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存在的意义和自我效能------《社会心理学》读书感悟

        自尊,顾名思义就是自我尊重、自我肯定的意思。它是一种在人身上普遍存在的情绪情感,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可以是对自身外在客观因素的一些自我肯定,比如外貌、财富、地位,可以是对自身内在因素的一些肯定,比如技术能力、智慧、道德、坚强的毅力。最近在看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在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就提到了自尊的概念并加以详细的分析。按照迈尔斯在书中的说法,其中一个通俗的解释就是:“如果你由衷的喜欢你自己,这就是自尊”。你可能因为你漂亮的容貌而自我感觉不错,你也可能会因为看重你善良正直的品性而不愿和恶人同流合污,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自尊是大家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的,但可能很少有人去想过,自尊它存在的作用是什么?对人有什么影响呢?作为一个进化论者,说错了,演化论者,我有时会从自然演化的角度去看待很多问题,既然人类的精神系统演化出了自尊这种东西,并对人类产生了普遍的影响,那么他对人类的生存必然是有积极的意义的,这意义是什么呢?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活得幸福,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自尊就在这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心理学家马克·利里指出:“当我们遭遇威胁性的社会拒绝时,自尊指示表会警告我们,以促使我们更敏锐的觉察他人对我们的期望。研究证实,社会拒绝会降低我们的自尊,同时增强我们渴望被接受的意愿。当我们被藐视或被抛弃时,我们感到自己缺乏魅力,能力不足。这种痛苦如同仪表盘上闪烁的的指示灯一样,会驱使我们通过行动来发展自我,并在其他地方寻求社会接纳和认同。”
       也就是说,当你在现实中受挫,被所在的群体或想加入的群体所鄙视,自尊受损感到难受的时候,它对你有两个积极的作用:一是会促使你去完善自己,去变得更好,以便能获得群体认同进而更好的融入群体;二是它也会促使你去寻找并加入能够认同自己的群体。这两点都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活得更好。

       克罗克等心理学家还提出安全型自尊的概念,即“不是因为外在(例如成绩、长相、金钱和其他的赞美),而是因为自己的内在特质而感觉良好”。他们的研究表明,自尊依赖于外部因素的人的自我价值感更脆弱,而多注意开发自己的才能,追求不断超越自己,多发展人际关系,拥有这种安全型自尊的人,会更好的保持健康状态。

       除了自尊的积极作用之外,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自尊太低的话就会显得没脸没皮,如果人对自我没有什么需要维护的东西,就容易自暴自弃,把生活过得一团糟。然而自尊心太高也不好,生活中很多事情会“抹不开面子”去做,或对心理挫折变得过于敏感,比较容易出现攻击性和报复行为等等。也是不利于搞好人际关系,不利于生活。

       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人说我这篇文章写得很烂。如果我是个有适当自尊的人,我就会去检查一下我这篇文章是不是有写得不好的地方,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多加学习改进,把这文章写得更好,以期它对得起我对自己智慧和努力的自我感觉;如果我是个没什么自尊的人,我就会说:“烂就烂呗,我就是个写烂文章的人怎么了,也没求你来看啊。”;如果我有过高的自尊,可能就会骂那个人:“不是我的文章烂是你的眼睛烂!你是先天性脑残外加后天脑袋被驴踢了吧?没那脑子看什么文章啊,赶紧去看医生吧。”很显然,第一种才是能使自己改进变强变得更好的心理状态。

       在这一章,书中还谈到了另外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概念: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指的是我们感到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也就是一种认为“我能!我可以!”的感觉。这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伯特·班杜拉提出的,他指出:“对自己能力与效率的乐观信念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儿童和成人更有韧性,较少焦虑和抑郁。他们还生活得更健康,并且有更高的学业成就。”比较喜欢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具有较强的毅力。”还有就是,自我效能感会随着努力所换取的成就而增强。

       也许有人会说,社会心理学家真是闲的,这还需要另外发明一个名词?这不就是自信吗?是的,准确的说,它是自信的其中一种,并不完全等同于自信,比如说我对我的容貌比较自信,觉得自己长得挺帅的,这就不属于自我效能感的范畴。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较少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他会更加认为命运是可控的,更加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升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目标。因此,相比较而言这类人群活得好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综上所述,这两天读《社会心理学》的收获是:如果人拥有适当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人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自己活得越来越好。

发布了1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4 · 访问量 2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ctionwind/article/details/10404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