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导师如何与硕士、博士相处

1. 告诉学生,心理有不满要讲出来。

没有老师喜欢心怀怨恨、暗自抵抗的学生。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学生也容易钻牛角尖,这几乎是研究人员的通病。

但是让老师主动找学生沟通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师也没精力。所以第一步,告诉学生要懂得把自己的看法讲出来。

不懂这一条的导师和学生,参考下近年上新闻的硕博士生。

2. 告诉学生,注意沟通方式。

如果是很小的事,学生最好先找师兄师姐聊一下,看是否多心、或者没考虑其他因素的原因。所以作为导师,最好提前指派一个善解人意的高年级学生,作为低年级学生的引导者。

如果是容易造成误解的事情,比如论文归属、idea的选择和分配、荣誉的分配,绕不开导师的事情。参照第一条,学生会找导师解决。此时告诉学生需要注意的沟通方式,不能带着不良情绪,特别是愤懑和怒气。这些是提前要做好功课的。

让学生知道:越是敏感、难处理的事情,越要笑着说。态度是事情能否良性解决的关键,很多不良后果都是没有控制情绪引起的。

沟通时机,通常是一个契机:比如正好需要找导师商讨课题,讨论完后额外地说起这件事。不要当时出的事情,立刻便去找导师,这有质问的嫌疑,而且显得自己太小器。找到时机时候,通常已经过去了一两天。这中间你正好可以冷静一下,可以跟信任的的、事件不相干的人聊一聊,听听意见。

3. 做好学术榜样,做引导者,而不是一味催进度,或者放羊。

做好学术榜样这一条不容易。如果想要学生勤奋,你自己就要首先勤奋、高效,能当天解决的事情别拖明后天。这是第一条,高效。

此外,合格的导师应该有超前的学术眼光,跟上理论前沿,而不是抱残守缺。比如最近火热的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很多研究领域的学生都想往上靠一靠,做起来既新鲜有趣又实用。

导师应该是第一个支持的人,能做到主动鼓励就更好了。前者是合格的导师,后者是优秀的导师。

优秀的导师在年轻时候也应是优秀的学生,懂得跟进前沿、大胆创新。而不是修修补补、拼拼凑凑,在一个小问题上水论文。最好多涉猎学科相关的几个方向,能够做到广深结合。说起来难,做起来很容易,只要每一篇文章做一个新问题就能达到的效果。

4. 选择勤奋、善学、上进的学生,宁缺勿滥。

越是勤奋的学生,成果越丰富、眼光会越宽,越有自信和包容力。这样的学生出问题机会小,也会是你得力的助手。

划清实验室底线,懒惰、骄傲的学生要及时敲打,触犯原则的学生及时清退,让制度烙在学生心中。

如果吸引不到优秀的学生,反思一下你自己。

5. 能否与学生做朋友。

学生在读时候,师生关系强于朋友,对于异性师生尤其如此。学生毕业后,朋友关系可以强于师生关系。

这个问题还没有想太明白,明白再更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tf312/article/details/7968062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