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笔记(part5)--名望的特性就是阻止我们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彻底麻痹我们的判断力

摘抄书中论点,不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书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

  • 在所有社会阶层,从最高级到最低级,一旦人不再是孤立状态,他就会立刻处于某个领袖的领导之下。大多数人,尤其是群体当中的人,除了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外,对任何问题都不具备清晰、理性的想法。他们没有能力自我引导。领袖就成为他们的向导。在紧要关头,报纸杂志可以取而代之成为向导,尽管不是那么合格,但至少它们为读者制造出观点,向他们提供现成的套话,让他们免于推理。
  • 我们可以将这些领袖划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类。一类人精力充沛、意志坚强,但不够持久;另一类人比前者罕见得多,他们拥有既坚强又持久的意志力。前者粗暴、勇敢、鲁莽。他们尤其适用于领导突然发起的bao|动,带领群众冒死相拼,将新兵一夜之间改造为英雄。但是,尽管这些领袖有着强大的能量,可一旦令他们兴奋的事件过去,这种能量就无以为继。回到日常生活中后,曾经充满活力的英雄们,往往表现出最令人吃惊的弱点。他们似乎无法在最简单的环境下思考和驾驭自己的行为,尽管他们曾经能如此自如地驾驭他人。这一类型的领袖只有在自身不断受到刺激和带动,始终有高于他们的人或观念作为引导,有既定的行动路线可以遵循的情况下,才能够发挥作用。
  • 做出纯粹而简单的断言,不加任何推理和证明,这是让观念进入群体头脑的最可靠方式之一。断言越是简洁明了,越显得缺乏证据和推论,它就越具有权威。所有时代的宗教书籍和法典,总是诉诸最简单的断言。捍卫某项zheng|zhi事业的政|客,靠广告推销产品的厂商,都深知断言的价值。
  • 名望可能包含的一些感情,可能是赞赏,也可能是畏惧,这些感情有时候是它的基础,但它也完全可以不需要它们而存在。最大的名望属于那些死去的人,那些我们无需再惧怕的人,比如亚历山大、恺撒、穆罕默德。另一方面,有一些人物或传说是我们不喜欢的,比如印度地下庙宇里的那些奇形怪状的神灵,可在我们眼中,它们也具有巨大的名望。
  • 获取的名望,或叫人为的名望,是更为普遍的。只要一个人占据一定的位置、拥有一定的财富,并被授予一定的头衔,他就具有名望,不管他自身是多么没有价值。穿着军装的士兵、身披法袍的法官就总能令人敬畏。帕斯卡尔曾非常确切地指出过法袍和假发对于法官的必要性。没了这些东西,他们起码损失四分之三的权威。有了这样的头衔,无论是巧取还是豪夺都变得容易许多。
  • 名望的特性就是阻止我们看到事物的原本面目,彻底麻痹我们的判断力。人们对一切事情都想要一个现成的观点,群体总是如此,个体也常常难以免俗。这些观点的成功与它们是对是错全无关系,它们只依靠名望而存在。
  • 名望的产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成功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人只要成功了,一个观念只要被接受了,就能因此而免于质疑。成功是名望的重要基础,其证据就是,名望几乎总是随着成功的消失而失去。昨夜还被拥戴的英雄,一旦遭遇失败,第二天就会迎来人群的嘘声。曾经的名望越大,群众的反应就越激烈。跌落神坛的英雄变成了同类,群众就会向这个曾令自己俯首帖耳的昔日权威进行报复。
  • 没有了成功,名望就会骤然消失。当然,它也可能在质疑中消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方式。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是确定的。受到质疑的名望已经不再是名望。能够长期保持名望的神灵或人,都从不允许质疑。为了让群众信仰,就必须始终与他们保持距离。
原创文章 319 获赞 599 访问量 13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37422217/article/details/106095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