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的拓扑不是数学的拓扑

人机融合智能中的深度态势感知核心就是恰好的“变”:随机应变——可以有效地处理没有预案的意外。

    智能的拓扑不是数学的拓扑,而是意向性的拓扑,意向性是非时空的,数学是逻辑的时空形式化,而形式化系统只能近似反映意向性,但终究难以取代它。意向性是联结事实与价值、真善美的唯一桥梁,形式化可以某种程度地实现这种意向性。

     每一个概念都有它所不能包涵的部分,这也是人类智能的厉害之处(也是人类不厉害之处)。知识图谱很难实现知识之外的图谱,尽管它可以“学习”……   

     数学的计算符号忽略了什么?应该是逻辑关系和非逻辑关系,如加减乘除都反映不出蕴含和情理(喜欢)关系。但是绝大多数人就是在这样数理规则下训练出来的思维,失去了自然的弹性和游刃。实际上,根据一个形式化系统来分析某个真实机体,一般都将导致对该机体部分信息的丧失,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数学(或者说当前数学)的不完备性和局限性。

     试图单纯用数学手段(包括其拓扑)搞定智能问题的想法如同用大数据方法搞定智能问题一样,都将是沙基建塔、缘木求鱼、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图片

    自打人类诞生以来,数学的作用有目共睹,在此就不再赘述!然而,数学的局限和不足大家聊的却不是很多,下面针对这个问题稍微一说,还望博学有志之士不见。

    本微信公众号曾发过《一道人机交互研究生试题》一文提到虚拟训练易致知识僵化和应对突发情况能力的缺失。从中不难看出,人机融合不仅是脖子以上以下的问题,还有脖子以外的问题,虚拟可以的现实不一定可以,仿和真不是简单的一一映射关系,智和能相差的也不是一星半点……这些涉及的远非计算和(现有的)数学所能驾驭的,需要更新的工具出现,其实,数学对此也很尴尬,很多问题根本不是数和图能解决的问题,正如包治百病的某药一样,若要声称怎样怎样,最好还是远离它……

    生活中许多要求是矛盾的,只能舍弃一些,人们尝试用正确率和似然度去表征一些事物,但仍不尽如人意,未来的学科或许会有更好的指标出现,如用两者(正确率和似然度)的融合~正然值之类表示李小龙的截拳道,如何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格斗中的问题,其中的直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而是整体性的直接,得失奖惩绝不是类机器的强化学习机理,而是涉及到了意向性的弯曲,这种弯曲也是数理、物理难以描述清晰的现象。
    有人说,意义就是走动着的
概念,是行为实践中蕴含着的爸爸妈妈和不同年龄人说出的:“床前明月光……”,数学对此也有局限,机明人暗,物是人应(非),人常(识)机规(则),打破常规就是要打破人机各自的局限,形成新式能力。人机融合不但是为了追求提高效率,而且还包括减少不确定性、保障安全可靠性,以及增强舒适灵活性。
    人处理信息、知识的速度要慢于机器处理数据、图形的速度,但人的跨域推理、想象、直觉又往往比机器的逻辑计算、匹配、搜索快的多,人机融合这些不同速度的过程,本身就很不容易,何谈有机流畅的计算心理呢?!
    在物理世界发现暗物质、暗能量之后,在生命世界可能革命性地开启了“暗信息”这一人类理性发现的“最新大陆”!单纯的感受不是智能,没有主动的觉和知,怎么会有觉知和智能呢?人的认知也不应是可以计算的,因为其中充满了非计算的事和情。

    信念和意图区别是: 一个是从后往前看,一个是从前向后看;只不过一个偏积极,一个偏中性;一个是无根据的臆,一个是有目的的猜。不少人正在计算意图,但没有人在计算信念,为什么?因为这还不是数学的势力范围。
    一多分有,多元的统一,正是中国古代哲学所谓“和”的体现。人机的“和”也不完全是数学,还有人学,还是那句古话:“塞翁得马”,您给算算?!

图片

    凡事都有生有灭,数学也不例外,取代它的学科正领着铁锨在路上......

图片

    伦理不是个人产生出来的,而是群体产生的,智能也是如此,所以智能本质上是群体意向性的产物,包括数学也是群体意向性的产物,可惜的是被许多以此为生的人给弄反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5127580/2668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