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移植心得

最新花了些时间进行Linux内核的移植。由于项目使用的Evb原生支持的是Linux-3.8,但项目需求要求我们在Linux-3.0.27上进行相关验证,所以进行内核版本的相关移植变得很有必要。

先来介绍下Evb的硬件配资:omap5432, cortex-A15 Dual-CPU,支持USB3.0,支持JTAG调试。

下面的我们移植的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首先,寻找到一个与Linux-3.0.27相近的内核版本,Linux-3.8还是太新,具有很多新的内核特性,其中针对arm架构主要是使用了全新的Device Tree的概念去替换之前很多的硬件资源硬编码工作(从Linux-3.5开始就很少看见非FDT方式的了),DTB(Device Tree Blob)的存在导致Linux和bootloader都有了很大的改变,u-boot为了支持DTB的启动方式,不再需要像传统方式那样传递给kernel atag结构体,直接给个DTB文件的内存地址就可以了。基于Linux-3.8到Linux-3.0的移植,我们开展了2个星期便放弃了,主要还是变化太大,OF接口的移植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并且各个方面的差距太大,导致最后改不下去。于是开始从omap的git tree上看看有没有不需要DTB的Linux版本,最终停留在omap的android Linux版本上,一个基于Linux-3.4的版本,并且提供了fastboot,一个比uboot轻量级的bootloader。于是基于Linux-3.4,我们开始向Linux-3.0的内核进行移植。

移植的一般步骤: 1.将Linux-3.4 arch/arm/mach-omap2和arch/arm/plat-omap替换Linux-3.0下相应目录,进行编译,一般花费半周到一周的时间应该能编译成功,生成zImae即可,可以适当减少相应的外设driver 2.JTAG调试,我们使用的是DS-5,先通过fastboot将zImage load到memory,然后挂上JTAG看下kernel在哪边挂掉,如果出现PC指针跑飞的情况,就用panic函数,挂在可能出错的地方,一般在arch/arm/kernel/setup.c 中的setup_arch()函数中,paging_init iomap这类关于io,mmu部分最容易导致上述情况了 3.使用Kernel early debug,在make menuconfig: kernel hacking-->Kernel debugging-->Kernel low-level debugging functions,它会用到arch/arm/kernel/debug.S中的printascii函数,之后就可以使用printk,printhex8...之类的函数插桩调试各个函数

函数调试的大体流程: init/main.c: start_kernel | | | arch/arm/kernel/setup.c: setup_arch | | | arch/arm/mm/mmu.c: paging_init | | | arch/arm/mach-omap2/board-xxx.c: xxx_init_early | | | init/main.c: rest_init | | init/main.c: kernel_init

上述函数是我们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最多的几个地方。

其实内核的移植并非是高深的技术,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通过不断的对比和调试,我一贯认为内核的移植是入门Linux内核的最好的手段,后续还会不断更新相关心得 ToBeContinue

猜你喜欢

转载自my.oschina.net/u/2007478/blog/42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