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人工智能 的思考

               

        (一点点想法和思考)

      “人工智能”,窃以为是计算机科学最引人入胜的一个方向,可惜的是我们还没能看到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就像网易公开课对“斯坦福机器学习”课程的描述一样,“人工智能”似乎遇到了一个瓶颈。虽然如你所见,似乎智能化在ios上的siri之后越来越接近人们的生活了,但其实本质上并没有任何的突破。张钹院士有这样一个比喻“人类的技术发展正如同开门,当我们找不到这扇门的钥匙时,如果能够有一块砖头,我们多半会抄起砖头将门砸开。”现在的“人工智能”就是这样一块砖,至于砸开砸不开,那就很难说了。

       对这个问题国内外似乎有普遍的认识,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models are useful. — George Box,其实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并没能找到人工智能的key,而是在用一些其它方法让程序看起来比较智能。再罗列一个东西吧,是网上看到的十大实验(?)之一:

       开始学习机器学习也有半年了,要说感受就是excited &  disappointed,excited是因为终于知道了一些人工智能的算法并且编了一些码跑起来,disappointed是因为我看不到这块砖砸开人工智能之门的希望,虽然"机器学习无疑是最有希望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向之一"。

       今天拜读了图灵的里程碑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在感叹图灵真是天才之余,着实认真思考了一番。图灵反驳了很多观点,其中我觉得由为有意思的一句话是“According  to the most extreme  form of this view the only way by which one could be sure that a machine thinks is to be the machine and to feel oneself  thinking”,即是“你若要肯定一台机器是否能思维,唯一的途径就是成为那台机器并且去感受自己的思维活动。”这当然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也使“人工智能不存在”这个观点很无力。人工智能感觉就像外星人一样,你没法否定它的存在的可能性,可是谁都没见到过~~~~~甚至我们连一个“声称见过”的人都没有……

       图灵在论文里描述的Learning Machine和现在机器学习的思路很类似,(也许这就是来源?我孤陋寡闻了?),至于这样是否能创造出真正的人工智能,图灵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当原子堆很小时是不会产生链式反应的,但如果原子堆足够大了之后就会因为一个中子的轰击产生核裂变。图灵把一个想法比作中子,而人的思想比作原子堆,有一小部分思想处于超临界状态,进入其中的想法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想法,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也就是智能,那么是否有一天这样一个“学习机器”也能进入超临界状态而产生人工智能呢?-----我想除了时间没谁知道答案

       人工智能,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我就不赘述了,各种科幻大片已经做了足够的渲染,现在的关键是在这个人工智能的瓶颈期,五花八门的想法随之而来,比如说对统计学方法批评的有,支持的也有。下面谈一点拙见:是不是我们应该像上面那句长长的英文说的那样“换位思考”一下,这样的换位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噢,电脑看到的图片是一个矩阵的数字”这样,而是尽量彻底地去换位,思考一下它能感觉到的数据是什么、它的方向感、它的位置感等等对于思考很重要的东西,(这只是我粗浅的想法=囧=,有点扯,见谅,跳过吧)

        就像图灵论文结尾时所说的

            We can only see a short distance ahead, 
            but we can see plenty there that needs to be done。

        很遗憾,我们似乎还在图灵的short distance里,真的希望有朝一日能有真正的人工智能诞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4943626/article/details/897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