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ionist Temporal Classification(CTC)

论文地址:https://www.cs.toronto.edu/~graves/icml_2006.pdf

概述

这是论文中第三节的翻译,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还有没看懂的地方,希望可以有人一起讨论

符号

符号的介绍在论文的第二章里面。

符号 含义
S 训练集
D X × Z D_{X \times Z} 数据服从的分布, X \Chi 是输入, Z \Zeta 是标签
X ( R m ) \Chi \in (\mathbb{R}^m)^* 输入是m维的向量,*表示有很多个向量
Z L \Zeta \in L^* L L^* 是字母表,表示模型的输出在有限字母表中

S中每一个样本为 ( x , z ) (x,z) z = ( z 1 , z 2 , . . . z u ) ; x = ( x 1 , x 2 , . . . x T ) ; u T z=(z_1,z_2,...z_u);x=(x_1,x_2,...x_T);u \le T
训练一个模型: h : X Z h: \Chi \mapsto \Zeta

3. Connectionist Temporal Classification

3.1 From Network Outputs to Labellings

对于长度为T的输入 x x ,rnn有m个输入n个输出,权重向量 w w , N w : ( R m ) T ( R n ) T N_w:(\mathbb{R}^m)^T \mapsto (\mathbb{R}^n)^T 。假设 y = N w ( X ) y=N_w(X) 是网络的输出序列。

符号 含义
y k t y_k^t 表示在时刻t得到label k的概率。
L T L'^T 长度为T的路径集合,路径上每一个元素在字母表 L = L { b l a n k } L'=L \cup\{blank\}

p ( π x ) = t = 1 T y π t t , π L T 2 p(\pi|x)=\prod_{t=1}^Ty_{\pi_t}^t, \forall\pi\in L'^T········公式2
π \pi 是属于 L T L'^T 中的路径
定义一个多对一的函数 B : L T L T B:L&#x27;^T\mapsto L^{\le T} ,其中 L T L^{\le T} 是可能的Labeling的集合。这个函数的作用就是删除<blank>和重复的labels。例如 B ( a a b ) = B ( a a a b b ) = a a b B(a-ab-)=B(-aa--abb)=aab 。然后,使用 B B 来定义条件概率,给定 l L T l\in L^{\le T}
p ( l x ) = π B 1 ( l ) p ( π x ) 3 p(l|x)=\sum_{\pi\in B^{-1}(l)}p(\pi|x)·······公式3

3.2 Constructing the classifier

分类器的目标是对于输入 x x 输出可能性最大的labelling
h ( x ) = a r g max l L T p ( l x ) h(x)=arg \max_{l\in L {\le T}}p(l|x)
使用HMM的术语,将找labelling的任务成为decoding。不幸的是,这篇论文中理论系统没有找到一个通用、可解释的decoding算法,但是后面的两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种方法不是这篇论文的重点,重点是第二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best path decoding),是基于假设:最可能的路径对应最可能的labelling
h ( x ) B ( π ) w h e r e    π = a r g max π N t p ( π x ) h(x) \approx B(\pi^*)\\where\ \ \pi^*=arg\max_{\pi\in N^t}p(\pi|x)

这个公式里面第一次出现了 N t N^t ,后面还会出现这个符号,但是文章并没有给出这个符号的具体意思。

第二种方法(prefix search decoding)

4. Training the Network

这一节介绍CTC网络使用梯度下降的优化目标。
目标函数是依据maximum likelihood的原则得到的。这个原则和标准神经网络目标函数的原则是一样的。

4.1 The CTC Forward-Backward Algorithm

需要一个高效的方法去计算单个labelling的条件概率 p ( l x ) p(l|x) 。公式3中,发现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需要计算给定labelling的所有路径和。
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可以使用一种动态规划的方法解决,类似与HMM中的forward-backward algorithm。关键的一点是针对一个labelling,路径的和可以拆分成对这个labelling对应的前缀迭代求和。

这一段没有太看懂,大致意思是说路径的概率可以拆分成前向和后向两步,但是不知道怎么翻译

对于长度为 r r 的序列q, q 1 : p q_{1:p} q r p : r q_{r-p:r} 分别表示前p个和后p个字符。对于labelling l l ,定义前向变量 α t ( s ) \alpha_t(s) 是在时刻t, l 1 : s l_{1:s} 的总概率。
α t ( s ) = d e f π N T B ( π 1 : t ) = l 1 : s t = 1 t y π t t 5 \alpha_t(s)\overset{def}{=}\sum_{\pi\in N^T\atop B(\pi_{1:t})=l_{1:s}}\prod_{t&#x27;=1}^t y_{\pi_t&#x27;}^{t&#x27;} ········公式5
将会看到 α ( s ) \alpha(s) 可以递归地从 α t 1 ( s ) \alpha_{t-1}(s) α t 1 ( s 1 ) \alpha_{t-1}(s-1) 得到

这一段中,q的下标长度的表述有问题,因为在后文会发现, q r p : r q_{r-p:r} 的范围是包含r-p的,所以不是后p个,而是后p+1个。

为了在输出路径中允许<blank>的存在,将原始labels的头尾插入<blank>,并且在每两个字符中间加入<blank>,构成一个改造过的label序列 l l&#x27; ,改造后 l l&#x27; 的长度是 2 l + 1 2|l|+1 。允许前缀以<blank>或者 l l 中的第一个字符( l 1 l_1 )开头。

如下的迭代式:
α 1 ( 1 ) = y b 1 α 1 ( 2 ) = y l 1 1 α 1 ( s ) = 0 , s &gt; 2 \alpha_1(1)=y_b^1 \\ \alpha_1(2)=y_{l_1}^1 \\ \alpha_1(s)=0,\forall s \gt 2
递归:
α t ( s ) = { α t ( s ) y l s t i f   l s = &lt; b l a n k &gt; o r l s 1 = l s ( α t ( s ) + α t 1 ( s 2 ) ) y l s t o t h e r w i s e 6 \alpha_t(s)=\begin{cases} \overline\alpha_t(s)y_{l_s&#x27;}^t &amp; &amp; {if\ l_s&#x27;=&lt;blank&gt; or l_{s-1}&#x27;=l_s&#x27;} \\ (\overline\alpha_t(s)+\alpha_{t-1}(s-2))y_{l_s&#x27;}^t &amp; &amp; otherwise \end{cases}·····公式6
这里
α t ( s ) = d e f α t 1 ( s ) + α t 1 ( s 1 ) 7 \overline\alpha_t(s)\overset{def}{=}\alpha_{t-1}(s)+\alpha_{t-1}(s-1)·····公式7

在递归公式中,第一种情况用蓝线表示,第二种情况用橙色的线表示
在递归公式中,第一种情况用蓝线表示,第二种情况用橙色的线表示。横向表示时间点,纵向表示labelling的第几个字符。
另外 α t ( s ) = 0 s &lt; l 2 ( T t ) 1 \alpha_t(s)=0 \forall s \lt |l&#x27;|-2(T-t)-1 ,就是图中左上角的部分。
序列 l l 的概率是 l l&#x27; 中以<blank>和非<blank>结尾的概率和。
p ( l x ) = α t ( l ) + α T ( l 1 ) 8 p(l|x)=\alpha_t(|l&#x27;|)+\alpha_T(|l&#x27;|-1)······公式8
类似的,可以定义后向变量 β t ( s ) \beta_t(s) ,是时刻t l s : l l_{s:|l|} 的总概率。
β t ( s ) = d e f π N T B ( π t : T ) = l s : l y π t t 9 \beta_t(s) \overset{def}{=} \sum_{\pi\in N^T \atop B(\pi_{t:T})=l_{s:|l|}} y_{\pi_{t&#x27;}^{t&#x27;}}·····公式9
β T ( l ) = y &lt; b l a n k &gt; T β T ( l 1 ) = y l l T β T ( s ) = 0 , s &lt; l 1 \beta_T(|l&#x27;|)=y_{&lt;blank&gt;}^T \\ \beta_T(|l&#x27;|-1)=y_{l_{|l|}}^T \\ \beta_T(s)=0,\forall s \lt |l&#x27;|-1

β t ( s ) = { β t ( s ) y l s t i f    l s = b   o r   l s + 2 = l s ( β t ( s ) + β t + 1 ( s + 2 ) ) y l s t o t h e r w i s e \beta_t(s)=\begin{cases} \overline\beta_t(s)y_{l_s&#x27;}^t &amp; &amp; if\ \ l_s=b\ or\ l_{s+2}&#x27;=l_s&#x27; \\ (\overline\beta_t(s)+\beta_{t+1}(s+2))y_{l_s&#x27;}^t &amp; &amp; otherwise \end{cases}
这里
β t ( s ) = d e f β t + 1 ( s ) + β t + 1 ( s + 1 ) \overline\beta_t(s)\overset{def}{=}\beta_{t+1}(s)+\beta_{t+1}(s+1)
同样的,有 β t ( s ) = 0 s &gt; 2 t   a n d   s &gt; l \beta_t(s)=0 \forall s\gt2t\ and\ \forall s\gt|l&#x27;|
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上面的递归过程会导致underflow。避免下一处的方法是对前向和后向变量进行rescale。
C t = d e f s α t ( s ) ,      α ^ t ( s ) = d e f α t ( s ) C t C_t\overset{def}{=}\sum_s \alpha_t(s),\ \ \ \ \hat\alpha_t(s)\overset{def}{=}\frac{\alpha_t(s)}{C_t}
D t = d e f s β t ( s ) ,      β ^ t ( s ) = d e f β t ( s ) D t D_t\overset{def}{=}\sum_s \beta_t(s),\ \ \ \ \hat\beta_t(s)\overset{def}{=}\frac{\beta_t(s)}{D_t}

为了计算maximum likelihood error,需要得到目标labelling的概率的自然对数。使用rescale之后的变量可以得到一个很简单的形式: ln ( p ( l x ) ) = t = 1 T ln ( C t ) \ln(p(l|x))=\sum\limits_{t=1}^T\ln(C_t)

这个公式没有看懂,但是在后面好像也没用到这个公式

4.2 Maximum Likelihood Training

目标函数:
O M L ( S , N w ) = ( x , z ) S l n ( p ( z x ) ) 12 O^{ML}(S,N_w)=\sum_{(x,z)\in S} ln(p(z|x))······公式12

这个公式里面,M和L是啥没看懂。
S是训练集, N w N_w 相当于神经网络的参数,z是样本标签,x是样本输入

为了使用梯度下降训练,公式12需要进行微分。因为训练样本是互相独立的,所以可以分开考虑它们:
O M L ( { ( x , z ) } , N w ) y k t = l n ( p ( z x ) ) y k t 13 \frac{\partial O^{ML}(\{(x,z)\},N_w)}{\partial y_k^t}=-\frac{\partial ln(p(z|x))}{\partial y_k^t}······公式13

最开始有一个疑问是公式的右边没有出现神经网络的参数,那优化的时候是怎么优化到参数的呢?后来想明白是因为 y k t y_k^t 是由神经网络得到的,所以在链式法则中会印象到参数

下面介绍4.1中介绍的算法如何运用到公式13中

关键点在于,对于一个labelling l l ,在给定的s和t的位置前向变量和后向变量的乘积是经过(s,t)的所有路径的概率和。更精确的说,利用公式5和公式9,可以得到:
α t ( s ) β t ( s ) = π B 1 ( l ) π t = l s y l s t t = 1 T y π t t \alpha _t(s)\beta_t(s)= \sum_{\pi \in B^{-1}(l) \atop \pi_t=l_s&#x27;}y_{l_s&#x27;}^t\prod_{t=1}^Ty_{\pi_t}^t

直接把5和9式写一起是这样的
[ π N T B ( π 1 : t ) = l 1 : s t = 1 t y π t t ] [ π N T B ( π t : T ) = l s : l y π t t ] [\sum_{\pi\in N^T\atop B(\pi_{1:t})=l_{1:s}}\prod_{t&#x27;=1}^t y_{\pi_t&#x27;}^{t&#x27;}][ \sum_{\pi\in N^T \atop B(\pi_{t:T})=l_{s:|l|}} y_{\pi_{t&#x27;}^{t&#x27;}}] ,将括号展开之后就变成了前半段路径和后半段路径的排列组合。在前面对序列进行定义的地方说过,后半段和前半段实际上在s这个位置是会重复的所以在乘积前面会多出来一项 y l s t y_{l_{s&#x27;}}^t
这里解释了为什么要求正向和反向两个概率的乘积。因为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想着直接正向概率到最后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拆分成前向和后向两部分呢。这里就发现因为要对每一个位置求概率,所以需要进行拆分

利用公式2对它进行改写,得到:

α t ( s ) β t ( s ) y l s t = π B 1 ( l ) π t = l s p ( π x ) \frac{\alpha_t(s)\beta_t(s)}{y_{l_s&#x27;}^t}=\sum_{\pi \in B^{-1}(l)\atop \pi_t=l_s&#x27;}p(\pi|x)

同样,这里等式左边除的那一项是因为乘的过程中重复了

对比公式3,可以看出这是对总概率 p ( l x ) p(l|x) 中,所有经过在时刻 t t 经过 l s l_s&#x27; 的割集。因此,对于任意的t,对所有的s加和就是总概率:
p ( l x ) = s = 1 l α t ( s ) β t ( s ) y l s t 14 p(l|x)=\sum_{s=1}^{|l&#x27;|}\frac{\alpha_t(s)\beta_t(s)}{y_{l_s&#x27;}^t}····公式14
为了求公式14对 y k t y_k^t 的偏导数,只需要考虑在时刻t经过label k的路径。由于在一个labelling l l 中同一个label(或者blank)可能重复多次,所以定义了一个label k出现的位置集合, l a b ( l , k ) = { s : l s = k } lab(l,k)=\{s:l_s&#x27;=k\} ,这个集合可能是空的。
然后对公式14求偏导,得到:
p ( l x ) y k t = 1 y k t 2 s l a b ( l , k ) α t ( s ) β t ( s ) 15 \frac{\partial p(l|x)}{\partial y_k^t}=\frac{1}{{y_k^t}^2}\sum_{s \in lab(l,k)}\alpha_t(s)\beta_t(s)······公式15

这个公式没有看太懂,分式对 y k t y_k^t 求偏导之后,为什么 α β \alpha和\beta 不需要求偏导呢?就是求和的地方不是应该是 α t ( s ) β t ( s ) y k t \frac{\partial\alpha_t(s)\beta_t(s)}{\partial y_k^t}
还有这里定义的集合没有看懂

注意到 l n ( p ( l x ) ) ) y k t = 1 p ( l x ) p ( l x ) y k t \frac{\partial ln(p(l|x)))}{\partial y_k^t}=\frac{1}{p(l|x)}\frac{\partial p(l|x)}{\partial y_k^t}
设定 l = z l=z ,在将8和15代入13,可以对目标函数进行微分

后面的就都没看懂了

最后,将梯度反向传播到SoftMax层,我们需要使用没有标准化的输出 u k t u_k^t 对应的目标函数的梯度。
如果使用4.1节中的方法进行rescaling,我们得到
O M L ( { ( x , z ) } , N m ) u k t = y k t 1 y k t Z t s l a b ( z , k ) α ^ t ( s ) β ^ t ( s ) \frac{\partial O^{ML}(\{(x,z)\},N_m)}{\partial u_k^t}=y_k^t-\frac{1}{y_k^tZ_t}\sum_{s\in lab(z,k)}\hat\alpha_t(s)\hat\beta_t(s)
这里
Z t = d e f s = 1 l α ^ t ( s ) β ^ t ( s ) y l s t Z_t\overset{def}{=}\sum_{s=1}^{|l&#x27;|}\frac{\hat\alpha_t(s)\hat\beta_t(s)}{y_{l_s&#x27;}^t}

发布了267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2 · 访问量 15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0734277/article/details/963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