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笔记-概念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最小的思维单位。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首先是用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得一些粗浅的、片面的感觉,形成知觉,如事物的形状、颜色、状态以及外部关系等;然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进一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进行分类,最终借助于语言形式形成概念来反映该类事物。

二、概念与语词

1、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2、区别

(1)概念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形式(形式结构);语词是表达思维对象的声音、符号等。

(2)概念须通过语言表达,并非语言词都能表达概念。

如在汉语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可表达概念,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等)一般不表示概念,仅存在语法意思。

(3)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4)同一语词在不同语境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三、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 - 内涵与外延

1、内涵和外延

内涵: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特有属性),即概念的含义。

外延: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使用范围

如“法律”的内涵(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籍贯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确定以后,其内涵的适用对象也就确定了,包括“宪法”、“刑法”、“民法”等。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8443043 查看本文章

2、特征

概念内涵告诉我们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是“质”方面的反映;外延告诉我们思维对象的适用范围“有哪些”,是“量”方面的表现。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确定性和灵活性。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的概念、普遍概念和空概念(思维对象数量多少)

1、单独概念

思维对象数量为1。如国家、时间、特定事件等。

2、普遍概念

思维对象为多。如“程序员”、“民工”、“消息”等的普通名词;事物对象类等。

3、空概念

反映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思维对象概念,其外延是空类。如,金山、神仙、独角兽、2月30等。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思维对象是否为集合体)

1、集合概念

集合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集合体具有的属性,个体一般不会有。

2、非集合概念

一般指一个事物类。非集合体具有的属性,组成其的分子一般都具有。

例1、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油哥是群众,所以油哥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分析:第一个“群众”是集合体概念,第二个“群众”是个体概念,该推理混淆了概念,属于错误的推理。

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思维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

1、肯定概念

反映思维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正概念。如,机动车、正当竞争、成年人等

2、否定概念

反映思维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负概念。如,非奇异、不确定、无明显特征等。

第三节 概念间的横向关系 - 外延间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

指A、B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或部分重合。(欧拉图展示)

1、全同关系

如,世界屋脊和青藏高原、土豆和马铃薯、妈妈和母亲等。

2、属种关系(包含关系)

两个概念A、B,A包含了B。如:远古生物和恐龙、笔和钢笔等。

3、种属关系(被包含关系)

外延较大的为“属概念”,小的为“种概念”

4、交叉关系

概念A、B的外延有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歌手和演员等。

二、不相容关系

概念间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关系(也称,全异关系)。

1、反对关系

两不相容概念A、B,它们同属于概念C,若A、B的外延之和小于C的全部外延,则A、B为反对关系。如,红色与蓝色、笔记本和Pad等。

2、矛盾关系

两不相容概念A、B,它们同属于概念C,若A、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全部外延,则A、B为矛盾关系。如,明亮和黑暗、合格和不合格等。

第四节 概念间的纵向关系 - 限制与概括

一、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属概念相对于种概念,外延大而内涵少;种概念相对于属概念,外延小而内涵大。

二、概念的限制

限制:通过增加内涵来缩小外延。“被限制概念” + “某种内涵” = “限制概念”

如,“社会” + “和谐” = “和谐社会”、“车” + “机动车” + “烧汽油” = “汽车”等。

逻辑要求:

1、由属概念限制为种概念。如将“北京”限制为“北京中关村”是错的(限制不当),二者是整体与部分关系非属种关系。

2、符合客观实际。如“油哥是一个英俊的帅小伙“是错的(多余限制)。

3、不能限制单独概念。因为就1个外延,内涵也不能增加。

作用:

概念限制有助于人们深化对事物的认识,由一般到特殊。

三、概念的概括

概括:通过减少内涵来扩大外延。“被概括的概念” - “某种内涵” = 概括概念

如,“和谐社会” - “和谐” = “社会”(概念内涵少了,外延却大了)、“报告文学” - “报告” = “文学”(去掉限定词),“北京大学”和“高等院校”(种概念 概括为 属概念)、(多次)”爱因斯坦“到”德国科学家“到”科学家“等。

逻辑要求:

1、由种概念到属概念。如把“羊”概括为“羊群”错误(概括不当),其为整体与部分关系非种属关系。

2、符合客观实际。“油哥有涉猎逻辑学、数学、哲学、文学、诗歌等学科”错误(虚伪概括),“诗歌”不属于学科范畴。

3、哲学范畴不能概括。哲学范畴是外延最大(内涵最小)、适用范围最广的概念,它没有属概念,不能进行概括。如“物质”、“意识”等。

作用:

有助于人们对事物认识从特殊到一般,实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认识的扩展。

第五节 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 - 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指用简洁、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内涵、外延)所反映的事物类的本质属性。定义是概念的表现方法

例1、国家公务员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物管理,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分析:“国家公务员”是一个概念,有内涵和外延,内涵上通过定义其定义,反映了其独有的职能属性,解释了特有内涵,使其区别于其他公民。

例2、月食又称月蚀,是当地球运行至太阳和月球之间时,,,,的天文现象。

分析:定义的形式为“,,,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组成。即“(被定义项 ) + (定义联项)是 + (定义项”。

例3、文学是指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

分析:被定义项是“文学”,定义联项是“是”,定义项是“以,,,一种艺术”。

例4、令A、B是任意集合,A=B当且仅当A∈B且B∈A。

分析:被定义项为“A = B”,定义项为“A∈B且B∈A”,定义联项为“当且仅当”。

二、定义的种类

1、实质定义

也称属加种差定义,指通过揭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和种差,进而明确概念内涵的定义。

例5、金融危机 是 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商业破产数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分析:实质定义的一般步骤:

(1)揭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

(2)揭示被定义项的种差(被定义项有,而同一属概念下其他同级种概念不具有的本质)

(3)用种差限制邻近邻近属概念,形成定义项

(4)用定义联项接合起来。

被定义项 = 种差 + 邻近的属概念

例6、挂车是自身不能行动、需要牵引车牵引的车辆。

分析:找到被定义项“挂车”的邻近属概念“车辆”;找“挂车”同级种差,“车辆”下有“挂车”、“摩托车”、“汽车”等,其种差在于“自身不能行动”、“需要牵引车牵引”来限制邻近属概念“车辆”;“是”定义联项连接起来。

据种差内容不同,可分为:性质定义、功用定义、关系定义、发生定义。

性质定义:

例7、奇闻就是令人惊奇的消息。

功用定义:

例8、隔断是把一间房子隔成几间的遮挡物。

关系定义:

例9、小姨是指与母亲辈分相同而年龄较小的女子。

发生定义:(对象形成过程为种差)

例10、洗钱是指把走私、贩毒、抢劫、贪污、受贿等非法活动得来赃款通过某种金融手段转变为合法收入的犯罪行为。

2、语词定义

通过说明或规定语词的意义来揭示概念的内涵定义,包括说明和规定两部分。其没有解释定义项的本质或特有属性。

说明的语词定义:把定义项解释为另一语词定义。如,“大说”即“大悦”,“包谷”就是“玉米”。

规定的语词定义:人为地给语词规定或附加意义的定义。如,“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规定),“技术大牛”,是指在技术上很厉害的人(赋予)

小结:

实质定义,是关于事物的断定,有真假之分;说明的语词定义,有真假之分,却不对事物进行判定;规定的语词定义,无真假之分,有妥不妥当之说

三、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3、定义一般要用肯定形式。

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

例1、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分析:定义项“具有,,,的自然人”揭示了被定义项“公民”的内涵,外延也具有全同关系,该定义正确。

例2、会计师就是担任会计工作的人。

分析:定义项“担任会计工作的人”的外延,明显大于被定义项“会计师”,属于“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例3、高矮是指高矮的程度。

分析:定义项“高矮的程度”不能明确被定义项“高矮”的内涵,属于“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例4、妻子就是丈夫的法定配偶。

分析:定义项中“丈夫”与被定义项的“妻子”是互相依赖的,属“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需借助其属概念,如:“男女双方经婚姻结为法律上承认的配偶,其中,男方式丈夫,女方是妻子”。

例5、严厉不是宽容。

分析:定义的目的是揭示被定义的内涵,从而断定事物“是什么”。没有明确“严厉”是什么,属于“定义否定”的逻辑错误。

例6、生命就是通过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而进行的新城代谢。

分析:“塑造出来的模式化”含混不清,不能揭示“生命”内涵,属“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

例7、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分析:定义项是一个比喻句,修辞手法不能揭示被定义项”书“的内涵,属”以比喻作定义“的逻辑错误。

第六节 明确概念外延的方法 - 划分

一、什么是划分

划分是通过揭示一个概念的种概念(属种关系),进而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例1、文学包括诗歌、小说、戏剧与散文。

分析:其划分是通过揭示属概念“文学”的种概念“小说”、“戏剧”等来明确“文学”的外延的,这是一种把概念分成若干小类的逻辑方法。

划分 = 母项 + 子项 + 划分依据 + 划分联项

母项:指被划分的属概念(”文学“)

子项:从母项划分出来的种概念(“小说”,“戏剧”,“散文”,“诗歌”)

划分依据:划分标准,反映各子项在某种属性上的差别。

划分联项:“包括”、“含有”、“分成”、“分为”等词语表示。

例2、茶叶包括绿茶和红茶。

分析:母项是“茶叶”,子项是“绿茶、红茶”,划分依据是“茶叶的制作工艺”,联项是“包括”。

小结:

对于一个概念而言,划分依据不同,得出的子项也不同。如之前的据概念外延数量可划分为,普遍、单独、空概念;以是否为集合体划分为集合、非集合概念;以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划分为,正、负概念等。

在语言表达中,划分依据常可省略,但母项和子项不能省略。当子项很多时,可在末尾用“等等”字样表示尚未列举完。

注意:

概念划分:是把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属于“属种关系”,母项具有的属性,子项也一定具有。

对象划分:是把一个事物分成若干组成部分,被分解和分解后的事物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具有的属性,部分一般不具有。

例3、“人分为中国人和外国人“ 与 ”人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

分析:前者关于“人”的属性都具有(概念);后者是整体与部分,部分一般不具有。

二、划分的种类

1、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2、二分法和非二分法(按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划分正、负概念)

例1、自然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又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分析:一次、连续地不断划分。

例2、车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例3、条约包括平等条约和不平等条约。

分析:二分法,正负概念。

三、分类与列举

分类是根据对象本质属性进行的划分。

列举是划分的一种特殊形式,只列出母项和子项。

例1、课堂的听讲者包括男性和女性。

分析:划分依据是性别,能反映对象“听讲者”的本质属性,是正确地分类。

例2、课堂上听讲者包括做笔记的和不做笔记的。

分析:仅适用于本次课堂,不能反映本质属性,是一个划分,但不是分类。

例3、专业硕士学位主要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ME)、法律硕士(JM)等。

分析:属于列举。

四、划分的规则

1、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2、划分的依据必须统一。

3、子项不得相容。

例1、足球比赛的结果包括赢和输。

分析:子项缺少“平局”,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属“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例2、篮球比赛结果包括赢、输和平局。

分析:子项之和大于母项,属“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例3、我国的大学包括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和综合性大学。

分析:用了两个标准“培养人才目标”和“学科特点”,属“划分标准混乱”的逻辑错误。

例4、小说分为中国小说、外国小说、武侠小说。

分析:仍属性多标准划分,这里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henjieyouge/p/1215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