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阅读笔记:ArcFace: Additive Angular Margin Loss for Deep Face Recognition

论文阅读笔记:ArcFace: Additive Angular Margin Loss for Deep Face Recognition

Tags:Deep_Learning_基础论文


本文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论文地址
  代码地址
  参考博客

  本篇论文来自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2018年CVPR,论文参考AmSoftmax进行优化,提出了ArcFace/Insight Face。


主要思想


  论文从三个方面讲解了ArcFace/Insight Face,即从训练数据集的大小与精准程度、网络结构与设置、损失函数的设置三个方面进一步让同一个人的特征距离更小,不同个体的特征特征距离更大。
  


算法原理


  这里,我们主要研读损失,如果关心网络结构,可以自行阅读论文。
  论文推导了ArcFace/Insight Face。首先,偏置为0,权重归一化,得到SphereFace的A-Softmax:

L a n g = 1 N i log ( exp ( x i cos ( m θ y i , i ) ) exp ( x i cos ( m θ y i , i ) ) + j y i exp ( x i cos ( θ j , i ) ) )

  接下来,根据特征归一化,得到NormFace,以及AM-Softmax:
  
  
  
  最后,考虑到角度距离比余弦距离对角度的影响更加直接,于是得到ArcFace/Insight Face:
  
  
  
  
  


实验结果


  
  截止当前(2018年3月),是MegaFace榜第一,达到了98.36%的成绩,但是因为作者对动了MegaFace中的数据,将FaceScrub与MegaFace1M干扰项中重叠的部分去除了,(这也就是表中R的含义),因此不能体现该算法对其他算法有绝对的优势。


总结


  ArcFace/Insight Face采用了直观的角度度量方式。改进不太明显。


代码实现


  可以参考github代码,实现是MxNet,因此我们这里不详细阅读。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0579901/article/details/81237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