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笔记(不定时更新)

第一课: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现状研究,人类大脑如何运作,我们如何思考,是什么让我们变成现在的样子

心理学通常被分为以下五个子领域:

  神经科学,通过观察大脑反应来研究心理;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成长、发育以及学习;

  认知心理学,用计算机方法研究心理,通常将心理比作计算机,探究人类如何行动,如语言理解;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如何与他人交流;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发展心理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获得知识的,特别是这其中有多少是固有的、内在的、天生的,又有多少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产物或是教育的产物。试图找出人性的基本成分究竟是什么,还有一个连续性的问题,会在多大程度上一直保持不变,你的人生又有多少是由命运决定的呢。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如今的样子,为什么我们会不同,对我们为什么不同的解释又是什么,又是什么使一个人如此迷人。生活中是极为核心的道德,我们要在大部分课中探讨,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或者说是否应当更多地归因于所处的环境。

第二课:这是你的大脑

对多重人格障碍的一种解释就是在你的身体中存在着多个心灵,争夺对身体的控制权,而你所寄存的生理客体,在有生之年里是可以被毁坏的,这些观点在美国家喻户晓。几年前在芝加哥做过一个调查询问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以及他们死后又会如何。不管信仰如何大部分人都回答说,‘我将会步入天堂',二元论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正如克里克所指出的,并不存在与身体相分离的另一个你,特别是并不存在与你大脑相分离的另一个你,心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心理反映了大脑的活动,就像运算结果反映了计算机的运行一样。

现有的科学共识是所有的心理活动,包括意识情绪选择道德,都是大脑活动的产物。

心理学的发现之一,就是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单元,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尽管神经元的外形各不相同,以一个典型的神经元为例,这里细小的触毛叫做树突,树突负责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刺激信号,这些刺激信号可能是兴奋性的,会增加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可能性;也可能是抑制性的,会降低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的可能性,胞体将刺激信号总和起来,如果达到了一定的数量,神经元便会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轴突传递,轴突比树突长的多,在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之间,有一个细小的缝隙,这个缝隙叫做突触,当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后,轴突会释放出能够穿透缝隙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神经递质,它们会作用于树突上,这样神经元之间便通过化学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这些化学物质可使另一个神经元变得兴奋,提高该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的可能性;也可抑制另一个神经的兴奋性。

很多类型的精神药理学都在研究对神经递质的控制。一种是兴奋剂,兴奋剂会增加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另一种是抑制剂,抑制剂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有可能是通过破坏神经递质而实现,也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生成而实现。神经元会通过这些巧妙的方式来影响你的心理活动。


神经元可以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元:负责收集外界信息,比如当你看到我的时候,视网膜上的神经元会产生神经冲动,将刺激信号传递到你的大脑还有运动神经元:如果你要举手,这些运动神经元会告诉肌肉该做些什么
第三种是联络这两种神经元的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主要负责思维,它们将感觉与行为联系在一起。许多脑组织中的神经元是可以再生的。

尽管神经元服从全或无法则,但仍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神经元的反应强度。神经元越多反应强度越大,另一种会增加反应强度的因素就是神经冲动产生的频率。抑郁症的问题就在于缺乏一种叫做血清素的神经递质;引起帕金森症的一个病因,便是严重缺乏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比如延脑负责心率与呼吸,延脑位于大脑深处;小脑负责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下丘脑控制进食饥饿,口渴以及部分的睡眠活动,它们中的许多都会参与到心理活动之中,但其实真正的反应则发生在大脑皮层。对感觉的控制程度,决定了身体部位在大脑中对应区域的大小。

第三课: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是一系列关于人类理性的主张,其中的两个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个观点即关于无意识动机的观点,拒绝承认人类行为受到意识的支配。弗洛伊德还举了很多简单点的例子,阐释无意识动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例如你是否曾经毫无理由地,喜欢或厌恶过某个人,在没有充分的理由的情况下做出某事,这全都属于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范畴。所以这些事情可以通过,我们无法觉察到的认知系统,予以解释。在你的头脑中存在着,三种截然不同的人格结构,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内部冲突,你的行为模式与你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单一理性存在的产物,而是一系列冲突事件的产物。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自性中生物性的一面,本我追求吃喝拉撒保暖和性的满足,本我追求快乐的即时满足,也就是说婴儿只有本我。但世事总难以尽如人意,快乐并不总是在你想要的时候得到满足,这个结构被称为自我或是自性,它所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它试图在现实中找到满足本我要求的方法,自我的出现象征着意识的起源。超我是社会家庭规范的内化,你试图在现实中满足本我的要求,但有时也会因此而受到惩罚,有些欲望是不适当的,因为在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出超我,一种道德良知告诉你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需要注意的是超我也是盲目的,超我并不是一位能够教你明辨是非的伟大的道德哲学家。在这两个争执的声音之间的结构,一种声音要你去满足欲望,另一种声音却说"你应该感到羞耻’。我们可以看到,本我和超我的力量,都存在于我们无法觉察的无意识之中。肾和胃的活动一样,你无法通过自省而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活动都是无意识的

第二个观点是认为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动欲区有关。弗洛伊德还认为,如果你在某一阶段遇到了阻碍,没能得到满足你就会停留在这个阶段。

我们知道超我是盲目的,超我不仅要求你别干坏事,还要求你不要有做坏事的想法。而本我则由赤裸裸的原始欲望构成,超我的存在让欲望受到了抑制,这个过程并不会出现在意识层面之中,有些受到压抑的欲望会通过梦境和口误而表现出来,很多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方法来阻止来自本我的原始欲望。进入到意识之中,弗洛伊德把这些方法称为“防御机制”,你通过抵制不适当的原始欲望来保护自己。
例如有一种叫做升华的防御机制,是将这些能量以其他方式进行了释放;投射机制是指当你做坏事或有不良想法时,你会将行为合理化,为行为寻找一个更为社会接受的解释;最后是退行,意思是回归到发展的某个早期阶段,孩子们经常使用这种防御机制,他们感到压力和受伤的时候,他们便回到更加年幼的阶段表现出年幼时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 所有的机制都绝非病态的表现,一般来说我们会运用这些机制去维持无意识系统的平衡。当防卫机制不起作用时,就会造成一种病症,目不能视耳不能闻健忘症之类的记忆缺失等等。精神分析学家的作用就是克服病人的抗拒,帮助病人理解他们的内在想法,病人一旦理解了更深层次的冲突究竟是什么,问题便会得到解决。

哲学家卡尔.波普提过一个专业的术语叫“可证伪性”,可证伪性是指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在于,科学能够做出关于世界的有力预测,这些预测是可以被证伪的,如果理论不能够被证伪,那它们就算不上科学。非科学假说最好的例子便是占星术了,占星预测的问题并不在于它们是错误的,它们甚至连错误都算不上。弗洛伊德的理论也是无法验证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太过模糊又太易变通,你无法通过任何可靠的方式去验证它的正确性。假设弗洛伊德对病人说,你憎恨你的妈妈。病人回答道‘哇哦有道理',弗洛伊德就会说‘我是对的’;又比如弗洛伊德说你憎恨你的妈妈‘,然后病人答道‘我才没有,你这是胡说太恶心了‘,弗洛伊德会说‘你的愤怒表明了我刚才的话正中要害,你将这种想法压抑了下来,所以我还是对的‘。许多精神分析的支持者们都试图建立研究项目来科学地扩展他们的理论观点,但问题是他们所得出的这些具体而可证伪的预测,并不总是很准。

'无意识为何得以进化',一些心理学家与生物学家们所给出的答案是欺骗,广义上的欺骗是以愚弄的方式,使他人相信虛假之事或是使他人对虚假之事做出反应。当黑猩猩受到威胁,它们的毛发会竖起来,使得他们看上去更加强壮从而使其他黑猩猩误以为它们比原先想象中更加危险。灵长类动物特别是人类都是欺骗大师,我们不断地利用我们的心理、行为和动作去哄骗他人相信那些虚假的事情,比如我们总是试着去欺骗他人,使他人相信我们比实际更加聪明可靠,人们会尽力使积极印象最大化,即使留下的印象是虚假的。同时我们也进化出了很好的欺骗检测机制,因此不仅存在着要求我对你说谎的进化压力,而且还存在着要求你辨别谎言的进化压力。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骗子呢,无意识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好的谎言是能够骗到我们自己的谎言,一个行骗高手在通常情况下,会对自己所说的谎言深信不疑。如果我想让你相信我爱你永远都不离开你,你什么都可以信任我,或许最好的策略便是我自己对此深信不疑。所有对于无意识进化的解释便是某些动机和目标,尤其是那些邪恶的动机和目标,最好是无意识的。因为如果个体察觉不到他们所拥有的动机和目标的话,这些动机和目标也就不会被他人识破。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Ryana/p/902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