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媒体运营教程:没经验,该如何从0开始建立社群

查看TA的文章> 0 分享到 青岛新媒体运营教程:没经验,该如何从0开始建立社群 2020-07-28 11:11 青岛艺形艺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青岛首席商学院新媒体运营创始人,资深新媒体运营人,IT行业观察者,新型互联网+营销实践者,金牌文案创作者,《新媒体推广运营实战大全》 作者、知名品牌营销顾问黎想将为大家分享:没经验,该如何从0开始建立社群呢?
不管个人或企业,都在寻求成本低转化高的运营模式,所以私域流量应运而生,其中社群也是私域流量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建群前先想清楚的几个问题

1. 建群的目的是什么?
组建社群的目的不同,社群类型就不同。
有基于事件的活动群、临时组的工作群,也有基于兴趣的行业交流群,资源互换群等。事件驱动不如兴趣驱动,两种社群类型下的活跃程度也不同。
建群一定是为了实现某种需求,建群前先想明白为啥要建群,想清楚了很重要。
建群一定是为了实现某种需求,建群前先想明白为啥要建群,想清楚了很重要。
2. 目标用户是谁?
想清楚建群目的后,再想清楚进群的都是什么人。
为什么是这些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怎么样在哪里才能找到这些人?
比如有人想转行做社群运营,但是之前没经验,最近琢磨着建个群试试水,提前积累下经验。
基于这个背景,建群可以从自己了解的事情入手:

从兴趣出发。平时爱打羽毛球,那可以建羽毛球群。羽毛球只能在线下打,所以目标用户至少要对羽毛球感兴趣,且地理位置都在一个区域范围内。
从专业出发。职位是财务,那可以建财务群。目标用户至少有财务经验或者对财务感兴趣,至于其它条件,比如行业、职级等可以基于目的再做细化。

此处开始划重点:目标用户至少有3个共通属性,如果想打造高质量高活跃社群,成员本身最好也具有分享精神。
对社群成员的属性提出过“三近一反”的概念。

3近:① 地域相近 ② 兴趣相似 ③年龄相近
1反:指相互帮助却又存在冲突和协作的两方

“一反”非常重要,很多社群管理集中于把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却疏忽了“一反”,导致社群后期的生命力不足。
一个求职群内,都是求职者也不行。大家的问题都差不多,都在问问题,没有人解答,群内还得有面试官、HR、猎头、领导等这种用人方,话题才会有碰撞,群内才会有交流,才会在对话中有成长。
那么“三近一反”该如何应用呢?
以羽毛球群为例,社群成员地域锁定在小区或隔壁小区、兴趣为羽毛球、年龄25-35、性别为反,而且一定要注重男女比例均衡。财务群可以把地域锁定在北京、兴趣为财务、年龄20-30、工作经验为反。当然在面临真实的建群场景,结合建群目的,属性可以自由调配。
3. 能给用户提供什么?
站在用户的角度问自己:“市面上有那么多群,我为什么要加入你的群?”
豆瓣网技术副总裁耿新跃,从用户行为特点的角度,总结出的用户需求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需要了解用户。
之前在《如何洞察用户真正的需求?》一文中提到,通过了解用户的一天来了解用户。另外还可以关注用户朋友圈,看他们的视线都在哪里停留。
他们每天都在关注什么?信息来源是哪里?都关注了哪些公众号?
还有一种焦点小组访谈的形式,与用户面对面交流,获取数据库中没有,问卷调研也调研不到的信息。与用户直接对话,总能有意外发现。
4. 从何种渠道?

自有渠道:APP、公号、抖音快手等;
其他渠道:广点通投广告、异业合作等;
口碑介绍:用户觉得好,主动推荐给亲人好友。

另外还有一种和口碑介绍很像的的形式,叫产品功能的病毒性。两者稍微有点像,我说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大家就都明白了。

二、想明白了开始准备建群

前面说了那么多,终于可以建群了,跃跃欲试等不及了,但还得注意几个细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用户的进群路径是什么?
设计进群路径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①用户能不能看懂;②路径够不够清晰。
2. 进群前的话术引导
跟用户讲清楚你是谁?可以为他提供什么?他可以干什么?他不可以干什么?
要清晰得让用户明白,他可以干啥,不可以干啥,这样进群后他才不会懵,也方便以后管理。
如果是企业这种强运营的群,社群规则更重要,一定要在进群前就明确好。如果日后有用户触犯红线,还可以截图保命,让自己位于高地。
3. 进群后的欢迎仪式
很多社群把欢迎仪式搞得有点形式化。自我介绍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了让群友彼此认识,产生连接。
如果在前面建群的时候,没有按照“三近一反”把同一个圈层的人聚集在一起,就算自我介绍了也没太大用处,因为彼此之间没有产生价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把握住建群后的黄金时间

人和人之间留下第一印象的时间是30秒,而人与群之间,我定义进群后的24H。
(1)进群后的黄金24H
邀请用户进群的时候,时间一定会选在在某个(定期组织的)社群活动的前1天。
如果没有活动,会提前2天在群内组织一些微型活动,让社群提前活络起来,等新人进群后,想方设法给新人留下社群值得留的感觉(错觉)。
(2)进群后的黄金7天(30天)
为了保证社群长期活跃,需要定期组织一些社群活动。比如每周一次的线上话题讨论,每月一次主题直播/公开课。这两种形式我都策划过,对于社群的活跃还是有价值的。
说在最后:在社群成立之初,一定要控制群成员人数和质量。
引申到社群上就是先保证服务产品和用户契合后,再搞流量搞增长,然后找到模式再搞规模化。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ywaw/article/details/10763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