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识

一个人 由两部分组成,躯干和意识,躯干是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而意识在出生的时候是不存在的,所以意识是后天养成的,
一个人所生活的环境的整体意识就是个人的后天养成的意识的母体,所以个人的意识无法突破母体的意识,因为其全部都是来源于母体,甚至有时候通过逻辑思辨得到母体意识某些部分是错误的,但是却依然不会撼动对母体意识的信仰。
个体意识对母体意识产生动摇的情况只会有三种。
一:母体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母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反思,这在历史上已经多次验证,春期战国的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明末清初的君权论 这些都是由于母体社会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后 由母体自身产生的反思效应。
二:上面所说的是由母体发起的对于本身意识的质疑,而个体意识同样也会出现对于母体意识的反思,这通常出现在个体意识接触了不同于母体意识的意识流,而不同于母体意识的意识流的不同之处 主要体现在空间与时间的不同
2.1:空间的不同,比如接触过欧洲意识或者印度意识的个体,他们会产生对于自己的母体意识的质疑,
2.2:时间的不同,如果真正的理解到春秋百家思想的精要,个体意识同样也会对当前的母体意识产生质疑

个体总是生活在母体之中,大部分个体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其他意识流,所以在他们的意识中根本不会去质疑自己的母体意识,这是由意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所以 当接触了其他意识流的人 反过来去告诉同类个体关于母体意识的问题的时候,如果同类个体表现出 嘲讽 反抗和不同意,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是意识的机制在起作用,这个机制就是:个体意识必须与母体意识保持一致(在没有接触到其他意识流的情况下),试想:如果一个个体没有接触过其他的意识流,然后你又强迫他质疑当前的母体意识,这个个体意识将何去何从?
个体意识总是残缺的和片面的,但这个问题确实个体意识无法意识到的,因为对于个体本身而言,个体意识是完整的,只有是完整的,这个个体才是有意义的。
个体意识就像一个空瓶子中的水一样,在成年以前,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他的母体意识,如果有一天 这个个体出国了,这个瓶子里又会装上别国的意识流,从这个层面讲,这个个体已经不属于之前的母体意识的个体了,而是属于两种不同意识的混合体。
意识本身无法想象意识之外的事情,虽然我们推崇想象,但是想象本身也是意识的产物,意识不可能构思出意识接触过的以外的事物,同时意识也不可能理解其没有意识到的事物,比如,在古代。人们无法想象 远方没有边界,人们人们他们的世界一定是存在边界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很显然从地表的角度来说,它没有边界,同样 我们现在无法理解宇宙是否存在边界,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宇宙的整体来理解这件事情,如果有一天我们站在了宇宙的整体来看待这个事情,也许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这说明我们的意识是残缺的 不完整的,我们总是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同时探寻着意识新的边界,如果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故作老成,狂妄自大,不谦虚谨慎,如何去接受新的意识流来缝补自己残缺的意识呢?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rzhu/p/12124058.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