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中的信息熵、KL散度、交叉熵

有编辑转载

通用的说,熵(Entropy)被用于描述一个系统中的不确定性(the uncertainty of a system)。在不同领域熵有不同的解释,比如热力学的定义和信息论也不大相同。要想明白交叉熵(Cross Entropy)的意义,可以从熵(Entropy) -> 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 -> 交叉熵这个顺序入手。

先给出一个“接地气但不严谨”的概念表述:

  • 熵:可以表示一个事件A的自信息量,也就是A包含多少信息。
  • KL散度:可以用来表示从事件A的角度来看,事件B有多大不同。
  • 交叉熵:可以用来表示从事件A的角度来看,如何描述事件B。

一句话总结的话:KL散度可以被用于计算代价,而在特定情况下最小化KL散度等价于最小化交叉熵。而交叉熵的运算更简单,所以用交叉熵来当做代价。

信息量

任何事件都会承载着一定的信息量,包括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未发生的事件,只是它们承载的信息量会有所不同。如昨天下雨这个已知事件,因为已经发生,既定事实,那么它的信息量就为0。如明天会下雨这个事件,因为未有发生,那么这个事件的信息量就大。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信息量是一个与事件发生概率相关的概念,而且可以得出,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其信息量越大。这也很好理解,狗咬人不算信息,人咬狗才叫信息嘛。

我们已知某个事件的信息量是与它发生的概率有关,那我们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信息量:

h ( x ) = − log ⁡ 2 p ( x ) h(x)=-\log _{2} p(x) h(x)=log2p(x)

熵(Entropy)

我们知道:当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p ( x ) , p(x), p(x), 那么它的信息量是 − log ⁡ 2 p ( x ) -\log_2p(x) log2p(x) ,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罗列出来, 就可以求得该事件信息量的期望,即信息量的期望就是熵, 所以熵的公式为:

假设事件 X X X 共有n种可能, 发生 x i x_{i} xi 的概率为 p ( x i ) , p\left(x_{i}\right), p(xi), 那么该事件的熵 H ( X ) H(X) H(X) 为:
H ( X ) = − ∑ i = 1 n p ( x i ) log ⁡ ( p ( x i ) ) H(X)=-\sum_{i=1}^{n} p\left(x_{i}\right) \log \left(p\left(x_{i}\right)\right) H(X)=i=1np(xi)log(p(xi))

KL散度

我们上面说的是对于一个随机变量x的事件A的自信息量,如果我们有另一个独立的随机变量x相关的事件B,该怎么计算它们之间的区别?

此处我们介绍默认的计算方法:KL散度,有时候也叫KL距离,一般被用于计算两个分布之间的不同。看名字似乎跟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也很像,但实则不然,因为KL散度不具备有对称性。在距离上的对称性指的是A到B的距离等于B到A的距离。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事件A:张三今天买了2个土鸡蛋,事件B:李四今天买了6个土鸡蛋。我们定义随机变量x:买土鸡蛋,那么事件A和B的区别是什么?有人可能说,那就是李四多买了4个土鸡蛋?这个答案只能得50分,因为忘记了"坐标系"的问题。换句话说,对于张三来说,李四多买了4个土鸡蛋。对于李四来说,张三少买了4个土鸡蛋。选取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更严谨的说,应该是说我们对于张三和李四买土鸡蛋的期望不同,可能张三天天买2个土鸡蛋,而李四可能因为孩子满月昨天才买了6个土鸡蛋,而平时从来不买。

KL散度的数学定义:

对于离散事件我们可以定义事件A和B的差别为:
D K L ( A ∥ B ) = ∑ i P A ( x i ) log ⁡ ( P A ( x i ) P B ( x i ) ) = ∑ i P A ( x i ) log ⁡ ( P A ( x i ) ) − P A ( x i ) log ⁡ ( P B ( x i ) ) D_{K L}(A \| B)=\sum_{i} P_{A}\left(x_{i}\right) \log \left(\frac{P_{A}\left(x_{i}\right)}{P_{B}\left(x_{i}\right)}\right)=\sum_{i} P_{A}\left(x_{i}\right) \log \left(P_{A}\left(x_{i}\right)\right)-P_{A}\left(x_{i}\right) \log \left(P_{B}\left(x_{i}\right)\right) DKL(AB)=iPA(xi)log(PB(xi)PA(xi))=iPA(xi)log(PA(xi))PA(xi)log(PB(xi))
对于连续事件,那么我们只是把求和改为求积分而已
D K L ( A ∥ B ) = ∫ a ( x ) log ⁡ ( a ( x ) b ( x ) ) D_{K L}(A \| B)=\int a(x) \log \left(\frac{a(x)}{b(x)}\right) DKL(AB)=a(x)log(b(x)a(x))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

  • 如果 P A = P B P_{A}=P_{B} PA=PB ,即两个事件分布完全相同, 那么KL散度等于0。
  • 减号左边的就是事件A的熵,请记住这个发现。 如果颠倒一下顺序求 D K L ( B ∣ ∣ A ) , D_{K L}(B|| A), DKL(BA), 那么就需要使用B的熵, 答案就不一样了。所以KL散度来计算两个分布A与B的时候是不是对称的,有 “坐标系" 的问题, D K L ( A ∥ B ) ≠ D K L ( B ∥ A ) D_{K L}(A \| B) \neq D_{K L}(B \| A) DKL(AB)=DKL(BA)

在机器学习中,A往往用来表示样本的真实分布,B用来表示模型所预测的分布,那么KL散度就可以计算两个分布的差异,也就是Loss损失值。

交叉熵

先上结论: KL散度 = 交叉熵 - 熵(注意正负号) D K L ( A ∥ B ) = − S ( A ) + H ( A , B ) D_{K L}(A \| B)=-S(A)+H(A, B) DKL(AB)=S(A)+H(A,B)

对比一下这是KL散度的公式:
D K L ( A ∥ B ) = ∑ i P A ( x i ) log ⁡ ( P A ( x i ) P B ( x i ) ) = ∑ i P A ( x i ) log ⁡ ( P A ( x i ) ) − P A ( x i ) log ⁡ ( P B ( x i ) ) D_{K L}(A \| B)=\sum_{i} P_{A}\left(x_{i}\right) \log \left(\frac{P_{A}\left(x_{i}\right)}{P_{B}\left(x_{i}\right)}\right)=\sum_{i} P_{A}\left(x_{i}\right) \log \left(P_{A}\left(x_{i}\right)\right)-P_{A}\left(x_{i}\right) \log \left(P_{B}\left(x_{i}\right)\right) DKL(AB)=iPA(xi)log(PB(xi)PA(xi))=iPA(xi)log(PA(xi))PA(xi)log(PB(xi))这是熵的公式:
S ( A ) = − ∑ i P A ( x i ) log ⁡ P A ( x i ) S(A)=-\sum_{i} P_{A}\left(x_{i}\right) \log P_{A}\left(x_{i}\right) S(A)=iPA(xi)logPA(xi)这是交叉熵公式:
H ( A , B ) = − ∑ i P A ( x i ) log ⁡ ( P B ( x i ) ) H(A, B)=-\sum_{i} P_{A}\left(x_{i}\right) \log \left(P_{B}\left(x_{i}\right)\right) H(A,B)=iPA(xi)log(PB(xi))

如果 S ( A ) S(A) S(A) 是一个常量, 那么 KL散度和交叉熵是等价的。在机器学习中, 为了让学到的模型分布更贴近真实数据分布, 我们最小化 模型数据分布 与 训练 数据之间的KL散度,而因为训练数据的分布是固定的,即S是常数,因此最小化KL散度等价于最小化交叉熵。

转载来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88314/answer/244557337

另外推荐阅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288314/answer/23020910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oreAction_/article/details/10745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