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系列之四 堆排序

堆排序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排序算法。它是基于对的优先队列来实现的。要学习堆排序,就要学习优先队列,以及堆的特性。

优先队列

在很多的应用场景中,我们需要数据有序,但不需要它们全部有序,或者是不需要它们一次性有序,有序的数据时慢慢的被需要。

比如:某些事件系统中,事件有优先级。程序在处理事件时,只需要知道当前优先级最高的事件是哪个,而不用去关心排队的所有事件的顺序是什么样的。

优先队列支持两种操作:

  1. 删除最大(或最小)的元素
  2. 插入元素

依据上面的特性,我们通过将一列元素放入优先队列,并一个个删除最小的元素,就可以实现一个排序算法。堆排序这个算法就是基于堆的优先队列来实现的。

优先队列是一组接口定义,它的实现可以有很多种。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接口,然后介绍一下基础的实现和基于堆的实现。

接口

  1. 插入元素
  2. 删除并获取最大(最小)元素
  3. 队列是否为空

实现

各种实现的复杂度对比:

实现方式 插入复杂度 删除复杂度
有序数组 N 1
无需数组 1 N
lgN lgN
理想状态 1 1

数组实现

1. 有序实现
  • 插入新元素的时候,将比它大的元素向后移动一格(和插入排序一样)。这样每一次插入之后都能保证数组是有序的。
  • 删除元素时,删除最后一个即可。
2. 无序实现
  • 插入新元素的时候,插在队列的末尾。
  • 删除元素是,运行一个循环,从所有的数中找到最大的数并删除。

堆实现

数据结构二叉堆能够很好的实现优先队列的基本操作。

定义

当一颗二叉树,每一个节点的值都大等于(或小等于)它的子节点时,我们称这个二叉树为堆有序。

二叉堆是一组能够用堆有序的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可以用数组就表示出来,而不用指针链表等结构。将二叉树的节点按照层级顺序放入到数组中即可,如:根节点放在位置1,子节点的位置放在2,3,子节点的子节点放在4、5 和 6、7,以此类推。

用数组存放二叉堆符合一个规则(假设根节点在 1),当节点的位置在 k 时,他的父节点是 k/2,他的子节点时 2k 和 2k+1。

Tips:这里并没有使用数组 0 的位置。当然可以使用,但会让子节点和父节点的计算看起来不那么直观。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0节点可以用作哨兵,解决很多循环中的判断问题。

父节点为: (k-1)/2;子节点:2k+1,2k+2;

以这样的规则,就可以把一颗二叉树放在一个数组当中,像是下图演示的这样:

当根节点是最大值的二叉堆,被称为最大堆;反之,称为最小堆。

在这里,我们讨论最大堆。

堆的算法

在堆的操作中,有两个操作是最底层的操作:

  1. 如果一个新节点加入了堆底,堆的有序性就被破坏了,我们需要从下到上恢复堆的有序性,这个操作一般叫做 heap_swim(意思是:堆元素上浮)
  2. 如果根节点的元素被替换成了较小的元素,我们需要从上到下的恢复堆的有序性,这个操作一般叫做 heap_sink(意思是:堆元素下沉)

堆的其他操作都依赖于这两个操作。我们先了解这两个,剩下的就简单多了。

从上到下堆有序化

把要移动的节点称为 k。

算法过程:

  1. 将 k 同它的两个子节点中较大的比较,如果小于子节点则与子节点交换位置
  2. 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 它的子节点都比他小
  3. 堆有序

如下图:

-c 400

实现如下:

void _heap_sink(int *a, int len, int k){

    while( 2*k <= len){

        int j = 2*k;
        if (j < len && a[j] < a[j+1]) ++j;
        if (a[k] >= a[j]) break;
        swap(a, k, j);
        k = j;
    }
}
从下到上堆有序化

把要移动的节点称为 k。

算法过程:

  1. 将 k 同它的父节点比较,如果大于父节点,则和父节点交换位置
  2. 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 它的父节点大于它
  3. 堆有序

如下图:

void _heap_swim(int *a, int len, int k){

    while(k > 1 && a[k/2] < a[k]){
        swap(a, k/2, k);
        k = k/2;
    }
}
堆初始化

将一个已有的乱序数组,初始化为堆有序是非常简单的。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使用_heap_swim,从左到右扫描一遍数组即可。将数组的每个数组都做一个上浮堆有序,则当扫描结束时,堆有序就完成了。

第二种可以减少一些操作。使用_heap_sink扫描从右到左一半的元素即可。因为我们可以跳过大小为1的子堆。

Tips: 根据完全二叉树的特性。假设节点总数是 N, 当N为奇数;则叶子节点数为: N/2,如果N为偶数,则叶子节点数为: N/2+1。所以,不管N为奇数或偶数,非叶子节点的个数为 N/2。

实现如下:
```cpp
void heap_init(int *a, int len){

for(int k = len /2; k >= 1; k--){
    _heap_sink(a, len, k);
}

}
```

堆插入元素

参数 cap 表明了队列能承载的最多元素个数
参数 len 表明了队列当前的长度

int heap_insert(int *a, int len, int cap, int v){

    if (len +1 > cap) {
        return len;
    };

    a[len+1] = v;
    _heap_swim(a, len, len+1);

    return len+1;
}
堆删除最大的元素

删除并返回了堆中最大的元素值。此时队列的长度应该减一。

int heap_del_max(int *a, int len) {

    int tmp = a[1];
    swap(a, 1, len);
    _heap_sink(a, len-1, 1);
    return tmp;

}

堆排序

上面,我们介绍了优先队列的含义及接口。还仔细介绍了堆实现的优先队列。依靠上面的知识,再来做堆排序就非常简单了。

如果我们将一个无序的数组初始化成了一个最大堆,这样,我们每次从堆中去除元素就是有序的了(从大到小)。我们再将取出的元素从右到左放回到数组中,是不是就排好序了呢?

实现起来也非常简单:

void heap_sort(int *a, int len)
   
    heap_init(a, len);

    for(int i = len; i > 0; --i){
        heap_del_max(a, i);
    }
}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我们并不需要再给原数组赋值,因为在我们的heap_del_max将最大的数交换到了队列的末尾,正好满足我们的需求。

结尾

堆排序其实非常简单。它最难的地方在于理解二叉堆,理解二叉堆又要理解二叉树。篇幅的限制,这里没有展开讲二叉树的特性,在后续的文章中,会详细讲出二叉树的特性。


作者和出处(reposkeeper) 授权分享 By CC-SA 4.0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新文章的推送!
qrcode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reposkeeper-wx/p/suan-fa-xi-lie-zhi-si-dui-pai-x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