较审敛的不等式:
{ S n σ n S n σ n + u 1 \begin{cases} S_n\geq \sigma_n\\ S_n\leq \sigma_n+u_1 \end{cases}
如果原问题可以通过 n n x x 的代换转化成易解的积分,我们就使用这种形式。

交错级数和绝对收敛

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准则

n = 1 ( 1 ) n 1 u n \sum_{n=1}^\infty(-1)^{n-1}u_n
{ u n } \{u_n\} 单调减, lim n u n = 0 \lim\limits_{n\to\infty}u_n=0 ,则收敛。

注:

  1. 这只是一个充分条件,非必要条件

e.g.收敛但 u n u_n 不递减。
n = 1 ( 1 ) n 1 2 n + ( 1 ) n \sum\limits_{n=1}^\infty\frac{(-1)^{n-1}}{2^{n+(-1)^n}}

  1. 对莱布尼茨准则的理解:交替项表征振动幅度,最终必须要趋向0,否则将无法收敛。
  2. 交错级数的余项估计: r n u n + 1 |r_n|\leq u_{n+1}

任意项级数

建立在对交错级数的研究上,我们可以将任意项级数拆解成交错项和正项级数两部分,分别研究再合并。

同时还有一个比较好用的思路,即绝对收敛。在后面我们还会专门讨论任意项级数

绝对收敛: n = 1 u n \sum\limits_{n=1}^\infty|u_n| 收敛,可推 n = 1 u n \sum\limits_{n=1}^\infty u_n 收敛,则称级数绝对收敛。
条件收敛: n = 1 u n \sum\limits_{n=1}^\infty u_n 收敛,但 n = 1 u n \sum\limits_{n=1}^\infty|u_n| 发散,此时称级数 n = 1 u n \sum\limits_{n=1}^\infty u_n 条件收敛。

条件收敛的级数时常是交错级数。

小结:
为了研究级数,我们通过极限的工具进行收敛性研究。为了更好的研究收敛性,我们讨论了收敛级数的性质。为了更好地求解极限的两大问题,我们对不同性质的级数进行分类,这里已经讨论了正项级数的几种方法。接下来我们要思考关于幂级数的审敛法和求解方法。

任意项级数

交错级数举例

1 + 1 2 + 1 3 1 4 1 5 1 6 + 1 7 + 1 8 + 1 9 1+\frac{1}{2}+\frac{1}{3}-\frac{1}{4}-\frac{1}{5}-\frac{1}{6}+\frac{1}{7}+\frac{1}{8}+\frac{1}{9}\cdots
利用级数的结合律,这个级数可以化成典型的交错级数。
v k = 1 3 k 2 + 1 3 k 1 + 1 3 k v_k=\frac{1}{3k-2}+\frac{1}{3k-1}+\frac{1}{3k}
从而 k = 1 ( 1 ) k 1 v k \sum\limits_{k=1}^\infty(-1)^{k-1}v_k 是交错级数.
利用Leibniz法则, { S 3 n } \{S_{3n}\} 作为 { S n } \{S_{n}\} 的子列,有极限 S S

接着可以得到
S 3 n + 1 = S 3 n + u 3 n + 1 = S 3 n + ( 1 ) n 1 3 n + 1 S ( n ) S_{3n+1}=S_{3n}+u_{3n+1}=S_{3n}+(-1)^n\frac{1}{3n+1}\to S(n\to\infty)
S 3 n + 2 = S 3 n + u 3 n + 1 + u 3 n + 2 S_{3n+2}=S_{3n}+u_{3n+1}+u_{3n+2}

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绝对收敛是一种较强的级数。

因为取完绝对值之后通常会趋向为正项发散,这和极限中取绝对值趋同在形式上是相反的。

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绝对值级数 n = 1 u n \sum\limits_{n=1}^\infty|u_n| 收敛是原级数 n = 1 u n \sum\limits_{n=1}^\infty u_n 收敛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重排不变性

引理1(拆分引理):绝对收敛的任意项级数的和数可分解为两个正项级数

条件有待讨论:正负项分别收敛有可能出现原级数不收敛的情况

证明思路:设级数 n = 1 u n \sum\limits_{n=1}^\infty u_n 绝对收敛,令
v n = 1 2 ( u n + u n ) v_n=\frac{1}{2}(|u_n|+u_n)

w n = 1 2 ( u n u n ) w_n=\frac{1}{2}(|u_n|-u_n)
从而实现正负项的分离。两个正项级数都绝对收敛,设分别至 P P Q Q 。又 u n = v n w n u_n=v_n-w_n 从而利用级数的线性性质可得原级数收敛至 P Q P-Q

引理2:正项收敛级数的重排不变性

证明思路:不管换了多少个,都是有限个。从原级数中取出足够多的 m m 项,使得组成的数集能够包含这些交换过的元素 S n S m S S_n^*\leq S_m\leq S
利用比较法, S m S_m 收敛,所以 S n S_n^* 收敛。

在上述过程中,换一个角度看, S S 对应序列是 S S^* 对应序列交换次序所得,也有: S m S n S_m\leq S_n^* ,取极限可得 S S S\leq S^*

综合可得证。

定理:绝对收敛的级数重排后新级数也绝对收敛,且和不变。
综合引理,易证。

任意项级数的两个审敛定理

预备知识

绝对收敛的级数的可乘性

两个级数 n = 1 u k \sum\limits_{n=1}^\infty u_k n = 1 v k \sum\limits_{n=1}^\infty v_k 绝对收敛,则由它们的项相乘所组成的乘积 u i v i u_iv_i 按任意次序相加所成的级数绝对收敛到两级数的和数之积。

这类的定理一直需要绝对收敛。我的解释是,条件收敛不够紧实,在交换的情况下,会出现和数的偏移。

Abel变换

设有两组数, α 1 , α 2 , α 3 , α m \alpha_1,\alpha_2,\alpha_3\cdots,\alpha_m β 1 , β 2 , β 3 , β m \beta_1,\beta_2,\beta_3\cdots,\beta_m ,令 { B n } \{B_n\} { β n } \{\beta_n\} 的部分和序列

则有Abel变换式:
k = 1 m α k β k = k = 1 m 1 ( α k α k + 1 ) B k + α m β m \sum\limits_{k=1}^m\alpha_k\beta_k=\sum\limits_{k=1}^{m-1}(\alpha_k-\alpha_{k+1})B_k+\alpha_m\beta_m

Abel引理

在Abel变换式中, { α } \{\alpha\} 是单调的, { β } \{\beta\} 的部分和序列 B n B_n 有界,则有:
k = 1 m α k β k M k = 1 m 1 α k α k + 1 + M α m M ( α 1 + 2 α m ) \left|\sum\limits_{k=1}^m\alpha_k\beta_k\right|\leq M\sum\limits_{k=1}^{m-1}|\alpha_k-\alpha_{k+1}|+M\cdot|\alpha_m|\leq M(|\alpha_1|+2|\alpha_m|)

Dirichlet审敛法

对级数 n = 1 a k b k \sum\limits_{n=1}^\infty a_kb_k
若序列 { a k } \{a_k\} 单调且收敛至0,又级数 n = 1 b k \sum\limits_{n=1}^\infty b_k 部分和有界,则级数 n = 1 a k b k \sum\limits_{n=1}^\infty a_kb_k 收敛。

利用阻尼振动的图像, a k a_k 列就是阻尼作用的包络线, b k b_k 列是中部的振动主部。

Abel任意项级数审敛法

对级数 n = 1 a k b k \sum\limits_{n=1}^\infty a_kb_k
若无穷数列 { a k } \{a_k\} 单调收敛,而级数 k = 1 b k \sum\limits_{k=1}^\infty b_k 收敛,则级数 k = 1 a k b k \sum\limits_{k=1}^\infty a_kb_k 收敛。

这个方法建立在两点上:

  1. 第一, a k a_k 的收敛条件,通过减极限,可以转化并满足D法中的趋于0;

  2. 第二,多了 b k b_k 级数收敛的限制,从而才可以使用级数的可加和的线性性质。

原创文章 42 获赞 17 访问量 1515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5502929/article/details/10562573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