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盟解读:移动支付下半场,支付战争悄然打响

“这个愿景是否可信,你也许有自己的意见,但在讲话之后的几天里,我开始相信···这是一家全是年轻企业家,并下决心颠覆世界金融体系的公司。”
—— 《支付战争》
谁也不会想到,当年PayPal与eBay的支付战争居然打开了互联网世界的潘多拉之盒,从space X到LinkedIn、YouTube,一个个科技巨头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而这场世纪大战带来的蝴蝶效应也漂洋过海、启发了不少野心勃勃的创业者。

如今,占据着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微信和支付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尽管不用再抢占份额,但问题依旧不断——当我们在任何商场或者饭店等地方买单时,商户的收银台上总是堆满了二维码、各种POS机、扫码机器,这里头包括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这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群雄争霸,一个万亿市场已然开启

简单来说,聚合支付类似于刷卡时代的银联POS机,把各大银行的卡类交易,通过刷卡工具统一完成。而聚合支付工具的出现,相当于把包括微信支付宝在内的多个支付工具聚合,形成统一的渠道。
当早餐店老板不再问你“微信还是支付宝”这个问题之后,一定就是用了这些聚合支付工具。
聚合支付按业务来分的话,可分为线下和线上:
1、线下为聚合支付收单,将不同支付方式的收单集于一个二维码或者一个终端当中,主要为实体店服务;
2、线上为聚合网络支付,将各种支付方式(支付宝、微信、百度钱包、京东钱包等)集成于自己的平台,主要为电商服务。

目前,市场上不止有一两百家聚合支付机构在对支付市场“攻城略地”,未来支付市场会愈加分化,呈现绝对碎片化的特征。
因此,支付市场不可能“一家独大”,而是多元化的群雄争霸局面,这就给聚合支付预留了很大的生存空间。
说到聚合支付的市场规模,那得从侧面来看,即第三方支付的市场规模。

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94959.2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8.02%。
而移动支付巨头正努力覆盖公共交通等更多高频支付场景,加之移动支付在三四五线城市普及速度的加快,移动支付行业整体交易规模在三季度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从上述情况来看,未来第三方支付市场将会更加“碎片化”,交易规模势必会进一步扩大,聚合支付市场规模也会随之壮大。
中国目前移动支付用户已经到达5亿,而信用卡移动支付的比例仅为5%,换句话说,移动支付还有大片未开发的市场,就聚合支付的市场来说,下半场远未到来。与其说聚合支付“上半场”结束,倒不如说聚合支付“暴利时代”的结束。
韬光养晦,备战聚合支付2.0
如果说,将多种支付工具聚合到一起,开拓足够的市场是聚合支付1.0阶段;
那么,以支付平台上沉淀的足够多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消费金融、网贷、广告等多元业务的纵向衍生、国际化横向拓展以及科技属性在技术维度的加深融合,则可以称之为聚合支付的2.0阶段。

随着支付“基础设施”的属性越来越大,多年的发展沉淀了足够多的数据和资源,支付服务企业有望进入“流量变现”阶段。
通过线下商户获取自己所需的商户,然后进行增值服务、消费金融等多种延伸玩法,这也是我国当前移动支付领域正在探索的新空间和主流方式。
比如现在流行的“智慧商圈”,是以都市写字楼商圈内为单位,1公里为半径,以支付为入口,通过大数据沉淀和分析,为商圈内商户提供营销服务。而这种营销服务的实质,就是帮助商户构建和消费者的深度连接。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财大气粗,计划直接购买支付牌照来抢占机遇,不过对于动辄上亿的价格,与有支付牌照的公司联手合作或许是更多企业的选择。

从聚合支付公司的发展方向来看,目前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向支付行业的深度扩展,向商户收取交易服务返佣提成,并进一步发展出依托自身体系衍生出的消费分期等增值服务;
另一个则是向服务的广度拓展,目标成为平台连接型企业,打通行业供应链,针对传统企业的金融需求灵活给出解决方案,做金融公司和传统企业的连接器。
聚合支付在某种程度上,背负了为第三方支付公司“上山下乡”的使命。在一线城市移动支付进入存量时代的情况下,国内广大的小微商户,是新的战场。
在制度监管之下,聚合支付企业只有主动进行服务创新,持续提高特约商户支付效率和消费者支付体验,开展综合化增值服务,结合自身优势资源挖掘潜力拓展新的业务才能打赢胜仗
本文关键词:聚合支付 www.chaomengpay.com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4199779/2363713