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组织行为学》_12怎样让员工快速融入群体?

12讲 合群:怎样让新员工快速融入群体?


  1. 传统团建的问题
  2. 非正式组织的中间人作用
  3. 如何打造“非正式”

划重点
1)非正式组织在个体融入群体过程中,承担了红娘的作用
2)互联网技术让建立非正式组织的成本降低了,这点可以成分利用


1. 传统团建的问题


我的思考

缺点:

  1. 财:传统团建成本开支大
  2. 人:相互促进联系效果不强,比如内向的人,反而会使得整个气氛不好
    优点:
  3. 相互联系大大加强,团建结交友谊。增强凝聚力。
    2.财: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可能会为公司提供更好的效益,所以投资回报率还可以。

组织行为学不关心团建有没有用,而是关心背后的逻辑断点。断点在哪?



问题出在哪?

一点是“官方组织” 第二点是“非自愿”
正式活动,列入预算,考虑投入产出比 不会询问每一个新人的意见

2. 非正式组织的中间人作用


组织或者团队就相当于一个社会网络。合群,其实就是个体加入社会网络,被接纳、认可的过程。团建某种意义上就是想加速这个过程。


美国学者通过对照试验发现,有一个关键环节的作用被忽视的,那就是小型社会网络的作用。他发现新员工不是一下子就被所有人接受的,而是先通过某一个,或者几个人配对儿,组成相对整个网络而言的一个小型网络,然后再依靠这个小型网络打入大群体,完成合群的过程。

实验发现,人类很神奇,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自主判断,和谁组件这种小型社会网络效果最好。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6070336 查看本文章

这有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由个体自发启动 二是所处的环境不能太正式
   

“小型社会网络”偏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称之为“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在个体融入组织的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中间人的角色”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JOB杂志上,全世界范维内组织行为学最高的期刊。

3.如何打造非正式?


--为什么组织行为学在十年前才开始关注非正式组织这样促进新人融进团体?

--因为原来个体融入组织基本是自然发生的,很难人为干预。
现在不一样,线上社交网络的出现,让管理者可以用比较小的成本介入其中,加速这个过程


1)第一个做法,有点像相亲。
要求员工在微信群里备注标签,比如 Tom 瑜伽 漫画 小提琴 ,新人来了可以迅速找到兴趣相同的人。
2)有人的公司开发“雅典娜广场”,空闲时登陆上线,联系朋友。

以上两点都是非正式的。管理者有时必须花心思把好意隐藏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我的习得总结


非正式空间的搭建可以使得新人更快地融入整体。作为个体,相比较于正式的会客厅,我当然更倾向于随时可以进出的第三方空间。

管理者能够想到这里,也算是为员工考虑。不过,当我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时候,才发现这些措施的背后是一个学科在研究,也就是说,还是那句话,你的顿悟,不过是人家的基本功。因此,管理者需要扩充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与体系。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

***

所以,本文 的标题是怎样让新员工快速融入群体?

需要的做法是提供非正式组织,结合文章的留言,更多的管理层是添加了组织的规则在里面,也就是说,不能完全地放开成为非正式组织。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hizheng_Li/article/details/894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