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书笔记

这算是一本非常有名的畅销书了。因为它畅销书的性质,让我开始有些不想看它。放在书柜里呆了几个月,是最近看《穷查理宝典》时查理芒格提到了这本书,让我想起这本书还躺在我的书柜里。赶紧拿出来快速的看了一遍。

书里列举了七个施加影响力的原理。其中一些,根据生活中的经历,我有过差不多的感悟。比如服从权威,从众行为,稀缺事物的高价值。另外一些,则是我没有清楚地想明白的,虽然我曾许多次的被这些原理影响。

七种影响力武器

1、对比:
两种事物,如果有着明显的不同。当同时出现时,人内心倾向于增大两者的不同。比如,两件商品,一件很贵,一件更贵。虽然第一件商品很贵,但是和更贵的那件商品同时出现时,就显得比较便宜了。同样,那件贵的商品也显得更贵了。如果我们想说服人们认为物体A拥有C属性,那么我们只需要拿出拥有相反属性的B物体,在B的衬托下,A物体的C属性会更加突出。

2、互惠:
施加恩惠,让人们产生亏欠的感觉,然后再提出要求。当他人给与自己好处时,人是会产生回报对方的倾向的。收了好处而不回报会让人过意不去。即是对方的恩惠是强行给与的,人们还是容易进入这样的陷阱。

讲一个我学生时期旅游的故事。那时候我应该是14、5岁。在某个商业中心,突然被路旁的人叫住,往我手里塞风车。嘴里说着:“来,这个风车送给你,拿着吧。”突然的礼物让我来不及思考,我慢吞吞的接受了礼物。接着,这个人告诉我,他们是旁边商店的推销人员,希望我能去参加他们的免费体验活动。也许是之前接受了礼物,同时也由于这是个免费活动,我便傻傻的跟了过去。到了要我交钱,我才反应过来都是骗子。我于是掉头就要走,那人看我不上当,赶快过来把我手上的风车要了回去。下次遇到这样的人,我一定要在收了礼物之后大大的感谢对方,然后心安理得的把东西拿走。

施加恩惠的一种变形是进行让步。就是首先提出一个你一定会拒绝的要求,然后让步提出那个原本想要提出的要求。因为对方进行了让步,自己会出于表示回报的心理同意对方的请求。

3、一致性:
人的行为和思想需要保持一致性。没有这样的一致性,人内心就会有持续的冲突感。因此,虽然人一般总是会跟从自己的思想进行行动。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进行的行为,人们会为它们找出理由,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这听上去很可笑,但是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如果人们不去合理化自己的行为,那么心理上就会收到自责、负罪感、沮丧的折磨。

4、社会认同:
人在执行决策时,会受到其他人意见的影响。人习惯于跟从其他人的行为。同时,跟我们越相似的人,对我们产生的影响越大。

5、喜好:
自己的朋友或者喜欢的人对自己有更大的说服力。对于陌生人之间的场合,产生喜欢的要素有外表魅力、相似性等。作者认为人们普遍低估了长相给人的优势。

6、服从权威:
7、稀缺性:

思考

本书讲的几个心理学原理,概括来说,都属于心理的自动行为模式。自动行为模式会因为触发特征而触发。自动行为模式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之所以动物会进化出各类自动行为模式,是因为这样的模式对生存有益。所以自动行为模式大部分时候是准确的,只是面对人类的狡猾,自动行为模式可能会被欺骗。

现代社会,自动行为模式也是很有用的。因为面对繁重的工作,人无法详细的分析每个任务并且给出最优选择。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就是跟着感觉走。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人应该分清楚重要的和次要的任务,只要对于最重要的选择,我们不犯错误,不被欺骗,就可以了。

另外,这让我想到了地域歧视,种族歧视,以及其他将人打上标签的行为。这我看来也是一种有用的行为模式,因为人的时间精力都很宝贵,而两个人要真正互相认识,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简单的打标签的行为成为了高效的选择。这样想,让我再次理解了一些人们的行为。我相信存在必有合理性,那些被认为是不合理的行为背后,往往存在着合理的解释。学会理解,而不是一味排斥。我不是说对人打标签的行为是正确的,我是觉得这些行为背后如果有合理的逻辑,那么它们必将长期的存在。所以,我们应该接受人们有时候狭隘的偏见,学会粉饰自己,避免被这样的偏见伤害。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vincent_hbl/article/details/80696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