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MS自适应滤波算法的水下信道建模与matlab仿真

目录

1.水下信道建模基本原理

1.1、水下通信信道建模的基本原理

1.2、水下通信信道建模的数学公式

1.3、基于LMS的水下通信信道建模

1.4、基于神经网络的水下通信信道建模

2. MATLAB核心程序

3. 仿真测试


1.水下信道建模基本原理

       水下通信信道建模是一种关键技术,用于理解和预测水下环境中信号传播的特性。建模过程中,需要对水下环境的物理特性、信号传播机制和接收信号的统计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1.1、水下通信信道建模的基本原理

       水下通信信道建模的主要目标是描述信号在水中传播时的衰减、散射、吸收等特性。这些特性主要受到水体的物理特性,如水深、流速、温度、盐度等的影响。此外,还需要考虑信号的频率、波形、功率等特性。

1.2、水下通信信道建模的数学公式

       水下通信信道建模的主要数学公式通常包括传播损耗公式、多径效应模型和信道冲激响应模型等。传播损耗公式主要用于描述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一个常用的传播损耗公式为:

L(d) = L(0) + 10nlog(d) + Xσ

        其中,L(d)是距离d处的传播损耗,L(0)是参考距离(通常为1m)处的传播损耗,n是衰减系数,Xσ是高斯分布的随机变量,用于描述随机的多径效应。

        多径效应模型描述了信号由于水中的各种物体和生物等的反射、散射和折射而产生的多个路径传播。多径效应会导致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通信质量。信道冲激响应模型描述了接收信号在时间域上的响应。它可以被视为多个冲激响应的叠加,每个冲激响应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多径路径。信道冲激响应的建模通常需要借助专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

1.3、基于LMS的水下通信信道建模

       LMS(Least Mean Square)算法是一种自适应滤波算法,可用于水下通信信道建模。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迭代过程,自动调整滤波器的系数,以最小化误差平方和。LMS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输入信号和期望信号的误差来调整滤波器的系数,具体公式如下:

μ(n) = μ0 + Σ[ω(k) * x(n-k) * e(n-k)] (1)

其中,μ(n)是滤波器的系数向量,μ0是初始系数向量,ω(k)是步长参数,x(n-k)是输入信号向量,e(n-k)是期望信号与实际信号的误差。

基于LMS的水下通信信道建模实现步骤如下:

  1. 初始化滤波器系数。通常,滤波器的初始系数可以设为零,或者根据一些先验信息进行设定。
  2. 对于每一个时间步长,将滤波器的输出与期望信号的误差计算出来。
  3. 对误差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平均误差。
  4. 根据平均误差,更新滤波器的系数。这一步骤是通过迭代过程实现的。
  5. 将更新后的滤波器用于下一个时间步长的信号处理。重复步骤2-5,直到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或收敛条件。

1.4、基于神经网络的水下通信信道建模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连接方式的计算模型,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和自学习能力。在水下通信信道建模中,神经网络可以用于描述信号传播的复杂机制。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连接方式的计算模型,它可以学习和逼近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在基于神经网络的水下通信信道建模中,我们可以使用神经网络来学习和逼近水下通信信道的特性。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来逼近一个非线性映射关系,从而将输入信号映射到期望的输出信号。在基于神经网络的水下通信信道建模中,我们可以将水下通信信道视为一个非线性系统,并使用神经网络来逼近其特性。
步骤基于神经网络的水下通信信道建模的实现步骤如下:

(1)确定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的节点数。
(2)初始化神经网络的参数向量θ。
(3)接收水下通信信道的输入信号x(n),并将其送入神经网络中。
(4)根据输入信号x(n)和神经网络的映射函数f,计算输出信号y^(n)。
(5)计算期望信号y^(n)和实际信号y(n)的误差e(n)。
(6)根据误差e(n)和梯度下降算法更新神经网络的参数向量θ。
(7)重复步骤(3)~(6),直到达到设定的迭代次数或误差达到可接受范围。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下通信信道建模需要考虑数据集的构建和标注、模型训练的效率和稳定性、模型性能的评价等问题。同时,由于水下通信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神经网络可能需要经过多次训练和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性能。
       水下通信信道建模是水下机器人、水下探测器等水下设备进行高效通信的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水下环境的信号传播特性,进而优化通信系统的性能。LMS和神经网络是两种常用的建模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2. MATLAB核心程序

for channelNumber = 1:10
    channelNumber
    x1 =x_all(channelNumber,:)'>0.5; %第n个通道的输入通道数据
    d1 = y_all(channelNumber,:)'>0.5; %将通道与输入卷积
    x2 =x2_all(channelNumber,:)'>0.5; %第n个通道的输入通道数据
    d2 = y2_all(channelNumber,:)'>0.5; %将通道与输入卷积
    
    lms=dsp.LMSFilter(filter_order,'StepSize',0.01,'WeightsOutputPort',true);
    [~,e,w1]=lms(double(x1),double(d1)); %LMS滤波器权重
    [~,e,w2]=lms(double(x2),double(d2)); %LMS滤波器权重
    
    lms_filter1=w1./w1(1); %估计均衡器系数
    lms_filter2=w1./w1(1); %估计均衡器系数
    
    dataOut1=(filter(1,lms_filter1,d1))>0.5; %信息比特通过均衡器
    dataOut2=(filter(1,lms_filter2,d2))>0.5; %信息比特通过均衡器
    LmsBerEst1(channelNumber)=biterr(x1,dataOut1)/length(x1); %信道BER
    LmsBerEst2(channelNumber)=biterr(x2,dataOut2)/length(x2); %信道BER
    
    %Levinson Durbin
    [a1 ~]=levinson(autocorr(d1,filter_order),filter_order-1);
    [a2 ~]=levinson(autocorr(d1,filter_order),filter_order-1);
    b1=a1;
    b2=a2;
    dataOut1=(filter(b1,1,d1))>0.5; %信息比特通过均衡器
    dataOut2=(filter(b2,1,d2))>0.5; %信息比特通过均衡器
    LevBerEst1(channelNumber)=biterr(x1,dataOut1)/length(x1);  
    LevBerEst2(channelNumber)=biterr(x2,dataOut2)/length(x2);  
end
up3040

3. 仿真测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csss22/article/details/1329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