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part3)--做梦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活模式不被现实和常识所威胁

摘抄书中论点,不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自卑与超越

  • 我提倡生命在于合作,我认为心理治疗实质上就是合作行为的运用和检验。只有我们真正关心他人,对与他人的合作感兴趣,我们才可能获得心理治疗的成功。
  • 记忆是不会说谎的,记忆也是人的所有心理现象中最能反映真实自我的一个。记忆有助于个体更高效地认知自我,更准确地解决周围环境的意义。记忆不是偶然存在的,只要存在,就有意义。所以不管记忆清晰还是模糊,近或远,都可以给一个人的成长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 首先,童年记忆已经有了个体人生态度的痕迹,所以我们从中可以找到个人生活模式的根源和表现方式。此外,童年记忆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兴趣点,我们通过兴趣点,可以摸清他的大致生活目标和态度。所以童年记忆对一个人的职业指导有着重要的价值。
  • 透过童年记忆,我们也可以捕捉到孩子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此前提到过,记忆内容的正确性,并不是重要的事情。记忆的价值在于,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自我定位.
  • 所有的记忆都有启发性,但最有价值的要属一个人的最初记忆,就是一个人可以回忆起的最早的事情。最初记忆可以折射出他生活态度的雏形,让我们了解到他将什么作为自己的人生起点。
  • 大部分人都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最初记忆,但也的确会有一些人针对最初记忆闭口不谈,或者自己搞不清哪件事情是最初记忆。我往往会将这个作为分析的一个入口。因为他很可能不想让人了解他的生活态度,或不愿与人合作,所以才会闭口不谈或混淆事件。但大部分还是将最初记忆作为单纯存在的事件,并不认为这个童年的记忆开端对于自己的人生态度会有什么预测价值。他们看不到最初记忆会反映出的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其对环境的看法。
  • 人们在梦中的预测能力远不及人们清醒时候的预测能力,从我开始研究梦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梦境中的人的思维并没有清醒时理智,甚至更加混乱和难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发现,梦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和未来有一些关系。
  • 一个人的感觉是和他的人生态度保持一致的。梦中的思想和清醒状态的思想之间并没有很大的悬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他们的差别就是做梦的时候现实中的一些关系被搁置了。然而,梦并没有脱离现实。如果白天我们想着某件事,梦中也会想着同样的事情。当我们睡觉时,我们仍和现实有一定的联系。比如我们睡觉时为了不让自己摔下床来会做出各种动作,这也是和现实相连的。一位母亲可以在吵闹的街上睡着,但是如果她的孩子有什么细微的动静,她都会马上醒来。这也说明,我们在睡眠状态也是和外界有接触的。然而,虽然感官还有知觉,却已经被弱化了,所以和现实的联系就减少了。在梦中我们是一个人,现实生活的压力,社会的要求都不再对我们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 做梦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活模式不被现实和常识的要求所威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想用公认的常理去解决某个问题,那么他就会在梦中表现出来,引起某种让他坚定自己想法的感觉。
  • 当梦醒了以后,我们留下的只有感觉,那这种感觉又对常理有什么影响呢?梦和常理是对立的。我们发现,那些不愿意被感觉所控制的人,他们更依赖科学严谨的方法行事,这种人就很少做梦,甚至不做梦。
  • 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做事,喜欢另辟蹊径。合作能力差的人是不屑于事事都按常规做的。他们希望避开现实的要求,因此常常做梦。
  • 我们可以得知,梦是想在个人生活模式和他当前问题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的一种企图。生活模式决定了梦的内容,它可以引起人们的某种有利于生活模式的感觉。一个人在梦中的表现也是他人生态度的体现。不管是梦中还是现实中,一个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是一致的,但是梦对我们的生活模式提供了支持和维护。
  • 每一个梦我们都是在自我陶醉、自我催眠。它的目的就是引起我们的某种感觉,这种感觉能为我们清醒状态时候想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支持。
  • 对于梦的解释都是属于个人的,我们不可能用公式来解释符号和隐喻,因为梦是生活模式的产品。
原创文章 319 获赞 599 访问量 13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37422217/article/details/10601506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