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墨菲定律 个人笔记

心理学-墨菲定律 个人笔记

墨菲定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瓦伦达心态:

怕什么来什么。在面对一些重要人物或关系重大的事情时,人们常常害怕出差错,结果越是害怕,往往越是会出差错。因过分看重成败反而“砸锅”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瓦伦达心态”。

潘多拉效应:

“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潘多拉效应”或“禁果效应”,通俗地说,就是人们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好接触的东西,就越觉得有诱惑力; 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

"路怒症":

汽车改变生活,开车改变心态。无论是淑女还是绅士,自从成为“驾车一族”后,往 往发现自己如墨菲定律所说,一上路就耐心渐失,脾气见长:堵车和路况不佳时要骂人;看到别人违章,影响了自己行车要骂人,没影响自己也要骂人;周边车辆加塞或者超车要骂人;遇到新手开车不懂规则要骂人;步行者和骑自行车的人惹了你,要骂人;比你的车便宜的车惹到了你,要骂人;比你的车贵的车惹了你,更要骂人。

达维多定律:

创新从改变思维开始。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一项新事业,在10个人当中,有一两个人赞成就可以开始了;有5个人赞成时,就已经迟了一步;如果有七八个人赞成,那就太晚了”。

费斯法则:

不要拎新弃旧。费斯法则由P·S·费斯提出,内容是在拿到第二个之前,千万别扔掉第 一个。拿到手的才是自己拥有的。

史密斯原则:

与敌人在竞争中合作。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你就加入他们中去。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这就是约翰·史密斯提出的一条著名的策略型原则–史密斯原则。竞争合作谋求双赢。

罗杰斯论断:

未雨绸缪。成功的企业不会等待外界的影响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而是始终向前看。这个论断的提出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

卡贝的思想:

走不通就另辟蹊径。放弃是创新的钥匙,在未学会放弃之前,你将很难懂得什么是争取。这是卡贝的思想。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很重要。首因效应又叫第一印象,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互惠定律:

投桃报李,学会感恩。爱迪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你自己。”

钥匙理论:

交往贵在交心。在心理学上,我们通常说自己是锁,而对象是钥匙。这就是“钥匙理论”。人与人的交往方式,有很多种,最让人向往的要数“莫逆之交”。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理解自己,生活中有知心朋友。而要得到这些都有一个大前提,那便是你要真心对待别人,把你的真心交给别人,你才能换来别人发的真心,别人的理解。

蘑菇定律:

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因得不到阳关,也没有肥料,只能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这就是蘑菇定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沉锚效应:

“先入为主”自古就有的一种心理作用,人们在交流中,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意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吸引力法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倾向与跟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

悲观主义者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决择:

乐观主义是指一种对一切事物采用正面法的观念,是悲观主义的 反义词。乐观的人不会想到一件事情的缺点与瑕疵,永远以正面的想法对待身边的一切。 许多人认为乐观比悲观好。其实,悲观的心态未必会导致乐趣全无和失败的人 生。悲观主义者比乐观主义者更能够很好地欣赏世界,因为他们不期待发生好事,所以 如果有一次普通的成功,也会让他们感到惊喜。实际上,悲观主义者往往比乐观主义者更容易取得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对类似赌博实验的成功概率进行预测时,悲观者预测的数据较之乐观者要准确得多。因此,悲观者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所有的失败都是成功路上的挫折与考验:

人生之路并非总是平坦的,遇到坎坎坷坷不可避免,不管是来自工作上的、生活上、感情上的,或是其他方面的,都不要被失败所吓倒。社会是一个全能竞技场,每个人都是这个竞技场上的运动员。不管你愿不愿意,一项接一项的竞赛免不了。既然是竞赛,就有赢有输。胜败乃兵家常事,每个人都会有输的时候。在一些竞赛中输了,败阵下来,实属平常,没有谁是全胜的。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墨菲定律注重可能性,包括小概率事件,强调事情的变化及不确定性。一件事你做一次没出差错,第二次也没有出问题,做多了,小概率事件就逐渐变成了必然事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明明不能酒后驾车,但还是有人觉得没有喝多、神志清醒、反应敏捷,倒霉的事儿不会摊在自己头上,酒驾了N次都没有出事儿,第N+次出事儿了。

自我暴露定律使你在交往中更具有亲近感:

1.适当的自我暴露。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暴露自己要有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交往中的距离: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4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以与双方的关系命名。

(1)公众距离

通常,这个距离指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其近范围为12-25英尺(约3.7-7.6 米),远范围在25英尺(7.26米)之外。

(2)社交距离

这个距离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其近范围为4-7英尺(1.2-2.1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社交距离的远范围为7-12英尺(2.1-3.7米),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

(3)个人距离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1.5-2.5英尺 (46 -76 厘米),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范围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2.5-4英尺(76-122厘米),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人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76 厘米)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122 厘米) 一端。

(4) 亲密距离

亲密距离,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其近范围在6英寸(约15厘米)以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6-18英寸(15-44 厘米),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发布了2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61 · 访问量 9226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YD696/article/details/105026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