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蓝桥杯第二次模拟赛解题报告(Python组)Python语言描述

1 容量单位

【问题描述】
在计算机存储中,12.5MB是多少字节?
【答案提交】
这是一道结果填空的题,你只需要算出结果后提交即可。本题的结果为一个整数,在提交答案时只填写这个整数,填写多余的内容将无法得分。

答案

13107200

2 最多边数

【问题描述】
一个包含有2019个结点的有向图,最多包含多少条边?(不允许有重边)
【答案提交】
这是一道结果填空的题,你只需要算出结果后提交即可。本题的结果为一个整数,在提交答案时只填写这个整数,填写多余的内容将无法得分。

解析

任意两点组成边,边有向,一来一回算两条边

所以是n中选2的组合数乘以2级n*(n-1)

答案

4074342

3 单词重排

【问题描述】
将LANQIAO中的字母重新排列,可以得到不同的单词,如LANQIAO、AAILNOQ等,注意这7个字母都要被用上,单词不一定有具体的英文意义。
请问,总共能排列如多少个不同的单词。
【答案提交】
这是一道结果填空的题,你只需要算出结果后提交即可。本题的结果为一个整数,在提交答案时只填写这个整数,填写多余的内容将无法得分。


解析

求全排列,去重,计数

代码

from itertools import permutations

p = permutations('LANQIAO')
print(len(set(p)))

答案

2520

4 括号序列

【问题描述】
由1对括号,可以组成一种合法括号序列:()。
由2对括号,可以组成两种合法括号序列:()()、(())。
由4对括号组成的合法括号序列一共有多少种?
【答案提交】
这是一道结果填空的题,你只需要算出结果后提交即可。本题的结果为一个整数,在提交答案时只填写这个整数,填写多余的内容将无法得分。


解析

典型的递归结构,每个位置有两种选择,要么左括号,要么右括号。

选左括号的条件:可选数>0 且 变化后存在的左括号数量始终大于等于已存在的右括号数量。

选右括号类似。

代码

def solve(n, l, r):
    '''

    :param n:对的数量
    :param l: 剩余左括号数量
    :param r: 剩余右括号的数量
    :return:
    '''
    if l == 0 and r == 0:
        return 1
    ans = 0
    # 要么选左括号,要么选右括号
    # 选左括号的条件:l>0 且 变化后存在的左括号数量始终大于等于已存在的右括号数量
    if l > 0 and n - (l - 1) >= n - r:
        ans += solve(n, l - 1, r)
    if r > 0 and n - l >= n - (r - 1):
        ans += solve(n, l, r - 1)

    return ans


print(solve(4, 4, 4))

答案

14

5 反倍数

【问题描述】
给定三个整数 a, b, c,如果一个整数既不是 a 的整数倍也不是 b 的整数倍还不是 c 的整数倍,则这个数称为反倍数。
请问在 1 至 n 中有多少个反倍数。
【输入格式】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n。
第二行包含三个整数 a, b, c,相邻两个数之间用一个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包含一个整数,表示答案。
【样例输入】
30
2 3 6
【样例输出】
10
【样例说明】
以下这些数满足要求:1, 5, 7, 11, 13, 17, 19, 23, 25, 29。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对于 40% 的评测用例,1 <= n <= 10000。
对于 80% 的评测用例,1 <= n <= 100000。
对于所有评测用例,1 <= n <= 1000000,1 <= a <= n,1 <= b <= n,1 <= c <= n。


解析

迭代+check

代码

n = int(input())
a, b, c = (int(x) for x in input().split(' '))
# 过滤出合规的数据,得到一个生成器
res_arr = (1 for x in range(1, n + 1) if x % a != 0 and x % b != 0 and x % c != 0)
# 加总
print(sum(res_arr))

6 凯撒密码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单词,请使用凯撒密码将这个单词加密。
凯撒密码是一种替换加密的技术,单词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后偏移3位后被替换成密文。即a变为d,b变为e,...,w变为z,x变为a,y变为b,z变为c。
例如,lanqiao会变成odqtldr。
【输入格式】
输入一行,包含一个单词,单词中只包含小写英文字母。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表示加密后的密文。
【样例输入】
lanqiao
【样例输出】
odqtldr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对于所有评测用例,单词中的字母个数不超过100。


解析

遍历+转换,再拼成字符串

代码

def add(letter):
    if letter < 'x':
        return chr(ord(letter) + 3)
    elif letter == 'x':
        return 'a'
    elif letter == 'y':
        return 'b'
    else:
        return 'c'


print(''.join(map(add, input().strip())))

7 螺旋

【问题描述】
对于一个 n 行 m 列的表格,我们可以使用螺旋的方式给表格依次填上正整数,我们称填好的表格为一个螺旋矩阵。
例如,一个 4 行 5 列的螺旋矩阵如下:
1 2 3 4 5
14 15 16 17 6
13 20 19 18 7
12 11 10 9 8
【输入格式】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两个整数 n, m,分别表示螺旋矩阵的行数和列数。
第二行包含两个整数 r, c,表示要求的行号和列号。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螺旋矩阵中第 r 行第 c 列的元素的值。
【样例输入】
4 5
2 2
【样例输出】
15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对于 30% 的评测用例,2 <= n, m <= 20。
对于 70% 的评测用例,2 <= n, m <= 100。
对于所有评测用例,2 <= n, m <= 1000,1 <= r <= n,1 <= c <= m。


解析

按题意生成网格,再取单元格中的数据

代码

n, m = (int(x) for x in input().strip().split(' '))
r, c = (int(x) for x in input().strip().split(' '))

grid = [[0] * m for _ in range(n)]
num = 1
up, down, left, right = 0, n, 0, m

while 1:
    for col in range(left, right):
        grid[up][col] = num
        num += 1
    up += 1
    if up == down:
        break
    for row in range(up, down):
        grid[row][right - 1] = num
        num += 1
    right -= 1
    if left == right:
        break
    for col in range(right - 1, left - 1, -1):
        grid[down - 1][col] = num
        num += 1
    down -= 1
    if up == down:
        break
    for row in range(down - 1, up - 1, -1):
        grid[row][left] = num
        num += 1
    left += 1
    if left == right:
        break

print(grid[r - 1][c - 1])

8 摆动序列

【问题描述】
如果一个序列的奇数项都比前一项大,偶数项都比前一项小,则称为一个摆动序列。即 a[2i]<a[2i-1], a[2i+1]>a[2i]。
小明想知道,长度为 m,每个数都是 1 到 n 之间的正整数的摆动序列一共有多少个。
【输入格式】
输入一行包含两个整数 m,n。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答案。答案可能很大,请输出答案除以10000的余数。
【样例输入】
3 4
【样例输出】
14
【样例说明】
以下是符合要求的摆动序列:
2 1 2
2 1 3
2 1 4
3 1 2
3 1 3
3 1 4
3 2 3
3 2 4
4 1 2
4 1 3
4 1 4
4 2 3
4 2 4
4 3 4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对于 20% 的评测用例,1 <= n, m <= 5;
对于 50% 的评测用例,1 <= n, m <= 10;
对于 80% 的评测用例,1 <= n, m <= 100;
对于所有评测用例,1 <= n, m <= 1000。


解法1:dfs

多数人都能想到:第1位,可选为[2,n]
选定第1位(last1),开始选第2位,可选为[1,last1-1],对所有last1结果求和
选定第2位(last2),开始选第3位,可选为[last2+1,n],对所有last2结果求和
……
选定奇数位(last),开始选下一个偶数位,可选为[1,last-1],对所有last结果求和
选定偶数位(last),开始选下一个奇数位,可选为[last+1,n],对所有last结果求和
……

递归式为:
dfs(last, k) = Σdfs(i, k + 1) | k为奇数,i from 1 to last-1
dfs(last, k) = Σdfs(i, k + 1) | k为偶数,i from last+1 to n

而递归起点(选定第一位,可选是2 to n)也是一个循环:

for i in range(2, n + 1):
    ans = (ans + dfs(i, 1)) % MOD

这里面有大量重复子问题,所以可以记忆型递归;但只能过80%的数据,因为复杂度是O(N³)

代码1

MOD = 10000
m, n = (int(x) for x in input().strip().split(' '))
mem = [[0] * 1000 for _ in range(1000)]


def dfs(last, k):
    '''
    第k个数确定为last时,序列总数是多少?
    :param last:确定的最后一个数
    :param k: last是第k个
    :return:
    '''
    if k == m:
        return 1
    if mem[last][k] != 0:
        return mem[last][k]
    # k是奇数,k+1是偶数,偶数位比前一个小
    if k & 1:
        for i in range(1, last):
            mem[last][k] = (mem[last][k] + dfs(i, k + 1)) % MOD

    else:
        for i in range(last + 1, n + 1):
            mem[last][k] = (mem[last][k] + dfs(i, k + 1)) % MOD
    return mem[last][k]


ans = 0
for i in range(2, n + 1):
    ans = (ans + dfs(i, 1)) % MOD
print(ans)

优化1:修改递归式

这种在递归中加总的递归形态,往往可以通过优化递归式来改进,将递归式变成有汇总 or 集合的意义,就可以减少一层循环,从而把复杂度变为O(N²)

可以从递归起点的那个循环考虑,我们既然要加总第1位选2到n的这若干种情况的结果,为什么不用dfs(2,1)直接表示第一位选[2,n]这所有情况的和呢?这就是集合的概念了。

更通用地:
k为奇数时,dfs(x,k)表示第k位选[x,n]这若干种情况的种数和;
k为偶数时,dfs(x,k)表示第k位选[1,x]这若干种情况的种数和;
但是怎么拆呢?技巧是拆成一个元素+一个(少了该元素的)小集合,小集合动一个变量(往往代表规模),那拆出来的元素往往可以转换成另外一个集合。

就本题来说,k为奇数时,dfs(x,k)可以这样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k为偶数时,dfs(x,k)可以这样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可得递归式:

dfs(x, k) = dfs(x+1, k) + dfs(x-1,k+1) | k为奇数
dfs(x, k) = dfs(x-1, k) + dfs(x+1,k+1) | k为偶数

递归起点为:ans = dfs(2, 1)

代码2

MOD = 10000
m, n = (int(x) for x in input().strip().split(' '))
mem = [[0] * 1000 for _ in range(1000)]


def dfs(x, k):
    '''
    k为偶数时,含义为:第k个数小于等于last的序列总数
    k为奇数时,含义为:第k个数大于等于last的序列总数
    :param x:确定的最后一个数
    :param k: 当前确认的数字是第k个
    :return:
    '''
    if x < 1 or x > n:
        return 0
    if k == m:
        # 奇数,return 大于等于last的个数;偶数,小于等于last的个数
        mem[x][k] = n - x + 1 if k & 1 else x
        return mem[x][k]
    if mem[x][k] != 0:
        return mem[x][k]
    # k为奇数
    if k & 1:
        # 注意看这里的拆解:当前函数的含义是第k位选last~n的序列数总和,切成两块
        # 1:第k位选(last+1)到n的序列数总和,函数含义不变,第一个参数变为last+1==》dfs(last + 1, k)
        # 2:第k位固定为last,那么第k+1位的选择是从1到last-1(因k+1是偶数)==》dfs(last - 1, k + 1)
        mem[x][k] = (dfs(x + 1, k) + dfs(x - 1, k + 1)) % MOD
    # k为偶数
    else:
        mem[x][k] = (dfs(x - 1, k) + dfs(x + 1, k + 1)) % MOD
    return mem[x][k]


# 第1个数大于等于2,这样的序列总数
ans = dfs(2, 1)
print(ans)

优化2:改为递推

为什么还要优化呢?因为这样递归层次太深,会超出栈空间限制。

递推是递归的逆过程,因此我们观察上述递归函数的出口,就知道怎么初始化dp数组,再按照与递归相逆的顺序逐步生成递推数组。

递归出口:

if k == m:
    # 奇数,return 大于等于last的个数;偶数,小于等于last的个数
    mem[x][k] = n - x + 1 if k & 1 else x

转变为数组初始化:

# 初始化最后一列
for last in range(1, n + 1):
    dp[last][m] = n - last + 1 if m & 1 else last

递归中,列数k是逐渐增大,直至最后一列,那么递推中,应该从最后一列反推到第一列。

代码3

MOD = 10000
m, n = (int(x) for x in input().strip().split(' '))
dp = [[0] * (m + 1) for _ in range(n + 1)]

# 初始化最后一列
for x in range(1, n + 1):
    dp[x][m] = n - x + 1 if m & 1 else x

for k in range(m - 1, 0, -1):
    # 奇数,x从大到小遍历
    if k & 1:
        for x in range(n, 0, -1):
            dp[x][k] = ((dp[x + 1][k] if x + 1 <= n else 0) + dp[x - 1][k + 1]) % MOD
    # 偶数,x从小到大遍历
    else:
        for x in range(1, n + 1):
            dp[x][k] = (dp[x - 1][k] + (dp[x + 1][k + 1] if x + 1 <= n else 0)) % MOD

print(dp[2][1])

9 通电

【问题描述】
2015年,全中国实现了户户通电。作为一名电力建设者,小明正在帮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通电。
这一次,小明要帮助 n 个村庄通电,其中 1 号村庄正好可以建立一个发电站,所发的电足够所有村庄使用。
现在,这 n 个村庄之间都没有电线相连,小明主要要做的是架设电线连接这些村庄,使得所有村庄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发电站相通。
小明测量了所有村庄的位置(坐标)和高度,如果要连接两个村庄,小明需要花费两个村庄之间的坐标距离加上高度差的平方,形式化描述为坐标为 (x_1, y_1) 高度为 h_1 的村庄与坐标为 (x_2, y_2) 高度为 h_2 的村庄之间连接的费用为
sqrt((x_1-x_2)*(x_1-x_2)+(y_1-y_2)*(y_1-y_2))+(h_1-h_2)*(h_1-h_2)。
在上式中 sqrt 表示取括号内的平方根。请注意括号的位置,高度的计算方式与横纵坐标的计算方式不同。
由于经费有限,请帮助小明计算他至少要花费多少费用才能使这 n 个村庄都通电。
【输入格式】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n ,表示村庄的数量。
接下来 n 行,每个三个整数 x, y, h,分别表示一个村庄的横、纵坐标和高度,其中第一个村庄可以建立发电站。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包含一个实数,四舍五入保留 2 位小数,表示答案。
【样例输入】
4
1 1 3
9 9 7
8 8 6
4 5 4
【样例输出】
17.41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对于 30% 的评测用例,1 <= n <= 10;
对于 60% 的评测用例,1 <= n <= 100;
对于所有评测用例,1 <= n <= 1000,0 <= x, y, h <= 10000。


解析

可以说是最小生成树的裸题了——连通==树,代价最小==最小生成
用Kruskal算法一气呵成。
不过要进行一些处理:
每个村庄看做是一个顶点,编号存储
两两组成边,用费用做边的权重

做好数据处理,然后就是排序,从小到大把边添加到最小生成树的边集(也不用真正添加,符合的边把代价累加就行,不符合的边忽略)

符合与不符合,当然要用并查集了。

代码

from math import sqrt


class Edge:
    def __init__(self, b, e, _cost):
        self.begin, self.end, self.cost = b, e, _cost

    def __eq__(self, other):
        return self.begin == other.begin and self.end == self.end and self.cost == other.cost

    def __lt__(self, other):
        return self.cost < other.cost


def cost(a, b):
    '''
    :param a: 村庄a是横纵高三元组
    :param b: 村庄b是横纵高三元组
    :return:
    '''
    return sqrt((a[0] - b[0]) ** 2 + (a[1] - b[1]) ** 2) + (a[2] - b[2]) ** 2


n = int(input().strip())
data = [None, ]
for _ in range(n):
    data.append(tuple(int(x) for x in input().split(' ')))

# 将原始数据处理成边集,每两个点一条边,计算代价
edges = []
for i in range(1, n):
    for j in range(i, n + 1):
        edges.append(Edge(i, j, cost(data[i], data[j])))

# 选入最小生成树的边的数量,最终应为n-1;edges_index记录遍历边集的下标
edge_cnt, edges_index = 0, 0
# 记录结果
ans = 0
# 排序
edges.sort()

# ==========并查集 begin==========
parent = [x for x in range(n + 1)]


def find(x):
    if parent[x] == x:
        return x

    path = set()
    while parent[x] != x:
        path.add(x)
        x = parent[x]
    # 路径上的点的parent全部指向x
    for xx in path:
        parent[xx] = x
    return x


def merge(x, y):
    parent[find(y)] = find(x)


# ==========并查集 end==========

def ok(e):
    # 在同一个集中
    if find(e.begin) == find(e.end):
        return False
    else:
        merge(e.begin, e.end)
        return True


while edge_cnt < n - 1:
    e = edges[edges_index]
    edges_index += 1
    if ok(e):
        edge_cnt += 1
        ans += e.cost
print('{:.2f}'.format(ans))

10 植树

【问题描述】
小明和朋友们一起去郊外植树,他们带了一些在自己实验室精心研究出的小树苗。
小明和朋友们一共有 n 个人,他们经过精心挑选,在一块空地上每个人挑选了一个适合植树的位置,总共 n 个。他们准备把自己带的树苗都植下去。
然而,他们遇到了一个困难:有的树苗比较大,而有的位置挨太近,导致两棵树植下去后会撞在一起。
他们将树看成一个圆,圆心在他们找的位置上。如果两棵树对应的圆相交,这两棵树就不适合同时植下(相切不受影响),称为两棵树冲突。
小明和朋友们决定先合计合计,只将其中的一部分树植下去,保证没有互相冲突的树。他们同时希望这些树所能覆盖的面积和(圆面积和)最大。
【输入格式】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 n ,表示人数,即准备植树的位置数。
接下来 n 行,每行三个整数 x, y, r,表示一棵树在空地上的横、纵坐标和半径。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包含一个整数,表示在不冲突下可以植树的面积和。由于每棵树的面积都是圆周率的整数倍,请输出答案除以圆周率后的值(应当是一个整数)。
【样例输入】
6
1 1 2
1 4 2
1 7 2
4 1 2
4 4 2
4 7 2
【样例输出】
12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对于 30% 的评测用例,1 <= n <= 10;
对于 60% 的评测用例,1 <= n <= 20;
对于所有评测用例,1 <= n <= 30,0 <= x, y <= 1000,1 <= r <= 1000。


解析

每个圆可以选也可以不选,但不知道哪种决策结果最大,只能先考虑暴力搜索每种情况,总可选数为2的n次方的深度优先搜索。

某1个圆在准备选入的时候,可以判断是否与之前已入选的圆冲突,如果冲突了,这条分支就可以不继续了,这可以视为剪枝;但是判断是否冲突的check函数要遍历已入选的圆,复杂度依然高;

代码1在n等于30的时候会吃不消。

代码1

class Tree:
    def __init__(self, x, y, r):
        self.x, self.y, self.r = x, y, r

    def __eq__(self, other):
        return self.x, self.y, self.r == other.x, other.y, other.r

    def __lt__(self, other):
        return self.r < other.r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Tree[{self.x},{self.y},{self.r}]'


def intersected(a: Tree, b: Tree) -> bool:
    """
    :param a:
    :param b:
    :return:两个圆是否相交,相交返回True
    """
    dis = (a.x - b.x) ** 2 + (a.y - b.y) ** 2
    return dis < (a.r + b.r) ** 2


n = int(input())
trees = []
for _ in range(n):
    trees.append(Tree(*(int(x) for x in input().split(' '))))

# 邻接矩阵
adja_table = [[0] * n for _ in range(n)]

# 两两组合,看是否交叉,平方级
for i in range(n - 1):
    for j in range(i + 1, n):
        if intersected(trees[i], trees[j]):
            adja_table[i][j] = 1
            adja_table[j][i] = 1

ans = 0
# 将选择的点标注为1
selected = [0] * n


def ok(index):
    """
    对于既定的选择列表,index这个点能否加入
    :param index:
    :return:
    """
    for i in range(index):
        if selected[i] and adja_table[i][index]: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def dfs(sum, index):
    # 边界
    if index == n:
        global ans
        ans = max(ans, sum)
        return

    # 1.不选当前这棵树
    selected[index] = 0
    dfs(sum, index + 1)
    # 2.选这棵树(是有条件的)
    if ok(index):
        selected[index] = 1
        dfs(sum + trees[index].r ** 2, index + 1)
        selected[index] = 0


dfs(0, 0)
print(ans)

优化

优化的关键点在于用类似贪心的办法(但不是贪心):将圆按半径从大到小排序,这样优先考虑半径大的圆的选与不选问题;另外把“选”这个分支放在“不选”这个分支前面执行,这样我们相信会尽早地遇到最优解。

基于这个假设,在递归之前我们可以以O(N)的复杂度存储所有圆的“半径的平方”的后缀和,计为数组s;在递归函数dfs中,参数sum代表index之前的选择策略所得到的sum,s[index]代表包括index索引及之后续所有圆的半径的平方和,如果sum+s[index]小于等于已经求得的ans,那就不必进行任何后续的选择试探了,可立即退出递归。

实测,代码2在n=30时能秒出结果。

代码

class Tree:
    def __init__(self, x, y, r):
        self.x, self.y, self.r = x, y, r

    def __eq__(self, other):
        return self.x, self.y, self.r == other.x, other.y, other.r

    def __lt__(self, other):
        return self.r > other.r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f'Tree[{self.x},{self.y},{self.r}]'


def intersected(a: Tree, b: Tree) -> bool:
    """
    :param a:
    :param b:
    :return:两个圆是否相交,相交返回True
    """
    dis = (a.x - b.x) ** 2 + (a.y - b.y) ** 2
    return dis < (a.r + b.r) ** 2


n = int(input())
trees = []
for _ in range(n):
    trees.append(Tree(*(int(x) for x in input().split(' '))))

# 排序
trees.sort()
# 计算后缀和
s = [0] * n
s[n - 1] = trees[n - 1].r ** 2
for i in range(1, n):
    s[n - 1 - i] = s[n - i] + trees[n - 1 - i].r ** 2
# 邻接矩阵
adja_table = [[0] * n for _ in range(n)]

# 两两组合,看是否交叉,平方级
for i in range(n - 1):
    for j in range(i + 1, n):
        if intersected(trees[i], trees[j]):
            adja_table[i][j] = 1
            adja_table[j][i] = 1

ans = 0
# 将选择的点标注为1
selected = [0] * n


def ok(index):
    """
    对于既定的选择列表,index这个点能否加入
    :param index:
    :return:
    """
    for i in range(index):
        if selected[i] and adja_table[i][index]: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def dfs(sum, index):
    global ans
    # 边界
    if index == n:
        ans = max(ans, sum)
        return
    if sum + s[index] <= ans:
        return


    # 2.选这棵树(是有条件的)
    if ok(index):
        selected[index] = 1
        dfs(sum + trees[index].r ** 2, index + 1)
        selected[index] = 0
    # 1.不选当前这棵树
    selected[index] = 0
    dfs(sum, index + 1)

dfs(0, 0)
print(ans)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engwei223/article/details/10566031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