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batis缓存简介和ehcache整合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链接地址。谢谢! https://blog.csdn.net/wdy_2099/article/details/77719055

概念

1)一级缓存:(本地缓存):

  • sqlSession级别的缓存。一级缓存是一直开启的;SqlSession级别的缓存实际上是一个Map
  • 与数据库同一次会话期间查询到的数据会放在本地缓存中。
  • 以后如果需要获取相同的数据,直接从缓存中拿,没必要再去查询数据库;

2)一级缓存失效情况:
(没有使用到当前一级缓存的情况,效果就是,还需要再向数据库发出查询):

  • sqlSession不同。
  • sqlSession相同,查询条件不同.(当前一级缓存中还没有这个数据)
  • sqlSession相同,两次查询之间执行了增删改操作(这次增删改可能对当前数据有影响)
  • sqlSession相同,手动清除了一级缓存(缓存清空)

3)二级缓存:(全局缓存):
–>基于namespace级别的缓存:一个namespace对应一个二级缓存:
工作机制:

  • 一个会话,查询一条数据,这个数据就会被放在当前会话的一级缓存中;
  • 如果会话关闭;一级缓存中的数据会被保存到二级缓存中;新的会话查询信息,就可以参照二级缓存中的内容;
  • 不同namespace查出的数据会放在自己对应的缓存中(map)
    效果:数据会从二级缓存中获取
    1)查出的数据都会被默认先放在一级缓存中。
    2)只有会话提交或者关闭以后,一级缓存中的数据才会转移到二级缓存中
    使用:
    1)开启全局二级缓存配置:
    2)去mapper.xml中配置使用二级缓存:
在mybatis配置文件中:
<settings>
        <setting name="cacheEnabled" value="true"/>  
</settings>                                 
Cache标签介绍:
<cache eviction="FIFO" flushInterval="60000" readOnly="false" size="1024"></cache>  
    <!--  
    eviction:缓存的回收策略:
        • LRU – 最近最少使用的:移除最长时间不被使用的对象。
        • FIFO – 先进先出:按对象进入缓存的顺序来移除它们。
        • SOFT – 软引用:移除基于垃圾回收器状态和软引用规则的对象。
        • WEAK – 弱引用:更积极地移除基于垃圾收集器状态和弱引用规则的对象。
        • 默认的是 LRU。
    flushInterval:缓存刷新间隔
        缓存多长时间清空一次,默认不清空,设置一个毫秒值
    readOnly:是否只读:
        true:只读;mybatis认为所有从缓存中获取数据的操作都是只读操作,不会修改数据。
                 mybatis为了加快获取速度,直接就会将数据在缓存中的引用交给用户。不安全,速度快
        false:非只读:mybatis觉得获取的数据可能会被修改。
                mybatis会利用序列化&反序列的技术克隆一份新的数据给你。安全,速度慢
    size:缓存存放多少元素;
    type="":指定自定义缓存的全类名;
            自定义的话:实现Cache接口即可;
    -->

和ehcache整合

1)、导入第三方缓存包;

ehcache-core-2.6.8.jar
slf4j-api-1.6.1.jar
slf4j-log4j12-1.6.2.jar

maven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net.sf.ehcache</groupId>
    <artifactId>ehcache-core</artifactId>
    <version>2.6.8</version>
</dependency>

2)、导入与第三方缓存整合的适配包;官方有(https://github.com/mybatis);

mybatis-ehcache-1.0.3.jar  

maven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mybatis.caches</groupId>
    <artifactId>mybatis-ehcache</artifactId>
    <version>1.1.0</version>
  </dependency>

3)、在类路径下加入ehcache的配置文件:ehcache.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ehcache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noNamespaceSchemaLocation="../config/ehcache.xsd">
 <!-- 磁盘保存路径 -->
 <diskStore path="D:\study\ehcache" />

 <default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10000" 
   maxElementsOnDisk="10000000"
   eternal="false" 
   overflowToDisk="true" 
   timeToIdleSeconds="120"
   timeToLiveSeconds="120" 
   diskExpiryThreadIntervalSeconds="120"
   memoryStoreEvictionPolicy="LRU">
 </defaultCache>
</ehcache>

4)、mapper.xml中使用自定义缓存: 这样的话,在执行查询的时候就可以使用缓存了。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DOCTYPE mapper
 PUBLIC "-//mybatis.org//DTD Mapper 3.0//EN"
 "http://mybatis.org/dtd/mybatis-3-mapper.dtd">
<mapper namespace="com.wdy.mybatis.dao.UserMapper">
    <cache type="org.mybatis.caches.ehcache.EhcacheCache"></cache>
    <!-- 注意此处需要加上useCache="true"属性,缓存才能生效 -->
    <select id="getUserById" resultType="com.wdy.mybatis.bean.User"
    databaseId="mysql" useCache="true">
        select * from t_user where id = #{id}
    </select>
</mapper>

5)执行:多次调用getUserById查询即可看到后续查询是从缓存中读取,而非直接查询数据库。

【注:】和其他缓存框架如redis, Memcached 等的整合和ehcache类似,都是实现mybatis提供的缓存接口Cache。在官网上也有详细的介绍。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dy_2099/article/details/77719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