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

一、关系

  • 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
    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
  • 逻辑结构----二维表
    从用户角度,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 建立在集合代数的基础上

1.域(Domain)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2.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
给定一组域D1,D2,…,D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
D1,D2,…,Dn的笛卡尔积为:D1×D2×…×Dn ={(d1,d2,…,dn)|diDi,i=1,2,…,n}

  • 所有域的所有取值的一个组合
  • 不能重复

1)元组(Tuple)
笛卡尔积中每一个元素(d1,d2,…,dn)叫作一个n元组(n-tuple)或简称元组(Tuple)

2)分量(Component)
笛卡尔积元素(d1,d2,…,dn)中的每一个值di叫作一个分量

3)基数(Cardinal number)
若Di(i=1,2,…,n)为有限集,其基数为mi(i=1,2,…,n),则D1×D2×…×Dn的基数M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笛卡尔积的表示方法
笛卡尔积可表示为一个二维表
表中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中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3.关系(Relation)

1)关系
D1×D2×…×Dn的子集叫作在域D1,D2,…,Dn上的
关系,表示为R(D1,D2,…,Dn)
R:关系名
n:关系的目或度(Degree)
2)元组
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通常用t表示。

3) 单元关系与二元关系
当n=1时,称该关系为单元关系(Unary relation)或一元关系
当n=2时,称该关系为二元关系(Binary relation)

4) 关系的表示
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表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5)属性
关系中不同列可以对应相同的域
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
n目关系必有n个属性

6) 码
候选码(Candidate key)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简单的情况:候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
全码(All-key)
最极端的情况: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All-key)
主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Primary key)
主属性
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Prime attribute)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Non-Prime attribute)或非码属性(Non-key attribute)

7) 三类关系
基本关系(基本表或基表)
实际存在的表,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
查询表
查询结果对应的表
视图表
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是虚表,不对
应实际存储的数据

8)基本关系的性质
① 列是同质的(Homogeneous)
②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其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
③ 列的顺序无所谓,,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④ 任意两个元组的候选码不能相同
⑤ 行的顺序无所谓,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⑥ 分量必须取原子值

二、关系模式

1.什么是关系模式

  • 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是型
  • 关系是值
  • 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
    元组集合的结构:属性构成、属性来自的域、属性与域之间的映象关系
    元组语义以及完整性约束条件
    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

2.定义关系模式
R(U,D,DOM,F)
R——关系名
U——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DOM——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
F——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

关系模式通常可以简记为
R (U)或R (A1,A2,…,An)
R: 关系名
A1,A2,…,An : 属性名
ps:域名及属性向域的映象常常直接说明为属性的类型、长度

3.关系模式与关系

1)关系模式
对关系的描述
静态的、稳定的

2)关系
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
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3)关系模式和关系往往统称为关系

三、关系数据库

1.关系数据库
在一个给定的应用领域中,所有关系的集合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
2.关系数据库的型与值

1)关系数据库的型: 关系数据库模式对关系数据库的描述。

2)关系数据库模式包括
若干域的定义
在这些域上定义的若干关系模式

3)关系数据库的值: 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的关系的集合,简称为关系数据库

关系操作

一、基本关系操作

1.常用的关系操作
查询: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
数据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查询的表达能力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
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基是5种基本操作
2.关系操作的特点
集合操作方式: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一次一集合的方式

二、关系数据库语言的分类

1.关系代数语言
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
代表:ISBL

2.关系演算语言:
用谓词来表达查询要求元组关系演算语言
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是元组变量
代表:APLHA, QUEL
域关系演算语言
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是域变量
代表:QBE

3.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
代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关系的完整性

一、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1.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称为关系的两个不变性,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

2.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应用领域需要遵循的约束条件,体现了具体领域中的语义约束

二、实体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规则(Entity Integrity)
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1) 实体完整性规则是针对基本关系而言的。一个基本表通常对应现实世界的一个实体集。
(2) 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是可区分的,即它们具有某种唯一性标识。
(3) 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一性标识。
(4) 主码中的属性即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三、参照完整性

1. 关系间的引用
在关系模型中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描述的,因此可能存在着关系与关系间的引用。

2. 外码
1)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
2)基本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
3)基本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目标关系(Target Relation)

3. 参照完整性规则
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4.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2)关系模型应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以便用统一的系统的方法处理它们,而不要由应用程序承担这一功能

四、关系代数
1.概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传统的集合运算
具有相同的目n(即两个关系都有n个属性)相应的属性取自同一个域
1)R∪S
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
R∪S ={t|t∈R∨t ∈S}

2)R - S
仍为n目关系,由属于R而不属于S的所有元组组成
R -S = { t|t∈R∧t∉S }

3)R∩S
仍为n目关系,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
R∩S = { t|t∈R∧t ∈S },R∩S = R –(R-S)

4)R×S
列:(n+m)列元组的集合
元组的前n列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
后m列是关系S的一个元组
行:k1×k2个元组
R×S = {t_r⌒t_s |t_r∈R ∧ t_s∈S }

3.专门的关系运算
几个重要记号
(1) R t R t [ A i ] R,t∈R,t[A_i]
设关系模式为 R ( A 1 A 2 A n ) R(A_1,A_2,…,A_n)
它的一个关系设为R
t∈R表示t是R的一个元组
t[Ai]则表示元组t中相应于属性Ai的一个分量

(2) A t [ A ] A ˉ A,t[A], {\bar{A}}
A = ( A i 1 A i 2 A i k ) A=(A_{i1},A_{i2},…,A_{ik}) ,其中 A i 1 A i 2 A i k A_{i1},A_{i2},…,A_{ik} A 1 A 2 A n A_1,A_2,…,A_n 中的一部分,则A称为属性列或属性组。
t [ A ] = ( t [ A i 1 ] t [ A i 2 ] t [ A i k ] ) t[A]=(t[A_{i1}],t[A_{i2}],…,t[A_{ik}]) 表示元组t在属性列A上诸分量的集合。
A则表示 ( A 1 A 2 A n ) (A_1,A_2,…,A_n) 中去掉 ( A i 1 A i 2 A i k ) (A_{i1},A_{i2},…,A_{ik}) 后剩余的属性组。

3) t r t s t_r⌒t_s
R为n目关系,S为m目关系。
t r R t_r∈R t s S t_s∈S t r t s t_r⌒t_s 称为元组的连接。
t r t s t_r⌒t_s 是一个n + m列的元组,前n个分量为R中的一个n元组,后m个分量为S中的一个m元组。

4)象集 Z x Z_x
给定一个关系R(X,Z),X和Z为属性组。
当t[X]=x时,x在R中的象集(Images Set)为:
Z_x={t[Z]|t∈R,t[X]=x}
它表示R中属性组X上值为x的诸元组在Z上分量的集合

专门的关系运算
1)选择: 选择又称为限制(Restriction)
选择运算符的含义
在关系R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诸元组
σ_F( R )= {t|t∈R∧F(t)= ‘真’}
F:选择条件,是一个逻辑表达式,基本形式为: X 1 θ Y 1 X_1θY_1
选择运算是从关系R中选取使逻辑表达式F为真的元组,是从行的角度进行的运算
选择运算是从关系R中选取使逻辑表达式F为真的元组,是从行的角度进行的运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投影
1)从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
πA( R ) = { t[A] | t R }
A:R中的属性列
2)投影操作主要是从列的角度进行运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投影之后不仅取消了原关系中的某些列,而且还可能取消某些元组(避免重复行)

3)连接
1)连接也称为θ连接
2)连接运算的含义
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和B:分别为R和S上度数相等且可比的属性组
θ:比较运算符
连接运算从R和S的广义笛卡尔积R×S中选取(R关系)在A属性组上的值与(S关系)在B属性组上值满足比较关系θ的元组
3)两类常用连接运算
等值连接(equijoin)
什么是等值连接
θ为“=”的连接运算称为等值连接
等值连接的含义
从关系R与S的广义笛卡尔积中选取A、B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即等值连接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自然连接(Natural join)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
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
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
自然连接的含义
R和S具有相同的属性组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的连接操作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自然连接还需要取消重复列,所以是同时从行和列的角度进行运算。

  • 外连接
    如果把舍弃的元组也保存在结果关系中,而在其他属性上填空值(Null),这种连接就叫做外连接(OUTER JOIN)。
  • 左外连接
    如果只把左边关系R中要舍弃的元组保留就叫做左外连接(LEFT OUTER JOIN或LEFT JOIN)
  • 右外连接
    如果只把右边关系S中要舍弃的元组保留就叫做右外连接(RIGHT OUTER JOIN或RIGHT JOIN)。

4)除
1)给定关系R (X,Y) 和S (Y,Z),其中X,Y,Z为属性组。
R中的Y与S中的Y可以有不同的属性名,但必须出自相同的域集。
R与S的除运算得到一个新的关系P(X),
P是R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组在 X 属性列上的投影:
元组在X上分量值x的象集Yx包含S在Y上投影的集合,记作:
R÷S = {t_r [X] | t_r ∈ R∧πY (S) ⊆ Y_x }
Y_x:x在R中的象集,x = tr[X]
2)除操作是同时从行和列角度进行运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布了32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07 · 访问量 2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460224/article/details/10487986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