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穷”的概念---数学笔记“无穷”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lynn0085/article/details/86635501

1.为什么要研究"无穷"问题

“无穷”这个概念一般人都是既知道又不知道, 头脑里大体能想象,但是无法精确。

自数学发展以来,无穷大就一直困扰着人类。什么是无穷呢?无穷就是没有尽头。设想一下自然数,假设一个人从1开始数自然数,无论他多么勤奋,无论他的寿命有多长,他都数不完,理由很简单:假设他数到的最后一个数是n,那么n+1也是自然数!
  
这样看起来,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无穷大其实就是不可数,无穷大其实不是一个具体的数,而只是一个想法,它只存在于头脑抽象概念中,但真正问题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不知道哪里是尽头,不知道最大是多少。

与无穷大相反的方向,它的反面被称为无穷小,它的性质也同样奇怪。并且无穷小不是整数,它只能表达为一个实数,与整数不同的是,实数不是固定的,它们的分裂性质使我们能够在任意两个数之间找到并创造无数个数。

一个数可以被多次组合,多次分割。在0和1之间可能有100个数,从0.01到0.99之间甚至是几百万个,只需要在小数点后加0,一直分割这个数,就会产生许多新的数。因此,虽然0.00000000000000001 看起来很小,但可以把它除以10,从而创建一个新的无穷小的0.000000000000000001。

因此,就像无穷大一样,无穷小只存在于抽象中。同样的,它也具有不确定性性质,即它的分裂性质,我们能够在任意两个无限小的实数之间找到并创造无限个数!

既然无穷大和无穷小都只是人们头脑中抽象概念,在自然界中找不到具体的确定的实物与之对应,那为什么还有研究这个问题呢?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确定性“。数学是一门精密逻辑语言,它是研究精确性和确定性的学问,数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给研究对象一个精确性确定性的答案。同时数学是人脑思维的语言,思维指导行动。所以在我们对现实本质的认识中,数学上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物理现实上的不确定性。

2.“实无穷”与“潜无穷”

无穷问题它既是一个数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它不确定。在数学哲学中,对于无穷问题的探讨,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争论,主要表现为两种思想。一派是“实无穷”观点,另一派是“潜无穷”观点。
  
“实无穷”思想是指: “全体自然数”是存在的,虽然数不完,但既然都存在,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他看做是一个“全体”?这最早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观点,叫做“实在无穷”观点。换言之,即是把无限对象看成为可以自我完成的过程或无穷整体。

”潜无穷“思想是指:“自然数”是数不完的,我们永远也无法得到自然数的全体,这无穷表现为变化发展的过程,永远完成不了,是潜在的,所以叫做“潜无穷”,这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有一句话常被引用:“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自古希腊以来2000多年的发展史中,多数哲学家和数学家赞同亚里士多德的“潜无穷”观点。
  
比如,笛卡尔认为:我们就不该进入对无穷的讨论,由于我们自身不是无穷,因此让我们去决定任何与无穷相关的事物是荒谬的。对于那些问我直线的一半是不是无穷,一个无穷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等问题的人,我们不要去理会他们,人不应该去想这个问题,除非他认为他的头脑是无穷的。

高斯在给朋友的信中以非常坚决的口气表明了他的见解:我反对把无穷量当做一种完成的实体来使用。这在数学中是绝对不允许的,无穷不过是谈及极限时的一种说话的方式而已。

虽然如此,“实无穷”的观点并未完全消失。伽利略(1564-1642)是第一个认真思考过它的科学家。后来到了康托(1845-1918)集合论创立以后,对实在无穷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

3.伽利略的困惑

伽利略(1564-1642)是第一个认真思考过“实无穷“的科学家
他当时就已经考虑到比较两个集合的对应关系了。
他考虑两个实无穷,全体自然数
{1,2,3,4,5,…}

全体完全平方数
{1,4,9,16,25,…}
也构成实无穷,那么,要比较他们的多少,是自然数多呢?还是完全平方数多?

直观上看,当然是自然数多。前10个自然数里,完全平方数只有1,4,9三个;在前100个自然数里,完全平方数只有10个,占10%;在前1万个自然数里,完全平方数有100个,只占1%;在前1亿个自然数里,完全平方数更微不足道了,只占0.01%。看起来,自然数比完全平方数多得多。

可是,另一个角度看,有一个自然数,便有一个完全平方数,他们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 2 3 4 5 . . . . . 1 , 2, 3, 4, 5,.....

1 2 2 2 3 2 4 2 5 2 . . . . . 1^2 , 2^2, 3^2, 4^2, 5^2, .....

把所有的自然数排成一行,然后每个自然数肩膀上加个小小的2,便构成全体完全平方数, 难道加了一个小小的平方,就把全体自然数变少了吗?伽利略没有解决这个难题,他把这个困惑留给了后人。

4.“实无穷”把无穷看做是一个集合,进而研究无穷集合的一一对应问题。

前面说了,实无穷的观念是把无穷看做是一个“全体”,其实就是一个集合。进而研究这个集合的问题。首先自然想到的研究它的大小问题。假定有两个集合A与B,怎么比较他们的大小? 对于集合来说,大小并不是单个元素的大小,而是指集合元素的个数。

不管是有穷集还是无穷集,如果能在A与B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应该承认A与B的元素一样多。这是康托提出的观点,也是现代数学承认的观点。

所以集合的大小不能简单地叫做“大小”了,用数学语言表达:叫势(cardinality)。如果两个集合间的元素能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就说它们等势,这也是我们比较集合大小的方式。

对于无穷集合来说,就转化为研究它们之间元素的对应关系上。

5.康托的“对角线法”

康托建立了集合论(set theory),并系统地研究了集合(尤其是无穷集合)的大小(“势”的问题)。

康托在1874年发表的论文,证明了实数集合大于自然数集合。这是他最重要的贡献。

他用的是反证法。

1.假设实数集合和自然数集合是一样大的
2.那么必然存在一个自然数集合和实数集合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就可以将实数列出(这个时候是不用考虑大小顺序的,因为是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只用列出就好)

3.考虑有一条线段[0,1],线段上有无穷多个点,给线段上的点全部编号,每个点的编号和自然数一一对应, 全体点的编号一一对应于全体自然数 。
即,x(1), x(2) ,x(3) ,x(4),…,x(k),…

2.每个点的长度对应一个0到1之间的实数。每个点对应一个实数,这样就建立了自然数集与实数集的一一对应关系。

每一个点的长度都能以小数形式表达, 并且在表达形式上,把该小数写成小数点后具有无穷位小数。例如0.50000000…=0.499999999…,在表达形式上,我们选择后者。

该数列小数形式表现如下:

x ( 1 ) = 0. x 11 x 12 x 13 x 14 . . . . . x 1 n . . . . . . x(1)=0.x_{11}x_{12}x_{13}x_{14}.....x_{1n}......
x ( 2 ) = 0. x 21 x 22 x 23 x 24 . . . . . x 2 n . . . . . . x(2)=0.x_{21}x_{22}x_{23}x_{24}.....x_{2n}......
x ( 3 ) = 0. x 31 x 32 x 33 x 34 . . . . . x 3 n . . . . . . x(3)=0.x_{31} x_{32}x_{33}x_{34}.....x_{3n}......
x ( 4 ) = 0. x 41 x 42 x 43 x 44 . . . . . x 4 n . . . . . . x(4)=0.x_{41} x_{42}x_{43}x_{44}.....x_{4n}......
x ( 5 ) = 0. x 51 x 52 x 53 x 54 . . . . . x 5 n . . . . . . x(5)=0.x_{51} x_{52}x_{53}x_{54}.....x_{5n}......
x ( 6 ) = 0. x 61 x 62 x 63 x 64 . . . . . x 6 n . . . . . . x(6)=0.x_{61} x_{62}x_{63}x_{64}.....x_{6n}......
x ( 7 ) = 0. x 71 x 72 x 73 x 74 . . . . . x 7 n . . . . . . x(7)=0.x_{71} x_{72}x_{73}x_{74}.....x_{7n}......

x ( k ) = 0. x k 1 x k 2 x k 3 x k 4 . . . . . x k n . . . . . . . . . . x(k)=0.x_{k1}x_{k2}x_{k3}x_{k4}.....x_{kn}..........

举个直观的例子,例如
x(1) = 0 . 5 1 0 5 1 1 0
x(2) = 0 . 4 1 3 2 0 4 3
x(3) = 0 . 8 2 4 5 0 2 6
x(4) = 0 . 2 3 3 0 1 2 6
x(5) = 0 . 4 1 0 7 9 4 6
x(6) = 0 . 9 9 3 7 8 3 8
x(7) = 0 . 0 1 0 5 1 3 5

在上述的小数表示方法中,每一个 x i j x_{ij} 都是0,1,2.3,4,5,6,7,8,9中的一个数.

此时,我们马上可以构造出一个 y y 来,

y = 0. y 1 y 2 y 3 y 4 . . . . . y n . . . . . . y=0.y_{1}y_{2}y_{3}y_{4}.....y_{n}......

令 , y y 的每一位 y i x i i y_{i}不等于x_{ii} y i = x i i + 1 , y i > = 10 , y i = 0 比如取y_{i}=x_{ii}+1, 如果y_{i}>=10,则取y_{i}=0 ,这样 y y 就与实数序列x(1), x(2) ,x(3) ,x(4),…,x(k),… 中的每个数都不同。

用上面直观的例子
y 1 = x 11 + 1 = 5 + 1 = 6 y_{1}=x_{11}+1=5+1=6
y 2 = x 22 + 1 = 1 + 1 = 2 y_{2}=x_{22}+1=1+1=2
y 3 = x 33 + 1 = 4 + 1 = 3 y_{3}=x_{33}+1=4+1=3
y 4 = x 44 + 1 = 0 + 1 = 1 y_{4}=x_{44}+1=0+1=1
y 5 = x 55 + 1 = 9 + 1 = 10 y 5 = 0 y_{5}=x_{55}+1=9+1=10,只取个位数,y_{5}=0
y 6 = x 66 + 1 = 3 + 1 = 4 y_{6}=x_{66}+1=3+1=4
y 7 = x 77 + 1 = 5 + 1 = 6 y_{7}=x_{77}+1=5+1=6

这样y就被构造出来了,y=0.6231046
显然,y与x(1)到x(7)之间的任何数都不相同。

这时候就构造出来一个新的实数 y y y y 和原数列 x(1), x(2) ,x(3) ,x(4),…,x(k),… 中的每个数都不同。

这样我们就构造出来原实数数列中不存在的一个实数,反证成功 。

所以得到结论是,实数集合大于自然数集合。

这就是所谓的”对角线法“,对角线就是x(1)~x(n)那些黑色字体的数字。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ynn0085/article/details/866355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