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Python) 学习笔记 (7.1) 电路与系统函数 -- 连续系统


7.3. 连续系统

7.3.1. 连续系统的s域框图

s域框图

  • 积分器比微分器在电路中更稳定,所以不用微分器。

    • 微分器更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 – 求导放大噪声
    • 积分器累计作用可小的噪声干扰平乏
  • 步骤:

    1. 选择求和器的输出: X ( s ) X(s)
    2. 对求和器的输入 = = 输入 列方程
    3. 整理
  • 例: 对如下系统列出微分方程:

例1

  • 解: 画出 s 域框图,设左边加法器输出为X(s), 如图:
    X ( s ) = F ( s ) 3 s 1 X ( s ) 2 s 2 X ( s ) X(s) = F(s) - 3s^{-1} X(s) - 2s^{-2}X(s)
    • 为 s 域的代数方程
      X ( s ) = 1 1 + 3 s 1 + 2 s 2 F ( s ) X(s) = \frac{1}{1+3s^{-1} + 2s^{-2}}F(s)
      Y ( s ) = X ( s ) + 4 s 2 X ( s ) = 1 + 4 s 2 1 + 3 s 1 + 2 s 2 F ( s ) = s 2 + 4 s 2 + 3 s + 2 F ( s ) \begin{aligned}Y(s) &= X(s)+4s^{-2}X(s)\\&= \frac{1+4s^{-2}}{1+3s^{-1}+2s^{-2}}F(s)\\& = \frac{s^2+4}{s^2+3s+2}F(s)\end{aligned}
    • 微分方程为
      y ( t ) + 3 y ( t ) + 2 y ( t ) = f ( t ) + 4 f ( t ) y^{\prime\prime}(t)+3y^\prime(t)+2y(t) = f^{\prime\prime}(t) + 4 f(t)

7.3.2. 连续系统的信号流图

  • 系统方框图 简化的表示方法

    • 用方框图描述系统的功能比较直观。信号流图由 Mason 1953年提出的,它是用一些点和有向线段描述系统方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图,用它描述系统比方框图更加简便,应用非常广泛。
  • 定义:信号流图是由结点和有向线段组成的几何图形。它可以简化系统的表示,并便于计算系统函数。

  • 信号流图中常用术语

    1. 结点
      信号流图中的每个结点表示一个变量或信号。
    2. 支路和支路增益
      连接两个结点之间的有向线段称为支路
      每条支路上的权值(支路增益)就是该两结点间的系统函数(转移函数)
      pic1
      即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一个子系统
    3. 源点与汇点,混合结点
      仅有出支路的结点称为 源点(或输入结点)。
      仅有入支路的结点称为 汇点 (或输出结点)。
      有入有出的结点为 混合结点
    4. 通路、开通路、闭通路、不接触回路、自回路
      通路 -沿箭头指向从一个结点到其他结点的路径。
      开通路 -如果通路与任一结点相遇不多于一次。
      闭通路 -若通路的终点就是通路的起点(与其余结点相遇不多于一次。
      不接触回路 -相互没有公共结点的回路。
      自回路 -只有一个结点和一条支路的回路。
    5. 前向通路,前向通路增益,回路增益
      前向通路 -从源点到汇点的开通路。
      前向通路增益 -前向通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
      回路增益 -回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
  • 信号流图的基本性质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0252717 查看本文章
    1. 信号只能沿支路箭头方向传输。
      支路的输出 = = 该支路的输入与支路增益的乘积。
    2. 当结点有多个输入时,该结点将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相加,并将和信号传输给所有与该结点相连的输出支路。
      pic2
  • 方框图 \longleftrightarrow 流图
    注意:加法器前引入增益为1的支路

  • 流图的基本规则

    1. 支路串联 :支路增益相乘。
      pic4
    2. 支路并联 :支路增益相加。
      pic5
    3. 混联
      pic6

7.3.2. 梅森 Mason 公式

  • 系统函数 H ( s ) H(s) 记为 H H

  • 梅森 Mason 公式为:
    H = 1 Δ i P i Δ i H=\frac{1}{\Delta} \sum_{i} P_i \Delta_i

    • 流图的特征行列式
      Δ = 1 J L J + m , n L m L n p , q , r L p L q L r + \Delta = 1-\sum_J L_J + \sum_{m,n} L_mL_n - \sum_{p,q,r} L_pL_qL_r + \cdots
    • L L 回路(环)
    • J L J \sum_J L_J – 所有不同回路的增益之和
    • m , n L m L n \sum_{m,n} L_mL_n – 所有两两不接触回路的增益乘积之和
    • p , q , r L p L q L r \sum_{p,q,r} L_pL_qL_r – 所有三三不接触回路的增益乘积之和
    • i i 表示由源点到汇点的第 i i 条前向通路的标号
    • P i P_i 是由源点到汇点的第 i i 条前向通路增益
    • Δ i \Delta_i 称为第 i i 条前向通路的剩余特征行列式 (消去接触回路)
  • 例:求下列信号流图的系统函数
    例题1

    1. 首先找出所有回路:
      L 1 = H 3 G L 2 = 2 H 1 H 2 H 3 H 5 L 3 = H 1 H 4 H 5 \begin{aligned}L_1 &= H_3 G \\L_2 &= 2H_1 H_2 H_3 H_5\\ L_3 &= H_1 H_4 H_5\end{aligned}
      • 两两不相接触 L 1 L 3 L_1\cdot L_3
    2. 求特征行列式:
      Δ = 1 ( H 3 G + 2 H 1 H 2 H 3 H 5 + H 1 H 4 H 5 ) + H 3 G H 1 H 4 H 5 \Delta = 1 - (H_3 G + 2H_1 H_2 H_3 H_5 + H_1 H_4 H_5) + H_3GH_1H_4H_5
    3. 然后找出所有的前向通路
      P 1 = 1 2 H 1 H 2 H 3 1 P 2 = 1 H 1 H 4 1 \begin{aligned}P_1 &= 1\cdot 2H_1 H_2 H_3 \cdot 1 \\ P_2 &= 1\cdot H_1 H_4 \cdot 1 \\ \end{aligned}
    4. 求各前向通路的余因子
      Δ 1 = 1 Δ 2 = 1 G H 3 \begin{aligned}\Delta_1 &= 1 \\ \Delta_2 &= 1-GH_3\\\end{aligned}
      H = 1 Δ ( P 1 Δ 1 + P 2 Δ 2 ) H = \frac{1}{\Delta}(P_1\Delta_1 + P_2\Delta_2)

7.4. 连续系统的模拟

  • 若已知 H ( s ) H(s) , 给出系统模拟

7.3.3. 直接形式

  • 利用 Mason 公式来实现

  • 思路:

    1. 构造单环: j L j \sum_j L_j
    2. 构造通路: 去掉 P i P_i , Δ i = 1 \Delta_i =1
  • 例:
    H ( s ) = b 2 s 2 + b 1 s + b 0 s 2 + a 1 s + a 0 H(s) = \frac{b_2s^2+b_1s+b_0}{s^2 + a_1s + a_0}

    • 画出系统信号流图
  • 解:

H ( s ) = b 2 + b 1 s + b 0 s 2 1 ( a 1 s a 0 s 2 ) L J H(s) = \frac{b_2 + \frac{b_1}{s} + \frac{b_0}{s^2}}{1{\color{blue}-\underset{-\sum L_J}{(-\frac{a_1}{s} - \frac{a_0}{s^2})}}}

  • 由梅森公式:流图包含3条开路和两个相接触环。

例2

  • 两形式都有公用通路点

7.3.4. 级联形式

  • 例:

H ( s ) = s + 1 ( s 2 + 5 s + 6 ) ( s + 4 ) = s + 1 s 2 + 5 s + 6 1 s + 4 = H 1 ( s ) H 2 ( s ) H 1 ( s ) = s + 1 s 2 + 5 s + 6 = 1 s + 1 s 2 1 ( 5 s 6 s 2 ) H 2 ( s ) = 1 s + 4 = 1 s 1 ( 4 s ) \begin{aligned}H(s) & = \frac{s+1}{(s^2 +5s +6)(s+4)}\\ & = \frac{s+1}{s^2+5s+6} \cdot \frac{1}{s+4} \\& = H_1(s) \cdot H_2(s) \\ H_1(s) &= \frac{s+1}{s^2+5s+6} \\ & = \frac{\frac{1}{s}+\frac{1}{s^2}}{1-(-\frac{5}{s}-\frac{6}{s^2})}\\ H_2(s) & = \frac{1}{s+4}\\ & = \frac{\frac{1}{s}}{1-(-\frac{4}{s})} \end{aligned}

例3

7.3.5. 并联形式

  • 例:

H ( s ) = s + 5 ( s + 1 ) ( s + 2 ) ( s + 3 ) = 2 s + 1 + 3 s + 2 + 1 s + 3 = H 1 ( s ) + H 2 ( s ) + H 3 ( s ) H 1 ( s ) = 2 s + 1 = 2 / s 1 ( 1 / s ) H 2 ( s ) = 3 s + 2 = 3 / s 1 ( 2 / s ) H 3 ( s ) = 1 s + 3 = 1 / s 1 ( 3 / s ) \begin{aligned}H(s) & = \frac{s+5}{(s+1)(s+2)(s+3)}\\ & = \frac{2}{s+1} + \frac{-3}{s+2}+\frac{1}{s+3} \\& = H_1(s) + H_2(s)+H_3(s) \\ H_1(s) &= \frac{2}{s+1} \\ & = \frac{2/s}{1-(-1/s)}\\ H_2(s) & = \frac{-3}{s+2}\\ & = \frac{-3/s}{1-(-2/s)} \\ H_3(s) & = \frac{1}{s+3}\\ & = \frac{1/s}{1-(-3/s)} \end{aligned}

例4


7.4. 零极点配置

7.4.1. 零极点配置的作用

  • 极点增强效益

    H ( j ω ) = K ( j ω P 1 ) ( j ω P 2 ) H(j\omega) = \frac{K}{(j\omega - P_1)(j\omega -P_2)}

    极点增强效益

    H ( j ω ) = K d d θ 1 θ 2 H(j\omega) = \frac{K}{d\cdot d'}\angle -\theta_1 - \theta_2
    H ( j ω ) = K d d \lvert H(j\omega) \rvert\uparrow = \frac{K}{d\cdot d'\downarrow}

    • 假定系统函数只有一个极点 p = α + j ω 0 p=-\alpha + j\omega_0 , 如图 (a) 所示。为了对某值 ω \omega 求其幅度 H ( j ω ) \lvert H(j\omega)\rvert ,将该极点 p p 连到虚轴上的 j ω j\omega 点,假定该线段的长度是 d d ,那么 H ( j ω ) \lvert H(j\omega)\rvert 应正比于 1 / d 1/d :
      H ( j ω ) = K d \lvert H(j\omega)\rvert = \frac{K}{d}
  • 零点抑制效益
    H ( j ω ) = ( j ω ζ 1 ) ( j ω ζ 2 ) A ( j ω ) H(j\omega) = \frac{(j\omega - \zeta_1)(j\omega - \zeta_2)}{A(j\omega)}

    零点抑制效益

    H ( j ω ) ( r , r ) \lvert H(j\omega)\rvert\downarrow \propto (r,r')\downarrow

    • 适当配置零极点对,可以互相抵消在频率响应上的影响,因此,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频率选择特性,来观察结果,设计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陷波)滤波器。

7.4.2. 低通滤波器中零极点的配置

低通滤波器

  • 一个典型的低通滤波器在 ω = 0 \omega = 0 处 有最大增益。 由于一个极点在它的邻近频率上能使增益增强,所以需要在左半实轴上配置一个(或多个)极点,如图 (a)所示。该系统的系统函数是:
    H ( s ) = ω c s + ω c H(s) = \frac{\omega_c}{s+\omega_c}
    显然
    H ( j ω ) = ω c d \lvert H(j\omega)\rvert = \frac{\omega_c}{d}
    d d 是极点 ω c -\omega_c 到虚轴上点 j ω j\omega 的距离, 且有 H ( 0 ) = 1 H(0)=1

  • ω \omega 增加, d d 也增大, H ( j ω ) \lvert H(j\omega)\rvert 单调减少,如图 © 中的 N = 1 N=1 的曲线所示。其在 ω = 0 \omega = 0 附近增益被增强。

  • 可以证明,为了实现在频带 0 ω c 0\sim \omega_c 上所有频率都要增强增益,就需要在左半平面配置无穷多个极点,这些极点位于图 (b) 所示的半圆形墙上,也称 极点墙

  • 对于不同极点个数 N N 的幅度响应如图 ©所示,随着极点个数 N N\to \infty ,滤波器接近于理想的。这一类理想滤波器即为 巴特沃茨(Butterworth)滤波器

7.4.3. 带通滤波器中零极点的配置

带通滤波器

  • 阴影特性表示理想带通滤波器的增益,增益在通带内被增强。实现方法为:在左半平面内面对虚轴,以 j ω 0 j\omega_0 j ω 0 -j\omega_0 分别为中心配置一堵极点墙,极点墙上所有极点均为共轭极点。理想情况需要无穷多个极点,实际上是用有限个极点去交换一个可以接受的非理想特性。

7.4.4. 带阻滤波器中零极点的配置

带阻滤波器

  • 一个理想陷波滤波器的幅度响应(图(b)的阴影部分),与理想带通滤波器的幅度响应刚好相反。以一个二阶陷波滤波器为例,

    1. 要求在 ω = ω 0 \omega = \omega_0 处得到零增益,为此,必须在 ± j ω 0 \pm j\omega_0 有零点。
    2. 要求在 ω = \omega = \infty 增益为 1 1 ,就需要极点个数等于零点个数,这就保证了对于 ω = \omega = \infty , 极点到 ω = \omega=\infty 的距离乘积一定等于零点到 ω = \omega = \infty 的距离乘积。
    3. 要求 ω = 0 \omega=0 的增益为 1 1 ,就需要配置与原点等距离的零点和相应极点,如果采用一对共轭零点,就必须有两个相应极点,并且极点、零点到原点的距离是相同的。此时,只要将两个共轭极点配置在以 ω 0 \omega_0 为半径的半圆上就能满足这个要求,如图 (a)所示。极点可以位于这个半圆上的任意位置处,均能满足等距离的条件,假定与负实轴成 ± θ \pm \theta
    4. 由于邻近的极点和零点有相互抵消影响的倾向,故将极点尽可能放置在靠近零点处( θ \theta 接近 π / 2 \pi/2 ),这样保证当频率从 ω = ω 0 \omega=\omega_0 向两边稍有变化时,增益能从 0 0 1 1 有一个急剧的恢复,图 (b)是三种不同的 θ \theta 增益。

To TOP 至目录

发布了1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6 · 访问量 1469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Varalpha/article/details/10515949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