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导力之工作能力如何变强

01

接受工作,明确目标

樊登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一书中,描述了普通人布置工作时的“5遍法”现象,即交代一个问题时,要确认五次,大致情形如下:

第一遍,麻烦你做某件事;

第二遍,麻烦你重复一下我让你做什么事;

第三遍,你知道让你做这个事的目的是什么;

第四遍,这个事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你怎么应对?

第五遍,你自己做这个事,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日本人是不是真会在下达任务时,不厌其烦地问5遍,我们先放一边,但这个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精神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接受任务的员工,可以从上面的“领导5问”中逆向思考,明白接受任务不仅仅是面带微笑对着Boss说“好的”或者“嗯,知道了”,而是一个需要动脑思考、过滤的细活,要能Get到领导话里的有效信息和真实需求。

如果不清楚,一定要第一时间反馈,如果从理解任务就开始“歪楼”了,后面的所有的事情就基本丧失意义。老板让你买张去徐州的票,你费好大劲抢了张去滁州的一等座,你猜领导会不会夸你。到时候再委屈大喊“我以为…”,只会让自己显得太业余。

切记,在接受任务时不能有任何模糊,该问就要问,该确认就要确认,千万不要“我以为”,想方设法搞懂 “老板以为”的,才是王道。


02

勤做计划,颗粒度够细

网上曾流传过一张王健林一天的作息时间表。4点起床,健身45分钟,早餐45分钟,赶往机场的路上耗时45分钟…在一天之内飞行6000公里,途径2个国家3个城市。在这些密密麻麻的行程中,每件可控事件的安排,大都在20分钟左右 。如果用“非人话”表示,这大概就是王健林这种大佬的时间颗粒度。如果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斯克,他们的时间颗粒感可能会更细,估计和人握手要用多少秒都要事先规划好。

时间颗粒度越细,代表计划做的越细,也越容易落地和被检验。K哥一直有晨运的习惯,最开始在每日行程表就一句话“早上运动1小时”,但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好,有时候跑跑步,有时候做做拉伸,随意性强、目的性差,除了落了个运动的虚名,真实的效果并不好。后来我把1小时分成3部分, 把运动的内容也扩充为跑步、快走和太极,各20分钟,并严格执行,很快形成规律,让运动的时间既充实,又切实起到效果。

在工作中也同样如此,我让助理做会议通知,绝不是一句“几点几分在哪个会议室开会”就行了。而是要说明得更细致,比如一个小时的会议,包含几个议题,每个议题大概用多少时间,让大家讨论的时候,严格按照会议流程来,不跑题不分心。既提高会议效果,又节省会议时间。

不论生活里还是工作中,一个人只有把时间切割的越来越细,时间才会越来越多,利用率才会越来越高。做事的颗粒度越细,就越能做成、做好一件事。


03

执行工作,全力以赴

都知道乔布斯是极端完美主义者,不光是对待产品,即使是对待发布会也是如此。他的妻子劳伦曾这样回忆:“他的每一次发布会,都要和他的团队花几百个小时准备,每一页幻灯片他都要改上六七次,在每一次演讲前,我都会陪他准备几个晚上。他对此十分投入,他会把每句话翻来覆去地说,改变一两个词,再重新说一遍。”

不难看出,即使才华横溢如乔布斯,每一次完美的呈现(无论产品还是发布会),背后都是充满折磨、不为人知的全力以赴。这种精神很好理解,无需多说,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激发自己全力以赴的决心?

除了天生的完美主义者外,拥有这种决心的关键一点,是你对自己的现状满不满意,你将来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不同的答案背后,自然会有不同的努力和付出。

你对现在的职位、收入很满意,对将来也没有特别高的追求,自然就只想把自己的事按要求完成即可,而不会花额外的精力和投入,让工作更完美,给老板更多额外的惊喜。如果你不满意现在,将来想被老板赏识,得到更高的职位,你自然就有足够的动力把老板交代的工作做到极致,因为你明白只有这样,才可能让你在众多同事中脱颖而出。

这世界上95%的人都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如果想让自己超越其他人,你必须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全力以赴。


04

汇报工作,结论先行

职场中的很多小伙们大概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向领导事无巨细地汇报一件事,还没等说完就被领导叫停反问“你到底想说什么?”作为管理者,这样的下属我遇到过不少。为什么打断他们,因为他们的汇报没有重点,对领导来说全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冗余信息。

当然,这和我们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有关。寒暄铺垫,交代起因经过,氛围好时中间还要穿插些小花絮,十几分钟过去了,还没聊到领导想听的有用信息。领导得有多空、多有耐心才能让你继续“汇报”下去?

汇报者一定要明白,你想要表达观点的结论,或者事情的最终结果,对领导来说才是最感兴趣的,因此我们需要‘结论先行“。尤其在以下几种场景下,更是如此:

1、时间紧迫时。麦肯锡的一位项目负责人,一次在电梯遇见了甲方客户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任何准备,而且即使有准备,也没有把握在电梯从30层到1层的30秒内把事情说清楚,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从此,麦肯锡要求员工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要有直奔主题、结论优先的意识和能力。这就是广为流传的"30秒钟电梯理论"。

2、信息量大时。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汇报的工作信息量很大,领导即使有时间,但也不一定能长时间保持专注不走神, 如果不在对方还能保持专注、对你的汇报还抱有兴趣时,把你最该的汇报的结论和其他关键信息,尽早尽快地传递给对方,到了领导疲惫无神时再说,就极可能被忽略,甚至失去讨论的兴趣。这样你的工作汇报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3、领导明确时。领导马上开会,找你要一个数据,正确的做法就是直接把数据告知对方就可以了,就不要再东扯西扯,这个数据是怎么得到,或者再告诉领导一堆其他的无关信息。也许你是出于好心,但不一定有好反馈。


05

复盘工作,刨根问底

简单来说,复盘有两大主要作用,一是总结成功经验;二是分析失败原因。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刨根问题、深层探究。成功为什么成功,核心因素是什么,能不能复制?失败为什么失败,是策略问题,执行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该如何优化,能不能彻底避免?把这些关键问题梳理清楚,层层归因,才能真正起到复盘的作用。下面展示的丰田公司的“5问法”,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复盘的有力工具:

1问:“为什么机器停了?”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2问:“为什么超负荷呢?”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3问:“为什么润滑不够?”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4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5问:“为什么磨损了呢?”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如果失去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复盘工作就会变成流于表面、蜻蜓点水式的务虚过场,让我们的工作陷入低水平的重复,从而失去进步和提升的机会。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虽然我们不一定非要做出什么大事业,但如果我们能养成帮把小事情做好的习惯,相信就可以在职场争取更多机会,让自己更有竞争力。共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oshowgame/article/details/13230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