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笔记与心得

一、出色的产品经理特质

  • 出色的产品经理从哪里来: 公司里面,只不过在其他岗位上。
  • 优秀的特质:

1、对产品的热情

让应聘者谈谈喜欢的产品及原因,不同领域的产品和讨厌的产品

2、用户立场

目标用户的经验,喜欢,价值观,知觉能力,忍受程度,技术理解

个人理解: 这里的用户立场,其实技术人员,特别是测试人员也是十分需要的,这也反过来印证了出色的产品经理可能在其他岗位上。

3、职业操守

一周只工作四十个销售,加班后把工资抛诸脑后,那是不现实的。

ps: 类似测试人员一样,测试方案,用例设计,风险控制时,往往是下班后回忆的一瞬间的“灵感”

4、态度与信心

  • 把自己当成产品的CEO,应该对产品创意负责
  • 信心带动与传染

5、注意力

  • 优先解决重要问题,集中注意力解决关键问题,不受关键人员或重要客户的影响; 
  • 几乎所有产品都一的不那么重要的功能——对提高销量和用户满意度毫无作用。如果去掉这些功能,产品甚至因为简单,易用获得更多用户的喜爱,可以过滤多余的功能,缩短研发周期,让产品更早上市。

个人理解:去掉尽可能多的对提高销量和用户满意度毫无作用的,这对于用户和技术开发人员、产品迭代方面都是累赘。建议从用户使用率和热衷程度着手进行改造;另一方面,在需求实现的时候,不妨多问一问,期望用户量和使用频次如何,能为用户带来多大的价值。

6、时间管理

  • 熟练、迅速区分重要任务和紧急任务,合理规划时间。避免疲于奔命做无用功。
  • 时间应该用来改变现状,而不是疲于奔命参加大小会议,回复邮件。

ps: 减少ppt的页数,让听众提问;时间管理原则也是所有工作都需要尽力减少的。

7、商业技能

双语技能:

与技术人员讨论技术;

与管理层和营销人员讨论成本结构,边际效应,市场份额,产品定位和品牌

二、 产品总监的关键职责

1、组建优秀的产品经理团队

2、规划公司的全局产品战略,对产品组负责。决定公司经营什么产品,评审每款产品的产品战略和研发流程。

个人理解:一个产品/产品线应该/必须长什么样,有什么必须遵守的目标,这在实际的项目、产品线上非常的欠缺。曾经听临近团队经历过真实故事:技术团队拼命敢了几周,已经上线的改版,一句话被大boss pass掉了,耗时耗力,这除了产品经验、需求评审不足外,还欠缺了产品的核心理念。 产品管理同技术管理应该有一点是相似的: 不同的人交替维护这款产品时,依据核心理念,不会出现产品层面上过大的“偏差”。

三、产品迭代误区

  • 产品收集需求是,常常听到客户建议“如何做”产品,而不是产品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才是关键,如何做必然有很多中方法
  • 用户体验设计的问题:常常在产品需求下来后才参与产品设计,这限制了设计师的作用。

个人理解:实际项目中,没有专门的设计师,或设计师在技术实现中、甚至在测试阶段才介入设计的比比皆是。另一个方面,设计师其实比较少会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宣传“给团队的其他成员,导致在开发和测试阶段,还会对视觉层面产生”疑惑“,而设计人员又”草草“解答/答非所问的场景。

四、管理上司

1、为项目波动做好准备

2、注意沟通方式与频率 喜欢邮件还是口头

3、会前沟通

4、多提建议,少谈问题/抱怨

5、向上司借力

6、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个人理解: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这点,无论是十分成熟的业务,还是初创阶段的业务,产品层面要么不给需求的出发点(统计的数据)、要么给的不全,无法支撑需求本身。数据组和产品、技术组往往是分开的,导致数据往往在产品层面的挖掘不充分。

7、内部宣传产品

五、为了评估产品机会,产品经理回答如下十个问题

1、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产品价值)

2、为谁解决这个问题(目标市场)

3、成功的机会有多大(市场规模)

ps:可以求助与行业分析师,公司财务,自己的分析,而不是所有产品都有十亿美元的市场

4、怎样判断产品成功与否(度量指标或收益指标)

5、有哪些同类产品(竞争格局)

6、为什么我们最适合做这个产品(竞争优势)

7、时机合适吗(市场时机)

8、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9、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解决方案要满足的条件)

10、根据以上问题,给出评估结论(继续或放弃)

六、开发新产品还是维护旧产品

  • 新产品: 为老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吸纳新用户
  • 改善旧产品:提高老用户的满意度,也能吸纳新用户

例子1:100名用户打算注册,10名完成注册; 将人数翻倍收益更大;

例子2:产品公司往往雇佣上百人的客服团队提供售后服务,如果能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将大幅减少客服 人员的数量,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用户净推荐值。

实际情况:

  •  产品缺乏竞争力,公司只能在其他方面找补救措施,例如花钱做营销,投放广告
  • 另一个角度:这是槽糕的产品设计和蹩脚的用户体验导致的结果。

七、 产品经济学,产品的收益模式,产品的成本

  • 让公司的财务人员/朋友,CFO引荐,帮助你了解差评,了解用户,确认商业上的可行性
  • 产品经理的职责: 保证开发团队开发有价值的,可用的产品

ps: 创业阶段公司,都应该重视产品探索流程,在确定有价值,可行的产品解决方案胡,在全面转入执行阶段。在此之前不需要大量的开发人员。避免让不知情的用户掏钱参与原型测试,因为这可能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盈利,而公司往往没有资金抗这么久的。

八、产品原则

1、确定什么最重要

  • 加入新团队,制定产品原则: 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哪些原则是根本的,战略的,哪些是临时的,战术性的
  • 产品原则不是功能清单,不依赖任何产品,是整个产品线的战略指南
  • 在做产品决策之前,应该让大家在几个要点达成共识:

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要未哪类人解决这个问题

产品要达到什么目标

每项目标的优先级是什么

ps: 团队有分歧,源自对目标和目标优先级的不同立即

2、特约用户-产品开发伙伴

在目标用户中寻找乐于分享的六位活跃,有影响力的用户

特约用户

九、产品验证

可行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

价值测试

原型测试 :把产品创意呈现给真实用户

十、避免更新产品导致用户反感

毫无征兆更新不必要的版本会让用户反感,原因:

1、事先没有收到更新通知,用户措手不及

2、没时间学习,适应新版本,也没有提供旧版本方便用户过渡

3、新版本无法正常运行

4、新旧版本不兼容

5、虽然新版本可以正常运行,但用户认为新功能和特性毫无必要

6、接二连三的版本更新

7、新版本修改了用户使用习惯

采取的措施:

1、 公告,群发邮件,在线教程 提前通知用户(效果有限)

2、加倍做好测试,避免新版本问题

3、如果更新影响大规模用户,应该采取并行部署或者增量部署降低风险

平滑部署:

发布两个并行版本,邀请有兴趣,时间的用户试用新版本; 提供旧版本最后期限(可能几个月)

区域性逐步部署

十一、 大公司如何创新

  • 20%法则

谷歌的程序员有20%的工作时间用来从事创新研究;

  • 主动观察: 用户使用产品的失望表情;
  • 改善用户体验;

可用性与美感:设计既美观又实用的网站,交互设计师与视觉设计师缺一不可,他们共同配合产品经理定义产品

  • 建立人脉网络

十二、苹果公司的启示

硬件为软件服务

软件为用户体验服务;

用户体验为情感服务。让用户真正的喜爱苹果的产品,并为之疯狂,紧紧抓住了用户的情感需求。

产品为真正的需求服务。市场上产品众多,但苹果照样能成功,是因为它挖掘了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并完善这些功能。

十三、工具、贪婪、欲望

  • 产品中情感的作用:消费者购买产品大多源于情感需求。
  • 软件产品的工作和研究人类情感的心理学有关。只有从情感的角度重新观察 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体会用户的真实感受:

什么途径满足这些情感需求;

哪种视觉设计能抓住这些情感;

哪些功能能满足这些情感需求;

哪些产品特性阻碍用户宣泄情感

  • 出手阔绰的买家,专门寻找打折商品的买家,寻求竞价刺激的买家,情感需求是不一样的。
  • 明确目标用户的情感需求后,问问自己还有谁能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他们才是你真正的竞争对手。许多情况下,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创业型公司或大型门户网站,而是大众的线下生活方式。
  • 未来还有好机会吗?

1、市场上还有蹩脚的产品,就有计划。能让服务轻松操作的傻瓜电脑

2、技术不断发展。今天不能实现的创意,明天也行就能实现。

3、现有的应用程序未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十四、情感接纳曲线

  • 《跨越鸿沟》提出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概念——技术加纳曲线,这条曲线涉及了技术创新者,尝鲜者,早期消费大众,后期消费大众和跟随者。这本书尝试解释了为什么很少有产品能超过鸿沟——获得尝鲜者以外消费者的青睐。
  • 不同类型的用户有不同的情感需求;情感需求对产品研发的指导作用
  • 关注用户的不满情绪:决定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产品经理关注日常生活里那些让大众烦恼不堪,又不得不应付的事情,打造成功产品的开始。
  • 技术接纳曲线模型从技术角度描述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但不足以解释消费者的行为;

技术接纳曲线模型见:图文

  • 情感状态对技术接纳曲线的分类法进行补充。根据消费者的情感特征,把他们分成:技术爱好者、非理性消费者、理性消费者、超理性消费者和观望者。
  1. 技术爱好者:因为产品使用了新技术,购买产品;这类用户容易误导产品发展方向;
  2. 非理性消费者(尝鲜者):为了满足情感需求,产生非理性消费,会付出大大超过解决问题本身所需要的精力和成本。普通大众,随着功能完善,会逐渐进入消费队伍
  3. 理性消费者(早期消费大众):购买性价比较高,实用、成熟的产品。购买决策有强烈的实用性想法推动,会在购买之前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对新产品的使用感受、口碑等
  4. 超理性消费者(后期消费大众):产品有一点不如意,不会掏钱。待产品形成既定标准之后才会考虑购买,通常选择从一些知名公司手中购买
  5. 观望者(跟随者):只会购买公认好用的产品

重点关注用户类型:非理性消费者,产品尝鲜者。可以尽早明确产品价值及可用性。

  • 产品决策时: 你的核心用户属于哪个层面,需要着重考虑。

个人理解: 在辨别真需求,伪需求,刚性需求还是非刚性需求时,可以考虑马斯洛需求理论模型,深入思考,当前思考的问题是否属于高层需求,还是模型的低层次需求。低层次的需求往往属于刚性需求,是迫切需求,会大范围吸引理性消费者和超理性消费者。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odeyijia911/article/details/8163908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