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不该来日本做IT

以下内容来日我的知乎文章,原文请移步知乎[到底该不该来日本做IT(https://zhuanlan.zhihu.com/p/48274057)

到底该不该来日本做IT,估计不少人有这样的疑惑。好多做中介派遣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说赴日工作的优点,缺点只字不提。私以为,所有不根据个人想法以及现状给的建议跟意见都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我们从中日两国的IT产业区别来看一下日本IT是否符合你的期望,以及对于你未来的规划是否该来日本做IT。

日本 IT 产业模式跟中国有诸多不同。提到美国的科技公司,首先想到的是 Google、微软;提到中国的科技公司,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比较纯碎的 IT 企业。并且,在这两个国家里,谈到“科技”,很多时候都是在指 IT,尤其是在中国。那么,提到日本的科技企业呢? 索尼、松下、三菱、东芝、富士通、软银……它们也被称为 IT 企业,但显然与谷歌、腾讯这一类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们更多地被归属于“制造业”。

有一个对各国软件行业十分恰当的比喻:

在欧洲,Software as a science(软件即科学)
在美国,Software as a business(软件即商业)
在印度,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在日本,Software as a production(软件即制造)
欧洲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源地,在他们看来,IT 就是科学的一种延伸。因此,他们编写的软件很讲究数学公式的构造、数字化的检验方法。他们会花费超出必要的时间去构造尽可能接近完美数学化的软件,尽管其与盈利可能并无关联。其结果是完全无法与美国竞争。

美国人把 IT 看成是赚钱的手段,一切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他们对软件品质的要求,会优先停留在“能够卖出去就好”的阶段。尽可能早地建立各种标准,思考各种商业模型,为了尽早商业化注入一切力量。其结果是美国是信息时代的主导。

印度是全球著名的软件外包基地。在他们看来,恐怕提供优质的软件与提供优质的酒店服务差不多。倾听顾客的要求,然后不顾一切地去完成顾客交给的任务,并以良好的服务接受客户的反馈。

日本的 IT 行业有其独特之处。他们把 IT 看做是制造业的一种。因此,他们在做软件的时候,其态度就像在造数码相机、医学仪器一般。几近疯狂的品质管理,非把 bug 一个个找出来不可。低质量的软件绝对不允许进入市场。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到发布,一整套流程就像丰田汽车的生产车间一般,所有人都各就各位充当一颗完美的螺丝钉。因此,他们的软件品质很高,bug 很少,但是开发周期过长,具有很大的市场延迟性,这也是他们在日新月异的 IT 行业很难占据领先地位的原因。

中国更像美国,不像日本对品质要求那么高,也没有欧洲的数学化思维。中国人更多地把 IT 作为一种商业手段,以赚钱为目的。能够卖出去就好”是终极目标,所以什么技术好用用什么,对新技术也不抵抗,秉承着拿来主义的原则高速发展。

在上世纪 80、90 年代,日本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制造业,使得 IT 企业能够从制造业获得足够的单子。于是,产生了两个效果:

IT 企业从制造业稳定接单,以保证自己的生存。
IT 企业沾染了制造业的作风,并与之趋同。
中国与日本相反,由于制造业不够强大,IT 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单子,自然会把眼光聚焦在民众身上,让民众来买单。其结果就是,中国的 IT 产业更面向民众,日本的 IT 产业更面向企业。

由于面向民众的产品很容易受到人们的熟知,再加上中国市场的规模也远大于日本,因此中国的 IT 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远大于日本。但是,绝不是说日本的 IT 企业就很弱小,它们与制造业绑在一起,它们的影响力便融入了家用电器、电子元件、数码相机等制造业产品。你今天所见到的高质量的日本产品,背后就有无数个 IT 企业在支援它。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中国的 IT 产业是“天动说”,仿佛其他产业都围着它转。日本的 IT 产业是“地动说”,它围绕着其他产业转,默默地支援其他产业。

在日本人的心中,生活中是可以没有 IT 的,因为 IT 仅仅是为了支援制造业。在中国就不同了,IT 成了阳光、空气和水。支付宝可以付手机费,还信用卡,甚至可以交水电费。总之,一切可以在网络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年轻人习惯于尽量在网上解决。日本则正好相反,一切可以在线下解决的,尽可能不在网上解决,因为线下很方便。这也反映出中国线下服务质量不高的现状。

日本的 IT 产业是典型的“支援型产业”,在未来十年内,私以为这一点并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IT 产业本身的成就一定不大,不会有类似 Facebook、Twitter、Google 这样的企业产生,IT 商业化的新模式也不会首先诞生在日本。但是,IT 产业的成就会融入其他产业,最能受益的是以下三类。

艺术设计类产业
随着 IT 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艺术表现能力、制作效率会大幅提升。虚拟现实(VR)、扩张现实(AR)等新技术会率先为艺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动漫、电影、广告等产业会借此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孕育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品。

高端制造业
凭借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发展,制造业会更加智能化。IT 企业为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持,使其生产过程、管理、人机互动等全面优化,效率和品质大幅提升。日本的制造业在未来十几年内仍会作为世界的“领跑者”。

医疗产业
IT 企业将为医疗仪器、药物的研发提供便利。图像解析、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会加快医疗显像仪器以及药物的研发,计算机全息生成(CGH)计算会为医生判断病因提供极大便利,患者将享受到如科幻电影般的医疗服务。

再举例说明一下何种情况合适来日本做IT。如果你在国内过的不好,工资低买不起房子,又喜欢日本并且想在日本长期居住,来当然没问题。最近好几个来日本的小伙伴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的贷款利率低,东京都外稍微偏点的地方买个一般的マンション或者一户建两三千万日币,首付个10%就是200w日币,利率一般1以下,贷款35年估计每月还个6w日币左右就够了。在日本工作五六年45w左右或者再高点,买房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如果是打算日本镀金或者学习IT技术,以后想回国,那也需要分情况考虑。在企业应用方面日本目前是一部分领先中国。但民用方面国内基本是碾压日本的。比如电子支付,人脸识别技术等。目前国内不缺钱也不缺有能力的大牛技术者,私以为将来一定会弯道超车彻底超越日本。

而且日本IT开发的模块化管理使得在文档管理上的投入时间太多,反之技术上的投入就少。在日本工作几年以后再想回国的话,技术比同龄人弱,优势是日语,所以基本只能在对日软件外包的公司就职了。目前对日开发的工资整体中偏下,北京上海大连青岛这类对日外包软件开发公司多一些,天津武汉沈阳也有几家。

有想来赚钱的,不如去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就国内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IT的工资水平,同等工作经验的在日本的薪资是比不过国内的。而且不少上海人出差来东京消费完全无压力,意味着上海的消费水平三约等于或者大于东京的。

本人来日7年目,最初的想法是待三年强化下日语就回国继续从事软件外包行业。结果待了三年又三年,估计还会三年在三年的不停三年下去。所以想来日本的IT同行请有点独立思考的能力想清楚。拿张纸写上来日本的优势劣势比较一下,应该不能出判断。判断好了想来的话可以联系我。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沟通交流+指正。

-------------------------------------更新一点

个人观点是,因为成本的原因中国的对日外包行业会逐渐萎缩。但最近看了一些分析中国外包行业的研究报告表明,对日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增长。根据是日本的IT市场规模在增长以及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感觉说的也蛮有道理的…所以未来确实不好说

发布了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0 · 访问量 1090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5357889/article/details/9459789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