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MOOC|记忆系统以及遗忘规律

【记忆的基本概念】

记忆:指人脑对经验的保留过程,其中经验包括我们所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练习过的动作等等。

记忆的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 识记:识别并记住事物,仅仅是一种初步的记忆;
  • 保持: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进一步记住的过程;
  • 再认和回忆可看作检验记忆效果的环节。
  • 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个体将其认出来(eg 选择题);
  • 回忆: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够把它回忆起来(eg 填空题和主观题)。

用计算机术语描述记忆的过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检索的过程。

【记忆的加工层次】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特点:

  • 三个加工层次中最浅的一层,指感觉器官收到刺激后的感觉暂存现象。
  • eg,视觉后像、余音、余味等。
  • 感觉记忆可以保留刺激的原貌,储存信息量非常大,但极易消失。
  • 如果没有进一步加工,信息在感觉记忆阶段就会衰退,无法被长久保存。
  • 感觉记忆在像短时记忆转换时受到干扰,可能导致转换失败,进而信息丢失(eg,抬门板实验)。
两种最基本的感觉记忆:
  • 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是两种最基本的感觉记忆。
  • 图像记忆:刺激在视觉上的暂存现象(维持250-300ms)。
  • 声象记忆,对应声音刺激,其存在是进一步加工声音信息的重要条件,也是能理解他人言语的重要条件(最长维持达4s)。

【短时记忆】

感觉记忆经过加工不遗失,就到了短时记忆。

两个功能:

  1. 对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进行编码;
  2. 将来自于长时记忆的信息暂时存放在此处(eg,考试时答题就会将长时记忆调到短时记忆,答完又放回长时记忆)。

组块:

  •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成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
  • 组块是一种信息的单元,可以是一个字母、单词、短语或句子等。
  • 短时记忆广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分离的项目组合成较大且有意义的单元,可以扩充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的遗忘现象:

  • 消退说:短时记忆会产生一定的痕迹,但是如果没有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复述,这些信息的痕迹就会慢慢消退甚至完全消失,从而导致遗忘。
  • 干扰说:短时记忆的信息在保持的过程中会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使得信息无法被有效提取,从而导致遗忘。

干扰的两种类型:

  • 前摄干扰: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识记和回忆产生干扰(eg,换手机号)。
  • 后摄干扰: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识记和回忆产生干扰。

系列位置效应:

  • 首因效应:记忆的前面内容容易被记住,因为没有后摄干扰;
  • 近因效应:记忆的后面内容容易被记住,因为没有前摄干扰;
  • 中间的容易被遗忘,因为既有前摄干扰又有后摄干扰。

小妙招:

需要背诵东西时,晚上睡觉前背到80%左右(没有后摄干扰),

然后早上一起来把做完背诵内容再反复背诵几遍(没有前摄干扰),

这样记忆花费最少时间有最好记忆效果。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arlingwood2013/article/details/8047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