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场技术演讲-总结:1、演讲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目录

 

背景

沟通的本质

演讲的目的

演讲的主线

相关材料的准备

我需要逐字稿吗?

幻灯片设计原则

刻意训练

关于演讲前的焦虑和紧张

演讲与软件研发


背景

作为一个从事6年的软件开发人员,一直关注于相关技术的延续性。可以说对某些技术的应用模式及在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中,也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踩过坑。假如让我向团队做一场相关的技术演讲或者分享会的话,总是有一种开口不知道说什么的感觉。鉴于此,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极客时间上学习了《如何做好一场技术演讲》的课程,希望纠正以后的技术分享中的坏习惯(紧张、主题杂乱等)。

文中开头,首先列举了一些数据和案例:

新东方老师授课以妙趣横生、言语幽默、段子丰富著称,于欢乐之中就让你记住了很多单词和用法。而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讲课背后的付出是:每10个小时的课程,需要撰写逐字稿和练习的时间长达6个半月;

TED演讲者通常提前数个月开始准备,TED会安排专业的团队进行指导和排练。

从以上的数据和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精彩演讲成功的秘诀在于精心的准备+刻意训练。

沟通的本质

沟通的本质就是让对方轻松地弄明白他原来并不知道的东西,更进一步,让对方通过自己已经懂的知识理解他原来并不懂的东西。

演讲的目的

演讲最重要的就是主题,多以首单其冲,需要明确自己的主题,这里需要弄清楚,听众的组成是什么样的?参会人员对这个领域、技术的了解程度?他们想听什么?最关键的是通过本次演讲,给听众带来什么价值?

演讲的主线

在明确了演讲主题之后,就需要设定好演讲的主线,对于技术类的分享,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

Who-What&When-Why-How-Future-Recap

  • Who:自我介绍,让听众了解自己,建立连接;
  • What&When:今天要分享的主题,通过简短介绍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好奇心;
  • Why:为什么要做这个架构改造、技术升级,整个项目的背景是什么样的,结合对听众的了解,做特定的介绍;
  • How:深入浅出3~4个最核心的内容点,当然为了全面性,你可以都罗列出来,但介绍的重点建议控制在3~4项;
  • Future:让大家了解你未来的计划,你对技术趋势的看法等等;
  • Recap:对今天的主题再做一个回顾,让听众加深对核心内容记忆。

相关材料的准备

在实际的工作中,项目往往是复杂的,往往项目做完了,信息比较零散,一下要总结的这么有条理和全面很难,包括哪些是最值得分享的内容也不是马上就能全面列出来的。

文中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

1、使用wunderlist APP建一个新的列表,类似Scrum里面的backlog,任何时候自己想到值得分享的内容都丢进去,包括收集到的数据、文档、代码片段等等;

2、在跑步的时候思考问题,常常会冒出一些新的灵感,可以参考《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当你的backlog越来越丰富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梳理这些case,一方面整理自己的思路,调整主线,另一方面看如何把这些case分布到主线的每一个环节,或者舍去。这个环节是持续进行的,任何时候觉得有新的idea或得到了新的反馈,都可以进行调整与优化。

我需要逐字稿吗?

对于初次演讲,或者特别重要的演讲场合,如果想让演讲效果更好、避免紧张一时不知如何表达,逐字稿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帮助。使用逐字稿,要避免照本宣科,最好记忆重要的关键词,慢慢体验现场的感觉,跟着感觉走,根据实际情况做临场发挥,越来越放松和自我。

幻灯片设计原则

多少页幻灯片合适?需要结合前面的演讲模式来说:

  • Who:1页
  • What&When:1~2页
  • Why:1页
  • How:展开3~4点,每点2~3页
  • Future:1页
  • Recap:1页

基本控制在15~20页的范畴,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比如为了增加数据对比展示的效果等。

对于技术分享,不太建议大量采用交互式的幻灯片,每句话一张幻灯片,频繁上下文切换,容易让听众分心。而很多复杂的技术逻辑很难再精炼到每页一句话的同时又能让听众容易理解,这样会导致听众无法跟上节奏。

对于幻灯片的内容,建议减少大篇幅的文字,用最精简的文字加上图标来展示,不仅使得幻灯片清晰明了,也不会让听众觉得照本宣科,通过keyword给自己提示,适当地做一些临场发挥会更好。

平时听语音信息的速度比看文字的速度要慢很多,而阅读文字又比从一个图获取信息要低效。尤其在技术分享中涉及复杂逻辑和架构时,更需要注重图表来提高沟通效率,往往能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经过主题、主线、backlog、幻灯片、逐字稿等精心准备,终于进入下半场:刻意训练。

刻意训练

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作者主要介绍了以下几种常见的方式:

一、找安静的地方,自我练习。

二、请信任的朋友来试听。

三、公司内部试讲。

四、冥想。

刻意训练不等于重复训练,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根据反馈不断进行迭代改进。

综合前面所说的精心准备+刻意训练的整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关于演讲前的焦虑和紧张

在大型技术分享会之前,可能会有焦虑,演讲过程中会有紧张,那么如何来克服呢?

一、紧张和焦虑感是普遍存在的,并非自己独有 ;

二、要提前熟悉场地,看看演讲场地的环境,了解听众座位的布局;

三、现场与听众进行一些互动,或者准备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幽默段子。

演讲与软件研发

如上图所示,回顾软件研发的流程与前面提到的演讲前的准备步骤,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近年来最流行的敏捷开发与Scrum,重点都是前面提到的刻意训练,然后根据反馈再进行优化,试讲过程则对应了灰度上线,真正演讲的时候就是上线,发布生产环境。


所谓的优秀,都是刻意训练和长期的积累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来的,大家往往只看到短时间内惊人的爆发力,却忽略了其背后的付出与努力。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2068483/article/details/8824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