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兑与挤兑风险

       挤兑在银行业中为固有名词,是指在银行券流通的条件下,银行券持有者争相到发行银行券的银行要求兑现贵金属货币的现象。当一家银行的信用发生动摇,准备金不足,银行券兑现发生困难,就会发生挤兑。挤兑可能使一家银行倒闭,甚至波及整个银行业。现在一般是指存款户集中大量地到银行提取现钞。挤兑可以简单记为客户挤着兑付现金。

银行券(bank note)是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主要包括银行本票银行汇票、银行签发的支票等。

引起挤兑的原因有两个:

  1. 由于银行券持有人或存款人对发行银行的信用产生动摇,纷纷撤回存款;

  2. 由于银行券贬值,银行券持有人不得不赶快把银行券抛出,以防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

挤兑往往是伴随着普遍提取存款的现象发生的,并进一步形成金融风潮。在出现挤兑时,市场异常紧缩,借贷资本短缺,利息率不断上涨,迫使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倒闭或停业,从而更进一步加剧了货币信用危机,引起金融界的混乱。挤兑引发的挤兑风险属于流动性风险

存款保险可以有效地防止挤兑平衡,原因在于银行合同实现了最优化,使得晚期消费存款人不参加挤兑。总的来说,政府存款保险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不改变原有均衡的情况下,去除了其中的一个“坏均衡”-挤兑均衡,从而保证了银行的正常经营状态。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u__yuan/article/details/12096482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