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039-黄芪

性味:性微温,味甘
归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功效
1)《中药学》:主要功效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主要应用——
    1. 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脾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脾肺气虚则能出现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证。如兼中气下陷,则能导致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如气虚不能摄血,则能引起便血、崩漏。黄芪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故可用于上述诸证,须随不同的气虚表现而作相应的配伍。如与人参同用,能增强补气功效,可治病后气虚体弱;配白术能补气健脾,可治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泄泻;配当归能补气生血可治气虚血亏;配附子能补气助阳,可治气虚阳衰,畏寒多汗;与人参、白术、升麻等同用,能补气升阳,可治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如补中益气汤;与人参、龙眼肉、枣仁等同用,又可用治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如归脾汤。
    2. 用于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本品能益卫气,故有固表止汗功效。如配伍牡蛎、小麦麻黄根,可止自汗,即牡蛎散。本品也可用治阴虚引起的盗汗,但须与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同用,如当归六黄汤。
    3. 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本品补气而有良好的托毒生肌功效。常与当归、穿山甲、皂角剌同用,如透脓散,可治痈疽不溃;与当归、人参、肉桂等配伍同用,可以生肌敛疮,如十全大补汤。
    4. 用于浮肿尿少。本品有补气利尿退肿功效,故适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引起的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之证。多配伍防己、白术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此外,还可用于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或半身不遂,以及气虚津亏的消渴等证。如配伍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治肢体麻木;配伍羌活,防风、当归、片姜黄等,可治肩臂风湿痹痛,如蠲痹汤;以本品为主药,再配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即补阳还五汤,可治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至于消渴证,多与生地、麦冬、天 花粉等养阴生津药同用,可起到益气生津的功效。
    【用量用法】10〜15g,大剂量可用30〜60g。补气升阳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故凡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用。
 
2)《临证用药经验》:    
     补肺阳:张锡纯黄芪膏、清金益气汤,治肺有痨病,略受风寒即咳喘,及劳热咳嗽,肺萎失音,频吐痰涎,一切肺金虚损之病,皆首选黄芪。张氏认为肺体玲珑通彻。具闟辟(合开)之机而司呼吸之气,设闟辟之机有碍,呼吸即不能自如。然当气候温和,肺叶舒畅,呼吸也自能复常。黄芪擅长补肺阳,使闟辟之机得复,则肺气足而痰利咳宁矣。我受此启发,常于气虚久咳之人用黄芪,助肺气以达止咳目的。对表邪未解而自汗、咳嗽频繁之人,亦用黄芪助肺宣降之能而止咳,并不留邪。然皆须生用,用量在15g上下为宜。
     治虚寒:炙黄芪性温,能补肺阳,炒白术苦燥,能补脾阳,合用则培土生金,益中上焦之气。我常以此二味合《金匮要略》之甘草干姜汤,温肺复气,暖煦中土,治虚寒肺痿及一切虚寒痰饮咳嗽,均有疗效。
     治大气下陷:张锡纯治大气下陷方论大气曰:“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也。”大气下陷表现为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若勉力劳作则气息欲停,有危在倾刻之势。或兼满闷怔忡、头昏健忘种种症状,临证并不罕见。若恣投降气泻肺或纳气归肾等方,即反加重病情而促其死。我治数例,俱以升陷汤为主,汤中尤以黄芪为主,用量须在40~60g之上,少则无济于事。每伍以党参、知母、桔梗、升麻、柴胡、茯苓、山萸肉、炙甘草,服方3一5剂,可望缓解。
    黄芪有强心利尿作用,配合相应药物,治虚性水肿和 高血压。配合党参可治蛋白尿。 亦治消渴症。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ia1004/p/1177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