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学Scratch之四狮子出场了

历时4个课时的小游戏,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时刻,游戏的大反派也是唯一的反派——狮子出场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距离上一课又过了好几天,但是小朋友还是记得要在狮子的脚本里一开始拖入的积木是那个,而且也比较快速灵活的调整了狮子的大小,因为狮子原本的大小实在有点大。秉承着一贯的原则,先要考考他,游戏运行的时候狮子呆呆的站在原地,我想让狮子动起来,应该怎么办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经过提示,小朋友完成了以下脚本的搭建。

运行游戏后,果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循环的概念还是得不断加深才行,通过循循善诱讲解,为什么狮子的动作只有一次呢,我们是不是需要他不停的动啊?终于小朋友想起来还有一个什么积木在哪里的,是可以一直动的。告诉他在什么地方后,小朋友开心的说,对就是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脚本就变成这样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没有关系,再运行游戏,发现狮子连一开始的动作都没有了?小朋友一脸懵懂。最后恍然大悟,应该这样才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我当时已经准备要告诉他了,没想到他能自己想到,挺意外的。

接着迎来了狮子的主要脚本编写,过程中出狮子出现的初始位置以及狮子碰到鹦鹉后的处理不难理解,脚本的搭建基本类似于自然语言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几乎是直接对应的脚本搭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逻辑很容易理解,狮子初始位置的坐标值对比实际狮子被我们拖动到游戏界面位置,再次强调一下,让小朋友再次修改数值,看看狮子在游戏开始时的位置变化。其它积木比较简单,内容直白,没有反复强调。

然后迎来了最最艰难的时刻——狮子的移动。因为狮子的移动在游戏的规则里是跟随鹦鹉移动的,即鹦鹉在左边狮子也跟着去左边,反之亦然。

判断两个角色的位置关系,首先要使用到运算相关的积木,同时x或者y坐标的比较必不可少。所以我尝试着在游戏界面上给出了几个特定的关系,让小朋友理解鹦鹉在狮子左边和在右边时,这两个角色x坐标的数值变化,通过多次改变位置以及x坐标的正负值变化,终于小朋友彻底被搞晕了。

课程时间也差不多了,正好在这里休息一下,我也再次修改一下教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ackwsd/article/details/10998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