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英才遭天妒——拉马努金

     

                                                                                                                                          

 如果你在数学界无所事事,那么翻翻拉马努金的研究笔记,证明一下他凭灵感记录下来的数学公式,可以发表在《拉马努金数学杂志》上,说不定能让你学界淘金,体会到民科对科学的重要性而不纠缠于出身。如果你是门外汉,不妨看电影电视时注意一下数字,说不定就隐藏着某种奥迷,比如1729,就被称为哈代-拉怒努金数,是纪念这位不同寻常的天才的。在探访病床上的拉马努金时,哈代的出租车号码是1729,哈代对拉马努金说,那是一个单调的数字,希望那不是坏的预兆,拉马努金回答说,那不是一个平凡的数字,因为它是最小的可以以两种形式分成两个立方数的数字。你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理解拉马努金的说法,而他几乎就在一秒钟内找到该数的数学特性。这就是拉马努金,一个超凡卓绝的数学天才……

                              

      在民科或者科学疯子中,拉马努金无疑是最杰出的人才之一,他是如此杰出,在他的时代里,科班出身的杰出学者只能仰他——他远远地超越了他的时代,在一百年后,他仍然在数学界占据着领先地位。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是一个典型的民科、科学疯子。他的正式最高学历是大学未毕业,虽然后来获得了剑桥学位,却走的是后门,他是连大学文凭都未取得的差生,他如此热衷于数学,为之他在学业上三心二意,在生活中潦倒困窘,即使是有机会,也会因之丧失。他是一个只知数学而不知其余的疯子。

       就数学天分而言,数学界把拉马努金归类于大数学家高斯以及欧拉行列,他的数学界伯乐与导师、著名英国数学家哈代据说这样评定他,如果说拉马努金的天分是100分的话,哈代只有25%,他的合作者李托伍德30%。他们两人在数学界的地位可不低,丹麦数学家波尔曾说,在他们的时代里,英国数学界除了哈代,就是李托伍德,还有哈代-李托伍德。19-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德国的希尔伯特也只得了80分,希尔伯特是多个数学领域的开创与奠基者,许多学者沿着他指引的方向成名成家。用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来对比,华罗庚可能有20%,而陈景润有15%。华罗庚相当于拉马努金的缩小型中国版。

      在2012年,拉马努金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因为有美国数学家宣称证明了他在几乎100年前临死之际在病床上所写出来的公式,能有助于解释物理学界最大的挑战之一:黑洞。该项研究公布在佛州大学主办的拉马努金数学会议中。拉马努金在死后逐渐获得了认可与荣誉,印度在2011年宣布他的生日12月22日为数学节,而出色的年轻数学家可以获得拉马努金奖,获奖年龄32岁截止,以纪念在32岁就英年早逝的这位数学天才。

       拉马努金旷世奇才遭天妒,很难想象如果拉马努金的生长环境与生活境遇允许他全心致力于数学研究而且活到七八十岁的正常寿命,他在一生中可能会获得怎么样的成就。他的不少数学研究成果都可能是在食不裹腹,忍饥挨饿的状态中做出来的。贫穷困窘的前半生可能是他生命盛年终结的根本原因,他可能死于结核,也有怀疑他死于吸虫病。

       拉马努金1887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在他之后,三个弟妹都未能活满周岁。拉马努金的数学天分从小就得到表露,在11岁时就让在他们寄宿的两个大学生教无可教,借他一本数学教科书了事,而他在两年内就吃透了该书,还发明了自己的许多公式。拉马努金专攻数学,所以他不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实际上他是一个坏学生,他如此不爱上学,一度父母还得借助于警察来监管与恐吓他,让他继续学业。

      在1903年,拉马努金据说通过系统地学习英国数学家卡尔所编的《纯数学纵览》而激活了其数学天才,该书收集多达5000个公式,他依靠着简介一一验证并提出了不少自己的公式。这本书是他从图书馆借来的。

      1904年他在中学毕业后获得了库姆巴科纳姆政府艺术学院的奖学金资助,但进大学后他偏科太严重,独擅数学,大部分其它课程都不及格,以至于最终丧失奖学金,因家贫难以为继,他于第二年就退学了。在1906年拉马努金试图考入金奈大学,结果只有数学合格,其它科全不及格,只能灰心而去。

       无业流民拉马努金继续沉迷于数学研究,靠朋友周济与借贷度日,在1909年他屋漏偏逢连夜雨,病重开刀,随后他妈给他找了一个童养媳,年仅10岁。成家后的拉马努金仍然不务正业,成天沉溺于数学中,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没忘也没得吃的。1911年拉马努金在印度数学协会会刊上发表了针对伯努利数的研究论文,他的数学天分逐步得到印度数学界一些人士的认可。意识到他不可能获得大学奖学金得到科班出身,他开始务正业,寻找工作,通过数学界学者的介绍,他获得了金奈总会计师办公室临时工的第一份工作,开始养家糊口。次年他得到了金奈港务局会计办公室职员的正式职位,家境可能稍有改善。

       在1913年,拉马努金象所有的民科、科学疯子一样,开始了寻求学术界认可的过程。他给众多的数学界名人的自我介绍中包括三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数学家,他终于遇到了他的学界伯乐,此后的导师与合作者哈代,另外两位把他当疯子没理他,但哈代肯定了他的部分研究结果。哈代试图让他到英国研修,但因为他母亲的阻拦,他起初未应允。哈代的极力推荐让他获得了金奈大学为期两年资助,次年他获得母亲的支持进入了剑桥大学,开始了与哈代、李托伍德的长期合作。

       哈代与李托伍德发现他们接到手里的是一个烫手山芋,没有正式教育的拉马努金可不是那么好教的,李托伍德试图给他补课,但往往在教授过程中会因为拉马努金爆发出来的新思维新主意而迅速地转移焦点,不能达到教授目的。在哈代的特别照顾下,拉马努金在1916年获得了剑桥的研究(硕士,后改称为博士)学位。两年后,在充分认识到拉马努金的数学天才后,英国数学界满怀热忱地推荐他成为皇家学会会员,他是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拉马努金时来运转,在频繁爆发的创造力背后,是他日益衰弱的健康状态。显然,对数学痴迷的拉马努金不太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远在异国他乡,坚持素食,再加上一战使得国内物质紧张匮乏,拉马努金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虽然他在1918年成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士,获得了随后6年的研究资助,他于1919年回到了印度,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在回到印度一年后于1920年4月26日辞世。

       拉马努金有一颗不同寻常的数学头脑,对于绝大多数数学家而言,他如果获得他那些先知卓见是一个不可破解的迷。他不遵从一般人的思维逻辑进行数学研究与计算,他留下来的大多数成果都缺乏经典的推理步骤,这是为什么开始时数学家们对他的公式不感兴趣的原因,其实哈代对他的东西在开始也不以为然,但是,哈代认为它们的精巧神迷让他直觉地觉得它们只能是对的。那么拉马努金是如何随意获得这些超人的灵感与直觉呢?他说,那来源于神在梦中的启示。

       拉马努金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他的神祗愿意给予他世界之迷,却吝于生活上的支持,数学天才一度靠施舍度日,连手术都是别人看着可怜,免费做的;在他境遇改善,得到认可,终于可以无忧无虑地追求数学时,正当壮年的他却英年而逝,让人唏嘘神的大方与吝啬,命运之崎岖坎坷。

发布了29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11 · 访问量 52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hehec2010/article/details/9969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