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学习(三)Spark之RDD

1、RDD的概述

1.1、什么是RDD

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叫做弹性分布式数据集,是Spark中最基本的数据抽象,它代表一个不可变、可分区、里面的元素可并行计算的集合。RDD具有数据流模型的特点:自动容错、位置感知性调度和可伸缩性。RDD允许用户在执行多个查询时显式地将工作集缓存在内存中,后续的查询能够重用工作集,这极大地提升了查询速度。

1.2、RDD的属性

(1)一组分片(Partition),即数据集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RDD来说,每个分片都会被一个计算任务处理,并决定并行计算的粒度。用户可以在创建RDD时指定RDD的分片个数,如果没有指定,那么就会采用默认值。默认值就是程序所分配到的CPU Core的数目。

(2)一个计算每个分区的函数。Spark中RDD的计算是以分片为单位的,每个RDD都会实现compute函数以达到这个目的。compute函数会对迭代器进行复合,不需要保存每次计算的结果。

(3)RDD之间的依赖关系。RDD的每次转换都会生成一个新的RDD,所以RDD之间就会形成类似于流水线一样的前后依赖关系。在部分分区数据丢失时,Spark可以通过这个依赖关系重新计算丢失的分区数据,而不是对RDD的所有分区进行重新计算。

(4)一个Partitioner,即RDD的分片函数。当前Spark中实现了两种类型的分片函数,一个是基于哈希的HashPartitioner,另外一个是基于范围的RangePartitioner。只有对于于key-value的RDD,才会有Partitioner,非key-value的RDD的Parititioner的值是None。Partitioner函数不但决定了RDD本身的分片数量,也决定了parent RDD Shuffle输出时的分片数量。

(5)一个列表,存储存取每个Partition的优先位置(preferred location)。对于一个HDFS文件来说,这个列表保存的就是每个Partition所在的块的位置。按照“移动数据不如移动计算”的理念,Spark在进行任务调度的时候,会尽可能地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其所要处理数据块的存储位置。

1.3、wordcount粗图解RDD


其中hello.txt


2、RDD的创建方式

2.1、通过读取文件生成的

由外部存储系统的数据集创建,包括本地的文件系统,还有所有Hadoop支持的数据集,比如HDFS、Cassandra、HBase等

scala> val file = sc.textFile("workcount.txt")
file: org.apache.spark.rdd.RDD[String] = workcount.txt MapPartitionsRDD[2] at textFile at <console>:24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3347 查看本文章

2.2、通过并行化的方式创建RDD

由一个已经存在的Scala集合创建。

scala> val array = Array(1,2,3,4,5)
array: Array[Int] = Array(1, 2, 3, 4, 5)                  

scala> val rdd = sc.parallelize(array)
rdd: org.apache.spark.rdd.RDD[Int] = ParallelCollectionRDD[3] at parallelize at <console>:26

scala>

2.3、其他方式

读取数据库等等其他的操作。也可以生成RDD。

RDD可以通过其他的RDD转换而来的。

3、RDD编程API

Spark支持两个类型(算子)操作:Transformation和Action

3.1、Transformation

主要做的就是讲一个已有的RDD生成另外一个RDD。Transformation具有lazy特性(延迟加载)。Transformation算子的代码不会真正被执行。只有当我们的程序里面遇到一个action算子的时候,代码才会被真正的执行。这种设计让Spark更加有效率的运行。

常用的Transformation:

   
是是是 s试试
是是是 s试试
是是是 s试试
是是是 s试试
是是是 s试试
是是是 s试试
是是是 s试试
是是是 s试试
是是是 s试试
是是是 s试试
是是是 s试试
是是是 s试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1851454/article/details/8004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