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超8倍!1-4月搭载量赶超去年全年,激光雷达赛道持续升温

尽管整体车市仍处于低迷周期,激光雷达前装赛道,却正在享受爆发式增长的红利。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4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10.5万颗,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搭载量(12.94万颗),同比更是增长超过8倍。禾赛、图达通、速腾聚创、华为等少数几家供应商持续受益。

同时,数据显示,和2022年相比,今年1-4月新增交付NOA配置车型数量增长约20%,同时实际标配交付量达到11.23万辆,同比增长85.31%,单车搭载激光雷达0.93颗。

随着下半年更多NOA搭载新车的上市交付,尤其是一线品牌走量车型的加入,今年NOA前装标配搭载量有机会冲刺50万辆大关;同时,考虑选装(含软件OTA付费)车型规模,预计全年潜在NOA搭载量将超过150万辆。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激光雷达搭载量保守估计将在今年完成超过50万颗的前装搭载交付。其中,从去年理想L9上市,到今年一季度末,理想多款车型实际交付激光雷达已经超过8万台,预计今年交付规模将有机会超过20万颗。

不过,客观来看,目前国内市场前装出货量最大的两家供应商(禾赛科技和图达通),主要交付贡献均来自单一车企客户,前者是理想,后者是蔚来。这意味着,单一大客户依赖风险非常突出。

比如,此前依靠小鹏汽车量产上车的Livox,在前者完成供应商切换后,市场交付几乎归零。而从前装市场NOA(激光雷达配置的主要支持功能)搭载数据来看,蔚小理三家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其中,蔚来新车型是唯一采取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硬件的策略)。

相比而言,其余品牌,大部分仍然是采用选装或者顶配搭载激光雷达的策略,交付量贡献占比较小。这背后,来自纯视觉的BEV+Transformer模型,以及4D成像雷达的加入,都对激光雷达的必要性带来影响,而成本控制也是车企当下的头等大事。

不过,短期内,考虑到NOA,尤其是城区NOA的场景安全挑战仍然较大,“激光雷达对安全性作用巨大,且对训练的数据有所帮助。”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朗咸朋表示。

实际上,纯视觉感知能力的增强(激光雷达可以辅助做真值系统)+不完全依赖高精度地图,是当下的技术升级趋势,而激光雷达同时兼顾新车营销和安全冗余的作用。

比如,今年5月,亮道智能成功赢得北美汽车厂商感知系统量产开发项目,包括:高精度感知真值、AI感知数据训练工具套件等,加速智能驾驶功能开发量产交付进程。

在该公司看来,基于激光雷达感知的智能驾驶功能开发需要算法的持续优化,而算法的卓越度则取决于数据闭环的效能。比如,基于深度学习的激光雷达感知算法持续优化,也将进一步释放效能。

此前,亮道智能已与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Continental、Magna、CARIAD等多家汽车行业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相关的产品及服务,包括量产车型所搭载的激光雷达感知能力测评验证,快速训练感知算法软件优化迭代。

同时,激光雷达还在超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成本。

“大家一致的认知是提升性价比,这是没有什么分歧的,还有一些差异化,大家在研究到底激光雷达未来的形态是什么样的,”亮道智能CEO剧学铭看来,纯固态技术路线特别是在中短距上,成本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今年4月,亮道智能侧向补盲激光雷达LDSatellite®首次亮相上海车展,这款固态激光雷达基于芯片化设计和电子扫描技术,内部无任何运动部件;具备超大视场角,能够精准捕捉近距离视场范围内的马路边沿、锥桶、小动物等矮小目标。

而在去年,速腾聚创也发布了全固态激光雷达补盲产品E1(RS-LiDAR-E1),接收端芯片采用3D堆叠工艺,将SPAD阵列和高性能SoC集成到一颗芯片,简化系统链路、降低成本。

发射端芯片,则采用二维可寻址面阵VCSEL技术,支持灵活的扫描模式,采用自研面阵VCSEL专用驱动方案,可降低50%以上的系统成本。

从目前禾赛科技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降本无疑是关键竞争门槛。

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禾赛季度净营收为4.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3%;经营性亏损1.28亿元,同比扩大207.3%,净亏损1.19亿元,同比扩大374.1%。产品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50.9%下降至37.8%。

此前,该公司对外表示,自研芯片、简化供应链和优化性能是降本的三大策略。这背后核心就是基于摩尔定律+规模效应带来的双向降本机会。

比如,激光雷达元器件和供应商数量的大幅降低,单线成本可以降低约10倍。自研芯片带来的高集成度可以让产品的性能大幅提升,核心分辨率指标可以提升约10倍左右。

这也带出来第二个关键方向:提升性能。「目前市面上的激光雷达,性能普通的产品,实际上对于车企来说,功能优化的空间并不大,」一些行业人士坦言,性能提升仍是主旋律。

作为全球第一家大规模交付车规级激光雷达的公司,法雷奥目前已推出三代激光雷达,第一代、第二代产品均已实现量产,可支持自动驾驶功能实现的第三代产品将在2024年投放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第三代激光雷达在第二代的基础上性能又有非常大的提升,比如垂直视场角提升了2.5倍,最大分辨率提升了12倍,等效线数已经达到了300线以上,而且对低反射率小目标的探测距离提升了3倍。

而拿到小米投资的北醒,则在去年发布了全球首个车载512线车规级激光雷达AD2,目前已获多个车型的定点,「未来产品线数还将突破1000线,意味着图像级清晰度的突破。」

此外,北醒还与捷普合作,后者作为全球主要的汽车电子代工巨头,具备丰富的制造经验、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以及质量控制优势,从而从生产制造层面保障高性能激光雷达的量产。

而在剧学铭看来,“协助Tier 1和主机厂用好激光雷达以及充分发掘激光雷达的价值,也将是亮道智能这类具备全栈式激光雷达系统供应商的核心能力与优势。”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GAI_AI/article/details/13098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