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流:如何实现公司商业目标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公司的商业目标在于持续稳定获取商业利益,而用户体验则在于实现用户价值,满足用户的需求。

公司商业目标和用户目标很多时候是冲突的,更多的情况是部分损害用户价值以达成商业价值。

例如:商业效率低下的情况用户为高溢价买单,很多硬件企业对小米主张的成本定价是难以承受的,严重压缩了其生存和发展空间。

如果完全以以用户为中心,很多企业可能难以为继。

产品经理作为公司与用户的纽带,其职责便是找准公司商业目标与用户体验的平衡点,识别并解决用户需求。

用户体验五要素:借用梁宁对用户体验要素的延伸

战略存在层:

产品存在的价值才是决定产品是否能不断成长的根本动力,产品价值是由公司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平衡得到的。

商业价值是指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用户价值是指我们的用户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依赖我们?满足用户哪些方面的需求,比如沟通的需求,外围的一切工作都是基于产品的核心概念展开。 

在做产品之前要问自己两个问题: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

微信解决的沟通的需求,存在的价值是我们再也不用通过昂贵的短信费用来联系朋友,并且朋友最近的一些动向我也能通过朋友圈来查看,同时也解决了被动和主动社交的问题。

从战略角度来看,微信的存在是真实解决了广大用户的需求,让用户能够持续的依赖。

能力圈层:

能力圈是在战略方向的指引之下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服务。

比如搜索是让用户以最快速度找到目标答案并完成消费,所以以百度为首的这些搜索公司,在不断的提升这个能力的范围。

最开始是链接所有的网页,后来出来阿拉丁卡片,简单的内容可以直接搜索得到,省去了跳转的成本,再后来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比如顺丰单号的查询,以及直达号的尝试。

未来为了提升用户消费的速度,小程序一定会在百度生根发芽,并且比起微信的小程序生态,发展速度更快(因为更好的契合了用户有目的性的搜索需求,这个场景下更适合小程序的发展)。

但是能力圈的建设一定要围绕战略方向来做:

第一,你的产品在“点线面体”的什么位置?

第二,你提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确定性?

第三,为了保证确定性的稳定提供,你需要的系统能力都要包括哪些环节?你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来支撑所有的环节吗?

也即下一节描述的资源结构层。

资源结构层:

资源是能让你实现战略意图和提供服务能力的基础。

毛主席一句话定义了“资源”,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可以看看搜狗的发迹史,在百度和谷歌的重压之下,搜狗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上市了。

这个就来自于王小川对于资源结构的布局,王小川顶住压力,将阿里系移出自己的董事会,引入腾讯,并且说服马化腾来增持,所以才有了现在搜狗的位置。

搜狗的流量70%来自于腾讯的导流(包括腾讯浏览器以及微信的搜索),同时微信的公众号为搜狗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所以这就是搜狗的资源结构。

同样看看优酷,在投奔阿里巴巴之后,并没有加到版权内容购买粒度,在自制内容上也比爱奇艺少,况且阿里很难有在流量上支援优酷的产品,所以爱奇艺超越优酷是必然的事情。

资源层的构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所有人静下心来不断努力建设。

角色框架层:

角色框架是用户对你的定位,以及你对你自己服务的定位。

一个女人在家里可以厉害,老公孩子都得听她的,但是到了工作岗位,她还是得听你的领导的。

一个消防员在发生火灾人们纷纷逃离的时候,是必须往前冲的,这些都是角色定位。

角色定位想改变也是很难的,人人网原来的名字是校内网,它的定位是同学社交,用户人群是学生,但是随着学生不断毕业,也就不再用这个产品了。当陈一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

将校内网改名成人人网的意图是扩大到更大范围的社交,但是中国还有微信、QQ等这些巨无霸的社交产品,已经不允许人人网再扩大他们的势力边界了,所以人人网就此没落了。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现在百度实行的“搜索”+“信息流”的双引擎,在用户的眼中,百度提供的就是搜索的功能,如果想让用户再加上一个信息流的功能是需要不少成本,所以用户的认知想改变实在是太难了。

感知层:

用户第一眼看到产品后的感受,外观是否精致、手感怎么样...

对于一个人来说,感知层是指你看到他的第一眼,这个人的身材、相貌,说话什么口音,穿衣服怎么搭配。 

产品流

以硬件产品为例,其设计流程如下:

硬件产品经理基础能力:

ID设计流程:

前期调研->头脑风暴->创意手绘线稿->第一轮筛选->确定N个预选方案;

配色:

绘制配色效果图->第二轮筛选->确定N个产品的N个配色;

确定方案:

建模和CMF。

结构设计流程:

A、在初步堆叠

根据产品定义要求或样机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在资源和技术能实现的情况下进行大致的堆叠,并把会在后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风险导入到报告。

B、选型和出板框图DXF文件

在初步堆叠确认后,此时结构部应发送PCBA的DXF文件给硬件进行LAYOUT工作。

此时的DXF文件必须注明硬件摆件的一些影响到结构后续生产装配的地方,其中比较敏感的地方如(邮票孔,SIM卡座的高度,焊盘的位置以及出线的路径等)。

与此同时也需要发送此堆叠3D给产品经理进行确认并根据产品的要求进行第一时间的调整。

C、堆叠的细化

在堆叠DXF文件发硬件工程师后,结构的堆叠可以进行一些细化方面的工作,比如:支架的固定,各处的圆角处理等。

在次过程中是会与硬件和产品经理之间进行多次的确认和调整工作,细化完成后需要进行内部评审。

D、检查确认

在硬件摆件过程中就会传输不同的版本的3D给结构进行确认,不过在最后一版确认时,结构部需要对此版本进行留档,检查的标准需要参考行业的规范。

具体的一些标准将根据结构部的内部评估表来操作,在硬件LAYOUT和结构外发前必须要进行整体的内部评审,结构部的评审需要做《堆叠设计审核报告》,并归档。

E、外发拼板和零件图

在最终的评审确认没有问题后,结构部将最终的堆叠3D和设计说明书外发。

并外发机电料BOM和一些需要打样的零件2D图,并跟踪确认。

F、样品确认

在PCBA和结构壳体等结构器件到齐后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装机测试,并对装机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量产中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修改。

在整个项目进入量产后整个堆叠工作才能算基本完成,后期的量产过程中也需要了解生产情况,并根据客户反馈的一些情况提供一些修改建议。

研发进度管理:

一款硬件产品的研发涉及多部门协作沟通,进度往往交叉在一起,有效的项目管理是产品及时顺利上线的保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wei16611/article/details/110878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