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 批判思维 - 03信息甄别 - 第二章:主动查找时,掌握检索技巧 2.1 高效查找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搜索图文检索

(1)搜文本:用搜索引擎直接进行文本搜索 双引号、减号、Site、FileType和书名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搜图片:用百度识图或谷歌识图上传图片,进行图片反向搜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专业数据库检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官方机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咨询公司与调研公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合练习

如果有一天,你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条信息,你会从哪些角度,辨别这条信息的真假?

《BBC报道,请停止使用微波炉》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Hans Hertel博士经过研究发现,微波炉加热破坏了食物高达30%的营养成分,不利于我们的健康。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会增加20%患胃肠癌的概率。 所以,请停止使用微波炉!

参考答案一:
一、我会从这几个角度,来辨别这条信息的“真假”,具体如下:
1、信息来源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BBC报道,请停止使用微波炉》的最早原文出处。
2、专业相关程度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Hans Hertel博士的资质、背景等;

3、立场角度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①朋友圈文章转载者、②原文发布者和③“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Hans Hertel博士”是否有利益相关。
二、除了以上的来源/专业/立场的角度来辨别,我还会从这几个点,判断这条消息是否“值得相信”,具体如下:
1、“微波炉加热破坏了食物高达30%的营养成分,不利于我们的健康。”
→样本数量范围模糊,论据效力值得怀疑。
→错误的因果谬误,就算“微波炉加热破坏了食物高达30%的营养成分”是可信的,但这也并不能说明“(使用微波炉)不利于我们的健康。”,因为食物还有70%的营养成分呢。
2、“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会增加20%患胃肠癌的概率。所以,请停止使用微波炉!”
→“美国研究人员”资质、背景值得商榷;
→“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范围模糊,数据样本效力存疑;
→“会增加20%患胃肠癌的概率。 ”信息不完整,缺乏对比基数。

参考答案二:

  1. 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是否存在瑞士皇家科技协会这个组织以及HANS HERTEL博士这个人?如存在,这个机构和个人在相关学术领域的权威性如何,是否真的做过这个研究?研究结果最初是发表在什么媒体(报刊杂志,电视,网络论坛等)上面?这个媒体的公信力如何?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吃东西都需要加热煮熟,那其他烹饪方式和微波炉相比,对食物以及人体的影响又有什么不同?
    找到隐藏假设:对人体健康来说,食物的营养成分完整度比食物本身的卫生程度更加重要。
    逻辑谬误:经常吃微波食品和增加患胃肠癌的概率,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具备因果性。也有一种可能,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许是因为工作繁忙而没办法花太多时间去顾及饮食作息,在这样的综合作用下,才导致增加了患胃肠癌的几率。
  2. 省略关键词:对什么类型的食物,加热到什么温度,在这样的温度下持续多久,才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
    语意模糊:“高达30%”,这个出现的几率是多少呢?假设大部分情况下只是破坏了百分之几或者十几的营养成分,只有极个别情况才达到了30%,那就可以忽略不计吧。
    用诱导性的否定词:“不利于”,是否一定等同于有害?少了这部分的营养,就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了?
    没有提供对比的基数:这个30%和20%是基于多大的样本实验所得出来的数据?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pc153262603/article/details/10914903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