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F功率优化的系统误码率matlab仿真

目录

一、理论基础

二、核心程序

三、仿真结论


一、理论基础


       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流。在通信系统中,误码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反映了系统传输信息时出错的概率。因此,在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时,需要对误码率进行仿真和分析,以便评估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AF功率优化和QPSK调制解调的通信系统误码率仿真方法。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了通信系统中的误码率和AF功率优化的基本概念。接着,详细介绍了QPSK调制和解调的原理和过程。然后,阐述了误码率仿真的方法和步骤,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和分析。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展望。

二、误码率和AF功率优化

       误码率是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它反映了信息传输时出错的概率。误码率通常用比特误码率(BER)来表示,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误码比特数与总比特数之比。误码率越低,通信系统的性能越好。

       AF功率优化是一种通信系统优化方法,它可以实现在保证系统传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省功率。AF功率优化的基本原理是在每个节点上选择合适的功率分配方式,使得整个系统的传输质量达到最佳状态,并且功率消耗最小化。

三、QPSK调制和解调

       QPSK调制是一种常用的数字调制技术,它可以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以便在通信信道中传输。QPSK调制的原理是将每两个比特组合成一个符号,然后将符号映射到一个特定的载波相位上,形成相应的调制信号。具体来说,QPSK调制将四种相位状态($0^\circ$、$90^\circ$、$180^\circ$和$270^\circ$)分别映射到四个符号(00、01、10和11)上,如图1所示。
       QPSK解调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重新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QPSK解调的原理是将接收到的信号分为两路,分别与两个正交载波相乘,然后对结果进行积分,得到两个样本值。通过比较这两个样本值的大小,就可以确定接收到的符号是哪一个。具体来说,如果两个样本值都为正,那么接收到的符号是00;如果第一个样本值为正,第二个样本值为负,那么接收到的符号是01;如果两个样本值都为负,那么接收到的符号是10;如果第一个样本值为负,第二个样本值为正,那么接收到的符号是11。

四、误码率仿真

        误码率仿真是一种通信系统性能分析方法,它可以用于评估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误码率等性能指标。误码率仿真包括两个主要的步骤:信道建模和误码率计算。

       信道建模是仿真的第一步,它用于模拟通信信道中的干扰和衰落等影响。常用的信道模型包括AWGN信道模型、瑞利信道模型和高斯信道模型等。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AWGN信道模型进行仿真。

      误码率计算是仿真的第二步,它用于计算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比特数和总比特数之比。误码率计算的精度取决于仿真的次数和每次仿真的数据量。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多次仿真,并取平均值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MATLAB软件进行误码率仿真。具体步骤如下:

      生成随机比特序列。首先,需要生成一组随机的比特序列,作为发送端的输入。可以使用MATLAB中的rand函数或randi函数来生成随机数,然后将其转化为二进制比特序列。

       进行QPSK调制。将生成的比特序列进行QPSK调制,得到调制信号。

       添加高斯白噪声。模拟通信信道中的噪声干扰,使用MATLAB中的awgn函数向调制信号中添加高斯白噪声。

       进行QPSK解调。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QPSK解调,得到解调后的比特序列。

       计算误码率。将发送端的比特序列和接收端的比特序列进行比较,统计出发生错误的比特数和总比特数,然后计算误码率。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仿真。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多次仿真,然后取平均值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二、核心程序

clc;
clear;
close all;
warning off;
addpath(genpath(pwd));
 

fprintf( 'AF仿真\n') ;
%产生随机序列
N=120000;
maxsnr=40;
BerSnrTable1 = zeros(maxsnr+1,3);

for SNR=0:maxsnr
    SNR
    BerSnrTable1(SNR+1,1) = SNR;
    BitTx=floor(rand(1,N)*2);
    %星座图映射,QPSK
    SymQpsk=QpskMapping(BitTx);
    SymQpskd=[];
    M=length(SymQpsk);
    %噪声能量(已归一化)
    zsnl=sqrt(1/(10^((SNR)/10)));
    %==========================================
    for i=1:M
        %生成服从瑞利分布的信道系数
       H0=(randn+j*randn)/sqrt(2);
       H1=(randn+j*randn)/sqrt(2);
       H2=(randn+j*randn)/sqrt(2);
       
       %生成加性高斯白噪声
        N0=zsnl*(randn+j*randn);
        N2=zsnl*(randn+j*randn);
        N1=zsnl*(randn+j*randn);
        a=abs(H1);
        G=sqrt(2/(4*a*a+3*zsnl*zsnl));%E0=4/3,E1=2/3,根据<无线合作分集网络中的资源分配研究>
        %接收信号
        R1=H0*sqrt(4/3)*SymQpsk(i)+N0;
        R2=H2*G*(H1*sqrt(4/3)*SymQpsk(i)+N1)+N2;
        %信号合成
        S1=conj(H0)*sqrt(4/3)*R1/(zsnl*zsnl);
        S2=conj(H2)*conj(H1)*sqrt(4/3)*G*R2/(zsnl*zsnl);
        SS=S1+S2;
        %解调
        dh = [1+j -1+j -1-j 1-j]/sqrt(2);
        D1=abs(SS*[1 1 1 1]-dh).^2;
        [minScale1 positionmin1]=min(D1);
        SymQpskd=[SymQpskd dh(positionmin1)];
    end
    BitRx=QpskInverseMapping(SymQpskd);
    [Num,Ber]=symerr(BitTx,BitRx);
    BerSnrTable1(SNR+1,2) = Num ;
    BerSnrTable1(SNR+1,3) = Ber ;
end

figure(1);
semilogy(BerSnrTable1(1:4:maxsnr+1,1),BerSnrTable1(1:4:maxsnr+1,3),'b-o');
up2117

三、仿真结论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csss22/article/details/13105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